一點新聞
疫情以來的綜合雜談
台灣認同感的新國界線
好像很久沒有發綜合談談,昨天忽然新增追蹤,臣遑恐。

想想來談一下自一月底疫情在武漢爆發以來的一些雜感。大概自台灣口罩禁止出口,政府全面配售口罩、確診超過十例之後,居然引發大家對台灣共同體的認知凝聚。

經過最近兩次大選和公投之後,比較關心的人應該發現台灣人對於自己身份的認定、台灣未來是否建國、和中國關係的認知是很不一致的,之前以為透過教育和社會氛圍帶動,共同體意識凝聚還要一段時間,想不到疫情一來,這進程居然加快。

劃下這條界線的,是🇹🇼健保使用權。
一點新聞
什麼人應該可以用健保?一般的台灣居民無疑義,此次的爭端就發生在擁有居留權卻還不是本國國民(=拿到身份證)的人身上。原本經過幾次立法,健保的使用者已經拓寬,但這次災疫一起,又讓人民檢視起這個原本尊重人權的推拓是否合理。

特別是我們面對的是一心向中國的移民,這個適用性在合法、合乎人權外,又和我們的情感有衝突。

這次看到新聞最常爆出的一句大概就是:「憑什麼?」
一點新聞
我覺得健保的使用權和繳費標準如果在此次疫後可以再重新檢視、修訂,是一件好事,畢竟現在台灣的醫療資源是非常優厚的,而基層醫護負擔過於沉重。
一點新聞
今天看見這新聞:
拉警報!美國每千人平均病床數比義大利還少 | 各國疫情 | 新冠肺炎 | 元氣網
[引]
布萊根婦女醫院心臟科醫師莉莎.羅森鮑姆(Lisa Rosenbaum)撰文指出,雖然義大利的醫療體系有很高的評價,而且每千人平均病床數為3.2,(美國為2.8),但義大利的醫療體系不可能應付得了同時有這麼多重症病患。

➡️好奇之下,我去查了台灣的每千人平均病床數,但台灣只有公布每萬人平均病床數,點開之前我還瞎猜一下,結果萬萬猜不到……
一點新聞
醫療院所家數、病床數及平均每萬人口病床數- 統計處
我們的數據簡直高到爆,每萬人是71,所以每千人是7.1。再加上台灣地方小,各地可互相支援的情況,我們的醫療網漏洞比美、義好多了。
一點新聞
既然現在隱形的國界線是健保,那怎樣的侵犯行為會惹怒群眾?

由新聞可以看到,那些隱匿旅遊史、接觸史的人,還有故意逃離居家檢疫、隔離的人會讓人生氣,最氣的是明知危險還要去警戒地區玩的人。

有的人會說,我回來有隔離就好了啊!為什麼不能出國玩,政府不能限制我的人身自由。
一點新聞
隱藏在這句話之後的,有一個意思是:「如果我染疫,醫院會把我治好,應該不會死,那就沒事了吧!」

不過說「不會死」,是太過輕描淡寫,事實上有許多副作用,像是不可逆的肺纖維化,都不會說出來。沒有重大傷病過的人,常會把「痊癒」想得太過單純美好。

所以那些說去發布警訊地區旅遊的人,覺得回來只要隔離,並沒有關係,還是可以去,我覺得這是沒有計算他對他人帶來的風險。
一點新聞
首先,他認為醫療受健保補助,就算染疫,並不會難以負擔。再者,他不把他人因他染病帶來的醫療負擔和將來的身體傷害當成是他的錯誤。

這是把責任外部化。

他只在意他自己,所以沒有看見別人,也不承擔別人的風險。

這不只是一個公衛問題,同時也是公共道德的問題。雖然我會說,道德要求自己,法律要求別人,可是……
一點新聞
現在是特殊緊急狀況,其實大家的人權情況被限縮,一切防疫行動有賴眾人的配合,也幸好大家都很努力配合,所以我們撐到現在。

但當疫情過去,也要注意我們的自由是否恢復,我們的意識是否又太過仰賴強人領導,而不質疑,多元的聲音是否被壓抑等等,我寫在這裡提醒我自己。

服從久了,會忘記。
一點新聞
再來看看最近因為歐美疫情加劇,開始逃回台灣的僑民和留學生、台灣移工,有的人會鄙視這些人,說他們就是要回來用健保,但我覺得若以他們現在的所在地來論使用資格,也一刀切得太簡單,比方說留學生和台灣移工,他們因為學業和就業在外,這也是不得已,而且台灣的移工也有繳台灣的稅,健保一部分經費來源是個人所得稅,他們沒有用的資格嗎?
一點新聞
再說台僑(我是說兩百萬台僑,不是四千萬中華民國僑民),過去也曾經為台灣的發展貢獻過,難道現在就要拋棄他們了?也有許多台僑一直為台美關係努力啊!

也看見選擇不回國的台僑,他們害怕自己使家人染病,或者在機上被傳染。

無論我們之後要怎麼修法去訂出使用費用差別收費,現在這些國民回國,我認為還是要收的。

雖然這一定會對我國的防疫造成衝擊,但是捨棄國民情理上不妥當,而且會引發共同體凝聚的阻礙。
一點新聞
另外提一提恐慌,最近疫情嚴重,醫院的看病人潮也減少:
疫情延燒大醫院人潮減 「職業看病族」消失了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引]
全台各大醫院管制嚴格,大量減少看病人潮,醫護人員戲稱的「職業看病族」也隨即消失,他們過去常常小病小痛就來掛號,或是上急診,醫院無法拒絕病人,造成醫院總是大排長龍,如今醫院空空蕩蕩,醫護人員直言,在分級醫療下,「這才是醫院該有的樣子」。
一點新聞
➡️過去那些時常看病的人,將他們對保衛自身的恐慌轉移到別的地方,轉移去買口罩、囤糧。恐慌總要有個出處,幸好政府和台灣的各行業產線也努力支援生產,現在,要買就買吧!至少可以為台灣創收。

最近也有好消息是歐盟和美國分別透過在台的商會、協會,和我國公開攜手合作開發疫苗和篩劑。在這個時機點公布,除了對中國的表態之外,我覺得應該是我國的研究進度很令人驚喜吧!非常感謝辛苦的各研發團隊,我們拭目以待!

【網:WHO 變 THO】台美合作聲明才發 6 小時,歐盟就宣布與台合作!歐盟和中研院視訊討論「快篩疫苗...
一點新聞
雜談大概就講到這裡,真的很雜,相信大家最近對健保國界線也有很多的討論和想法,希望未來都可以成為台灣建國路線的助益。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