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49 AM
Tue, Mar 10, 2020 7:43 AM
141
37
《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腹黑、酸言、擺爛,好人面具下的「被動式攻擊」》
當初看到海苔熊對這本書的介紹,那時候真的大吃一驚:「哇靠!這不就是我嗎?」明明覺得不開心,但是卻裝作沒事;明明不想赴約,當下卻答應,等到當天才突然爽約……是的,這是我以前常做的事情。
那時候的我,很害怕自己的真實反應以及拒絕會讓朋友不喜歡,所以總是裝作沒有關係。可能臉已經垮下來了,大家都看出我明顯不開心,但只要問我「妳生氣了嗎?」我一律說:「沒有啊,我沒有生氣。」
其實在那個當下,這些狀況並沒有讓我感到困擾。真正讓我困擾的是,明明我想要和朋友有一個更親近的距離,卻做不到,而雖然我希望可以跟朋友更親近,另一部份的我卻覺得很害怕,一來一往的拉扯,我開始不知道要怎麼和朋友相處。
文長下收
讀嘛讀嘛
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
閱讀心得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49 AM
一直到後來,我慢慢的發現,其實是我自己造成的。不說自己的感覺、不願分享自己的事情,一直讓自己表現得「好像」很隨和,讓他人無法了解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是我築起了一道牆。
我和朋友的關係失衡了,雖然察覺到這件事情,但還是不曉得該怎麼做。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49 AM
Tue, Mar 10, 2020 8:17 AM
直到看到海苔熊的介紹,我覺得,這大概會是一個解方。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0 AM
這本書從一開始寫了好幾個淺顯易懂,甚至是讓人覺得熟悉的例子,簡單的讓人理解何謂「被動式攻擊」。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0 AM
Tue, Mar 10, 2020 7:30 AM
像是答應了要幫學校的活動做準備,但這件事不知不覺地被排到代辦事項的最後一項;答應要做家事,卻玩得渾然忘我,把家事忘得一乾二淨;答應了別人幫忙洗碗,卻在過程中打破了兩個杯子;討厭的老闆交代了不喜歡的任務,員工就把老闆交代的東西放在文件夾的最底部。
這些被動式攻擊,聽起來都很熟悉,也許或多或少都做過、或是被這樣對待過。在這之中關鍵要素不見了,也就是「憤怒」。被動攻擊者表面上冷靜,心裡卻帶著憤怒。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0 AM
那為什麼會有被動式攻擊呢?書中提到,被動攻擊是一種應對機制。當某人覺得自己無能為力,或者當人害怕招致不好的結果,這種應對機制便會啟動。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源自幼年時期,當我們都是嬰孩的時候,對自己的人生還沒有控制的權力,依賴父母或監護人供應各種需求,在理想的狀況中,孩童的生活安定、受到保護與照顧,對家庭有歸屬感,從中學到信任並懂得情感交流,經由受到照顧也學到如何照顧他們在乎的人。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0 AM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的成長經驗都如此美妙,有些家庭的人際關係可能直接導致被動式攻擊的行為,有些家庭則間接鼓勵這樣的行為。
被動式攻擊開始的原因,書中有提到以下幾點:
1. 強勢+弱勢=被動式攻擊:如若父母其中一方很強勢,另一方很弱勢,則子女幾乎都會有點被動式攻擊的傾向。
2. 得不到接納
3. 自卑
4. 掩蓋負面情緒
5. 畏懼衝突與害怕失去
6. 童年受虐
7. 受到壓抑的憤怒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0 AM
而此書不只是單純的認識「被動式攻擊」而已,在後面的章節更是一步一步帶領讀者。不論是「自己就是被動式攻擊者」,或是「身邊有被動式攻擊者」的讀者,這本書都有提供解法。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1 AM
帶領讀者:正視自己的壓抑的憤怒、釐清情緒底下的思維、傾聽身體的訊息、設下情緒的人我界線、明確而堅定的溝通、容許建設性的衝突,一直到擬定具體改變計畫,每一個章節都十分明確。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1 AM
在最後一章,也提到不再姑息被動式攻擊,讓身邊有被動攻擊者的讀者了解,當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到底可以怎麼應對,又可以怎麼協助被動式攻擊者,讓彼此的關係達到平衡。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1 AM
整體來說,這真的是一本很好很好的書。它教導我如何真正覺知自己的情緒,並讓我知道,情緒的存在是保護我自己。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1 AM
在準備考試的時候,我抽空將整本書看完,裡面提供的練習幫助了我,當在準備時我感到很焦慮,焦慮到無法動彈,不知道自己可不可以念好,也不曉得該怎麼繼續讀。於是我打開這本書,練習裡面的「承認並表達自己的感受」,當我大聲說出「我很焦慮」,我突然也感受到,我不只是焦慮,還有害怕、還有擔心。害怕讓其他人失望、擔心讓自己失望。而在覺察到這些情緒後,我稍微變得平靜。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2 AM
也很感謝我的朋友,其實在閱讀這本書之前,為了準備考試,我和一些有在連絡的朋友說我必須要閉關,其實我很害怕,害怕不知道朋友們會怎麼想,「說要閉關就是要認真念書了吧,若是沒有考上,他們會不會覺得我很爛」。但是我的朋友們實際的反應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3 AM
他們告訴我,這是很棒的決定,為我加油打氣,甚至還有考試經驗的朋友安慰我,告訴我他們寶貴的經驗。其實我看到那些回覆,當下就哭了。我很感動,我突然發現原來那些不好的,是我想像出來的,原來是我沒有好好的感覺,是我自己將距離拉的那麼遠。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4 AM
看完了這本書,我決定在考完之後,我要讓自己試著表達,書中也提到,可以怎麼明確且堅定的溝通。而我也實際的那麼做了,雖然當下很忐忑,但在跟朋友一來一往的互動後,我感受到很踏實,感覺到原來我和朋友之間的關係是如此的緊密,原來吵架也沒有關係。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5 AM
簡言之,我很推薦這本書。下面節錄書中提供的簡單評量表,可以試著回答看看。如果你或你身邊的人也很難甚至是很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而你或是你身邊的人想要改變,我非常推薦這本書,或許也可以從中得到一些什麼。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6:59 AM
Tue, Mar 10, 2020 7:31 AM
你或旁人是否有被動式攻擊傾向評量表
節錄自此書P.49
你(或周遭旁人)是否:
1.有人值得或渴望受到讚美時,不願給予對方讚美、關注或好評?
2.沒能履行別人對你的要求?
3.在有事必要解決時拖拖拉拉
4.把拒人於千里之外當成懲罰的方式?
5.做一些搞破壞的小動作?
6.在討論重要的事情時惜字如金,例如只以「嗯」、「不知道」、「好啊」、「隨便」作為回應?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7:00 AM
Tue, Mar 10, 2020 7:30 AM
7.以冷嘲熱諷的方式回應人生、自己或他人?
8.常常覺得很沮喪、很失望、很煩躁,但有時又不到生氣的地步?
9.負面看待多數情況,甚至是當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
10.常以瑣碎的負評有意無意地傷害別人自尊?
11.經常覺得憂鬱,或長時間陷入憂鬱?
12.從不說「不」(或總是說「好」)?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7:02 AM
上述問題若有任一題回答「是」,可能意味著對你(或周遭旁人)來說表達憤怒是個問題,不用感到內疚,這是一件好事,因為體認到自己有表達憤怒的問題,就是不再被動式攻擊的第一步。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7:04 AM
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腹黑、酸言、擺爛,好人面具下的「被動式攻擊」
翅膀◎酒窩的旁觀者
@yourwing
說
Tue, Mar 10, 2020 7:57 AM
感謝分享!!!!受用啊
翅膀◎酒窩的旁觀者
@yourwing
說
Tue, Mar 10, 2020 7:58 AM
Tue, Mar 10, 2020 7:58 AM
本來對這本書沒興趣覺得我不是受眾,但發現用得到來檢視自我與他人的地方很多呢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8:38 AM
翅膀◎酒窩的旁觀者
: 謝謝回應!
我也覺得這本書能實際運用的範圍十分地廣,可以從內而外的覺察,很開心您的回饋
塔塔/史塔夫列什
@antv46
Tue, Mar 10, 2020 10:47 AM
正考慮收這本,謝謝分享
南野Reira☆
@Reirayu
Tue, Mar 10, 2020 11:29 AM
塔塔/史塔夫列什
: 不客氣喔
載入新的回覆
當初看到海苔熊對這本書的介紹,那時候真的大吃一驚:「哇靠!這不就是我嗎?」明明覺得不開心,但是卻裝作沒事;明明不想赴約,當下卻答應,等到當天才突然爽約……是的,這是我以前常做的事情。
那時候的我,很害怕自己的真實反應以及拒絕會讓朋友不喜歡,所以總是裝作沒有關係。可能臉已經垮下來了,大家都看出我明顯不開心,但只要問我「妳生氣了嗎?」我一律說:「沒有啊,我沒有生氣。」
其實在那個當下,這些狀況並沒有讓我感到困擾。真正讓我困擾的是,明明我想要和朋友有一個更親近的距離,卻做不到,而雖然我希望可以跟朋友更親近,另一部份的我卻覺得很害怕,一來一往的拉扯,我開始不知道要怎麼和朋友相處。
文長下收
讀嘛讀嘛 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 閱讀心得
我和朋友的關係失衡了,雖然察覺到這件事情,但還是不曉得該怎麼做。
這些被動式攻擊,聽起來都很熟悉,也許或多或少都做過、或是被這樣對待過。在這之中關鍵要素不見了,也就是「憤怒」。被動攻擊者表面上冷靜,心裡卻帶著憤怒。
被動式攻擊開始的原因,書中有提到以下幾點:
1. 強勢+弱勢=被動式攻擊:如若父母其中一方很強勢,另一方很弱勢,則子女幾乎都會有點被動式攻擊的傾向。
2. 得不到接納
3. 自卑
4. 掩蓋負面情緒
5. 畏懼衝突與害怕失去
6. 童年受虐
7. 受到壓抑的憤怒
你(或周遭旁人)是否:
1.有人值得或渴望受到讚美時,不願給予對方讚美、關注或好評?
2.沒能履行別人對你的要求?
3.在有事必要解決時拖拖拉拉
4.把拒人於千里之外當成懲罰的方式?
5.做一些搞破壞的小動作?
6.在討論重要的事情時惜字如金,例如只以「嗯」、「不知道」、「好啊」、「隨便」作為回應?
8.常常覺得很沮喪、很失望、很煩躁,但有時又不到生氣的地步?
9.負面看待多數情況,甚至是當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
10.常以瑣碎的負評有意無意地傷害別人自尊?
11.經常覺得憂鬱,或長時間陷入憂鬱?
12.從不說「不」(或總是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