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
這篇調查報導做得紮實有力,文中提到的解方或許是未來幾年可以看到趨勢(近年的食品產地來源標明,以後或許會加上廢棄物處理標明,而享用美食之際不忘對於廢棄物的責任,這不就是文明社會應有的責任意識嗎),值得一讀。
---
去年中,農民在彰化芳苑鄉農地裡發現飄散惡臭的數千噸污泥,彰化地檢署與環保署督察總隊合作循線追查,發現居然是食品加工後產出的廢棄污泥,牽涉十幾家知名企業,其中包括食品大廠卜蜂、義美、愛之味等,震驚社會。
「比死豬、死老鼠還臭」 卜蜂污泥案,揭開美食天堂的陰暗面 | 熱門話題 | 產業 | 經濟日報
行者。
透過環保署資源再利用管理資訊系統,可查到登記在案可做食品加工污泥(代碼 R-0902)再利用的業者,僅寥寥十多家,但其中兩家(福茂有機肥料、方圓)因為牽涉棄置案遭起訴,已被剔除資格,穩盛南投與苗栗兩廠也因居民抗議、拿不到地方政府檢核通過而停產。

「每間工廠都有一定可收的量,全台灣也沒幾家,現在又關了這麼多家,怎麼可能不亂丟?」陳麒任無奈說。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