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栗FFFFF低浮上 ̊ଳ ̊
@ToriFFFFF
說
Wed, Mar 11, 2020 12:26 PM
Wed, Mar 11, 2020 12:35 PM
37
8
[書][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書名上就很有意思
受傷的孩子是我們也是我們的父母
壞掉的大人是他們可能也是我們
原生家庭問題一直是我想視而不見的議題
但是離人生下一階段越接近,就發現這些問題隱隱約約成為我走不遠的原因
之前在ㄆ浪上看到有一句話覺得蠻喜歡的
讀嘛讀嘛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不讀會死
托栗FFFFF低浮上 ̊ଳ ̊
@ToriFFFFF
說
Wed, Mar 11, 2020 12:26 PM
「有一段穩固的關係或是穩固的家庭的人在某種意義上是非常自由的,他們可以放心的走得很遠,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可以回去的地方」
就連在打這段文字都好難過
因為有時候我好羨慕那些和父母相處模式更像是朋友、知己的人
我想做的事情好多,但我常常走不遠
儘管我很想自認父母對於我的影響不大
但很諷刺的是我也不得不承認,我常常因為他們的一句話把自己心中對很多事物的熱情掐熄
托栗FFFFF低浮上 ̊ଳ ̊
@ToriFFFFF
說
Wed, Mar 11, 2020 12:26 PM
他們的世代有他們世代自己的焦慮
但因為缺乏自我覺察,所以就無意識地把這樣子的焦慮和無力交給下一代
或許他們也曾是被現實的壓力磨的不敢作夢
或許他們的成長背景裡,不要特立獨行、想太多就可以好好生活
所以在教育我們時,明明嘴巴說著要有夢想、理想
卻又手把手的教我們怎麼把餅畫小一點
托栗FFFFF低浮上 ̊ଳ ̊
@ToriFFFFF
說
Wed, Mar 11, 2020 12:26 PM
整本書對於親子關係的描寫很真實
因為作者是台灣人
所以書中所出現的狀況其實非常貼近每個人的生活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求學階段或多或少聽過、遇過書中的情況
或許是你自己,或許是你身邊的人
在看書的時候其實每個「老師」、「爸媽」、「孩子」
都有可以帶入的角色 我覺得也是個有趣又諷刺的地方(
怎麼都讓我遇到了ㄋ
托栗FFFFF低浮上 ̊ଳ ̊
@ToriFFFFF
說
Wed, Mar 11, 2020 12:27 PM
而既然是 「親」「子」關係也就是說 兩者是會有交互作用的
我們都會希望改變從別人做起 殊不知關鍵常常是在自己身上
托栗FFFFF低浮上 ̊ଳ ̊
@ToriFFFFF
說
Wed, Mar 11, 2020 12:27 PM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但相同的是,他們都不斷在尋求照顧者的認同與肯定」
托栗FFFFF低浮上 ̊ଳ ̊
@ToriFFFFF
說
Wed, Mar 11, 2020 12:27 PM
「在過去,有事的孩子不是不存在,而是沒被看見。」
托栗FFFFF低浮上 ̊ଳ ̊
@ToriFFFFF
說
Wed, Mar 11, 2020 12:31 PM
「光是傾聽,就能帶來力量」我覺得當我們被傾聽、被理解的時候,儘管事情可能一樣糟糕,但至少沒那麼無助了。
而我想,我選擇買這本書並閱讀他,也是希望自己可以藉由閱讀作者的文字知道有人能理解我的困境
同時也告訴我,我的父母其實很愛我只是他們也很無力、不知所措
一邊看書的同時也因瘡疤被揭開而隱隱作痛
但也因此得到療癒與力量
托栗FFFFF低浮上 ̊ଳ ̊
@ToriFFFFF
說
Wed, Mar 11, 2020 12:36 PM
=======
托栗FFFFF低浮上 ̊ଳ ̊
@ToriFFFFF
說
Wed, Mar 11, 2020 12:36 PM
這讓我想到另一本《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
(這也在我那
又臭又長
的待看清單裡
托栗FFFFF低浮上 ̊ଳ ̊
@ToriFFFFF
說
Wed, Mar 11, 2020 12:36 PM
是說這種有點負擔的心得文 我的bgm是很輕快的無言歌
好像有點ㄅ太對(
久花
@jennyfenny333
Wed, Mar 11, 2020 6:51 PM
感謝推薦!會找來看看的!
托栗FFFFF低浮上 ̊ଳ ̊
@ToriFFFFF
Thu, Mar 12, 2020 2:19 AM
久花
:
載入新的回覆
書名上就很有意思
受傷的孩子是我們也是我們的父母
壞掉的大人是他們可能也是我們
原生家庭問題一直是我想視而不見的議題
但是離人生下一階段越接近,就發現這些問題隱隱約約成為我走不遠的原因
之前在ㄆ浪上看到有一句話覺得蠻喜歡的
讀嘛讀嘛 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不讀會死
就連在打這段文字都好難過
因為有時候我好羨慕那些和父母相處模式更像是朋友、知己的人
我想做的事情好多,但我常常走不遠
儘管我很想自認父母對於我的影響不大
但很諷刺的是我也不得不承認,我常常因為他們的一句話把自己心中對很多事物的熱情掐熄
但因為缺乏自我覺察,所以就無意識地把這樣子的焦慮和無力交給下一代
或許他們也曾是被現實的壓力磨的不敢作夢
或許他們的成長背景裡,不要特立獨行、想太多就可以好好生活
所以在教育我們時,明明嘴巴說著要有夢想、理想
卻又手把手的教我們怎麼把餅畫小一點
因為作者是台灣人
所以書中所出現的狀況其實非常貼近每個人的生活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求學階段或多或少聽過、遇過書中的情況
或許是你自己,或許是你身邊的人
在看書的時候其實每個「老師」、「爸媽」、「孩子」
都有可以帶入的角色 我覺得也是個有趣又諷刺的地方(
怎麼都讓我遇到了ㄋ我們都會希望改變從別人做起 殊不知關鍵常常是在自己身上
而我想,我選擇買這本書並閱讀他,也是希望自己可以藉由閱讀作者的文字知道有人能理解我的困境
同時也告訴我,我的父母其實很愛我只是他們也很無力、不知所措
一邊看書的同時也因瘡疤被揭開而隱隱作痛
但也因此得到療癒與力量
(這也在我那
又臭又長的待看清單裡好像有點ㄅ太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