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新聞
@yesyoucan
Sun, Jan 26, 2020 12:55 PM
Sat, Feb 1, 2020 1:12 PM
170
462
武漢新型肺炎
一個不好的消息:
和SARS不同 中國警告:武漢肺炎潛伏期也能傳染 | 兩岸 | 中央社 CNA
[引]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今天表示,
武漢爆發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力正在增強,且潛伏期也能傳染
,這和2002-03年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不同。
雙手勤消毒口罩好好戴
武漢肺炎 中國官方:已痊癒者仍有再感染風險 | 兩岸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un, Jan 26, 2020 12:57 PM
但也有比較好的消息,致死率沒有想像中的高,不過這是基於中國官方公布的數字來判定:
武漢肺炎 專家:輕症比例高 目前致死率3%
[引]
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Journal)24日發表最新的研究指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發現的41名新型冠狀病毒的案例,死亡案例數達6人,死亡率達15%。對此,台灣大學副校長、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張上淳今天(26日)表示,這並非代表武漢肺炎冠狀病毒的完全樣貌,台灣確診的3例只有一個有明顯的肺炎情況。他也表示,以目前的數據看來死亡率大約是3%,但是否會隨著時間而修正數字,還需要觀察。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un, Jan 26, 2020 12:58 PM
[引]
網路傳出治療愛滋病的藥物對治療武漢肺炎有效果,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這是從MERS經驗而來。過去把抗愛滋藥物用在MERS病人好像有效,所以套到新冠狀病毒上,且現在沒有藥所以用用看,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的資料佐證。張上淳表示,也有消息指干擾素有效,但是這是因為認為病毒誘發細胞素風暴,引起嚴重發炎反應,因而造成休克,台灣還未碰到重症個案,因此也還沒有用到。
一點新聞
@yesyoucan
Tue, Jan 28, 2020 5:02 AM
Tue, Jan 28, 2020 7:21 AM
會接觸傳染,勿揉眼睛和摸口鼻
武漢肺炎可接觸傳染 中國:建議採中西醫會診 | 兩岸 | 新聞專題 | 中央社 CNA
[引]
中國國家衛健委官網27日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試行4版)稱,病毒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接觸傳播,潛伏期不超過14天;救治時可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採中西醫聯合會診。
一點新聞
@yesyoucan
Tue, Jan 28, 2020 5:03 AM
[引]
李興旺指出,就臨床病例看,輕症病人在一週左右會逐漸恢復,偏重症病人可能需要2週甚至更長時間;出院標準是症狀基本緩解、體溫正常,再做兩次核酸檢測陰性、確定沒有傳染性才能出院,隨著時間延長,出院數據可能會逐漸增加。
在疫情特點,李興旺表示,
病人的早期臨床症狀是以發燒、無力、乾咳為主
,有一部分嚴重病人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以及原有基礎疾病加重;隨著近期輕症病例增多,
有一部分病人並沒有肺炎表現,只有輕度發燒或偶有乾咳
。
一點新聞
@yesyoucan
Tue, Jan 28, 2020 2:22 PM
美國檢測病毒沒有變種
武漢肺炎美首兩例基因定序完成 CDC:未變種 | 國際 | 中央社 CNA
[引]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表示,美國首兩起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病例的基因組已定序完成,這種病毒離開中國後,應該沒有變種。
CDC國家疫苗暨呼吸道部門主任梅森尼爾(Nancy Messonnier)表示:「根據CDC分析現有資料來看,這(病毒)應該沒有變種。」
「我們萃取的所有定序,都和數週前中國公布的資料類似。」
一點新聞
@yesyoucan
Wed, Jan 29, 2020 5:21 AM
澳洲複製出病毒可供研究
武漢肺炎》澳洲成功再製新型冠狀病毒 將有助疫苗研發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引]
澳洲的一組科學家今(29)日表示,該團隊已成功在實驗室再製新型冠狀病毒,成為首個在中國境外重建的病毒,突破性的發展被認為將有助於疫苗研發的推動,遏止疾病傳播。
綜合外媒報導,澳洲科學家小組24日從一名確診患者身上取得新型冠狀病毒,並在昨(28)日成功繁殖病毒。墨爾本彼得多爾蒂感染與免疫研究所(Melbourne's Peter Doherty Institute for Infection and Immunity)研究人員表示,將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各國的實驗室共享病毒樣本。
一點新聞
@yesyoucan
Wed, Jan 29, 2020 5:21 AM
[引]
研究所負責人德魯斯( Julian Druce)在聲明中表示,成功繁殖病毒代表科學家能實際測試、驗證所有方式,並比較敏感性和特殊性。
據報導,
新型冠狀病毒是由中國實驗室繁殖,但中國當局僅提供基因序列,並未和世界衛生組織共享病毒樣本
。隨著澳洲成功再製新型冠狀病毒,科學家也希望能加速疫苗的研發,加強防疫。
一點新聞
@yesyoucan
Fri, Jan 31, 2020 12:54 PM
確診第10例!晚間急開記者會 陳時中:台灣可分離病毒了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一點新聞
@yesyoucan
Fri, Jan 31, 2020 12:54 PM
[引]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表示,「可以跟大家講吧?現在來講,我們在科學上可以分離出病毒了。」表示台灣目前可以分離出病毒,也成為繼大陸、澳洲、日本後,全球第4個分離出武漢肺炎病毒的國家。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at, Feb 1, 2020 1:11 PM
又一個不太好的消息
武漢肺炎 中國官方:已痊癒者仍有再感染風險 | 兩岸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引]
對於「二次感染」和「後遺症」的問題,與會的中日友好醫院肺炎防治專家組組長、呼吸4部主任詹慶元表示,從一般的病毒感染規律來看,病毒感染之後都會產生一定的抗體,對人體產生保護作用。
不過,他表示,「有的抗體可能持續時間沒有那麼長,所以這些已經痊癒的患者還是有再感染的風險,因此治癒的患者應該加強防護」。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un, Feb 2, 2020 6:11 AM
當心糞口傳染
美武漢肺炎患者糞便驗出病毒! 糞口傳播恐引發社區感染 | 聯合新聞網
[引]
華盛頓州衛生部流行病專家林德奎斯特(Scott Lindquist)說,在35歲的首例男病患的糞便中發現武漢肺炎病毒「很有趣」。他在上周五的電話會議上對記者表示,「這增加對此病毒的認識。它不僅會黏附在呼吸道的分泌物上,還會產生在糞便上」。
香港大學病理學臨床教授尼柯爾斯(John Nicholls)說,若此病毒能夠過糞口傳染,那口罩的防疫效果可能很有限。
尼柯爾斯表示,蹲式馬桶在中國很常見,馬桶缺乏馬桶蓋,民眾上完廁所後,若沒有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手部就會成為病毒的傳染源。
一點新聞
@yesyoucan
Tue, Feb 4, 2020 5:12 PM
病毒開始變異
【病毒密碼】2019新冠狀病毒防疫第二階段──封境焦土戰與病毒變異的賽跑 - 報導者 The Repor...
[引]
王弘毅解釋,雖然目前丟上平台的病毒樣本數,還不夠大量,仍需再觀察,不過這值得做為防疫手段的參考,未來實驗室篩出這些傳染力較強的病毒株患者,是否要更強化隔離措施,預防群聚感染。他亦把這個發現,透過管道轉給疾管署。
「這是滿重要的指標,病毒開始變異,是很不好的發展,」蘇益仁認為,台灣目前雖然疫情未擴散,但除了中國地區,截至2月2日前,只有台灣出現了2個家庭內的感染,「這確實代表,(台灣的病毒)具有某一程度的傳染力。」
一點新聞
@yesyoucan
Tue, Feb 4, 2020 5:15 PM
[引]
「台灣在春節這一關守得不錯,但流感高峰期在2月底、3月初,兩種疫情症狀幾乎分不出來,都塞到門診、急診裡,不僅醫療體系會吃不消,實驗室一天擠入1、200個檢體,消化不了。如果兩個疫情交雜,持續一個月,台灣也會吃不消,」蘇益仁憂心道。
擔任新興傳染病重度醫院的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目前加護病房裡住的最多的還是流感病人。該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表示,臨床醫師目前最大挑戰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表現的灰色地帶愈來愈大,尤其與流感症狀很難辨別。」
一點新聞
@yesyoucan
Wed, Feb 5, 2020 1:07 PM
母嬰垂直感染
僅出生30小時就確診! 武漢肺炎恐能母嬰垂直感染 | 聯合新聞網
[引]
武漢兒童醫院今天確診兩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最小的確診嬰兒出生僅30小時,新生兒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專家推測,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
中新網報導,這名最小確診新生兒出生於2月2日,在出生30小時後進行核酸檢測,即顯示為陽性,目前生命跡象穩定,尚無發熱、咳嗽,但有呼吸急促症狀,胸腔X光片顯示有肺部感染跡象,肝功能稍有異常。
一點新聞
@yesyoucan
Mon, Feb 10, 2020 1:28 PM
傳播狀況
突然從輕症轉重症的現象
全身炎症
武汉病例报告揭示新冠病毒传播细节
[引]
作者週五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說,他們的數據表明,這些病例中存在快速的病毒人傳人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就像那位收治在外科病房的患者,
其症狀使醫生誤以為是其他疾病,並且沒有採取預防措施來防止病毒傳播,直到為時已晚。
大約10%的患者最初沒有出現咳嗽和發燒等常見症狀,而是首先表現出腹瀉和惡心。其他不常見的症狀還包括頭痛、頭暈和腹痛。
一點新聞
@yesyoucan
Mon, Feb 10, 2020 1:29 PM
[引]
另一個引人擔憂的事情是,有些患者起初出現輕度或中度症狀,然後在幾天甚至一周內轉向重症。從中位時間來看,從他們最初出現症狀到呼吸急促是5天;到住院是7天;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是8天。專家說,這種模式意味著必須對患者進行仔細的檢測,並且不能假設在一開始沒有大礙的人已經遠離危險。
一點新聞
@yesyoucan
Mon, Feb 10, 2020 1:30 PM
[引]
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傳染病專家威廉·沙夫納(William Schaffner)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說,患者的數據表明,這種疾病引起了肺炎和全身性病毒感染,引發了體內強烈的炎症反應。
沙夫納說:「有一些生化指標表明,人體的多個器官系統都可能受到影響,並且你的炎症反應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這些器官的功能。」
沙夫納說,肺、心臟、肝臟、腎臟和控制血液凝結的系統都會受到影響,儘管目前尚不清楚該病毒本身是否會感染除肺以外的器官。
他說,炎症反應是嚴重病毒性疾病的標誌,還說近年來明顯可見流感等疾病引起的炎症加劇可以在急性疾病消失後持續約一個月左右,並且
會增加老年人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一點新聞
@yesyoucan
Mon, Feb 10, 2020 2:16 PM
潛伏期延長為24日
鍾南山新論文:武漢肺炎潛伏期可達24天 不排除超級傳播者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引]
論文中,
對來自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的總計1099宗(截至1月29日)
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研究發現,
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天,最長可達24天。
論文又指,在檢測確診病例時,不能過於側重患者是否發燒,因為研究發現,
只有43.8%在早期表現出發熱症狀,但住院後出現發熱症狀的佔87.9%。
另外,除了飛沫傳播和直接接觸兩種途徑,通過胃腸道分泌物的傳播,也可能加速病毒傳播,這意味糞便傳播是有可能的。
一點新聞
@yesyoucan
Fri, Feb 14, 2020 5:31 AM
台灣原來很早就做好快篩了!
寶瓶星號能,鑽石公主號為何不能?台灣這次防疫強在哪?|天下雜誌
[引]
事實上,台灣是全球自行開發出檢驗方式的前段班。目前各國使用的檢驗方式皆為RT-PCR,中國1月10日公布病毒基因序列,德國率先於16日發表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採用。但其實,我國疾管署國家級實驗室也在13日就依病毒基因序列,設計出專一性的引子與探針,並測試成功,檢驗時程可由1天縮短至4小時。
早德國3天,開發出4小時檢驗試劑
台灣與德國使用的引子與探針設計略有差異,目前我國採國產設計與德國設計兩者並用。目前除疾管署實驗室外,尚有17家指定實驗室,每日可檢驗約1300件樣本,估計本月底時可增至31家。
一點新聞
@yesyoucan
Fri, Feb 14, 2020 5:32 AM
[引]
陽明大學副校長、前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現為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康照洲認為,只要有病毒基因序列,開發檢驗方式並非太困難。關鍵在於能否縮短檢驗時間、試劑標準化,以及縮小儀器,可直接到港埠進行檢驗,如此一來可兼具速度與精準度。
台灣迄今仍在不斷擴充檢驗能量。莊人祥說,台灣早在1月15日就納入法定傳染病,通報範圍逐步擴大,而且很早就採取限縮入境措施,有助降低傳播風險,並保留檢驗量能,擴充實驗室就是因應出現社區感染之時備用。
康照洲說,目前國內已有廠商「準備好了」,但需要經過進一步驗證並取得國家認可,雖還需一段時間,但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與「藥事法」都有允許在緊急公衛需求時可加快程序。
一點新聞
@yesyoucan
Fri, Feb 14, 2020 5:32 AM
[引]
康照洲表示,副總統陳建仁等專家都研判,新型冠狀病毒可能變成如流感一樣、週期循環的傳染病,故世界各國都投入研發,除要搶時效外,更重要的是未來若疫情爆發,搶購快篩試劑、藥物與疫苗時,我國可自產自足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at, Feb 15, 2020 3:35 AM
武漢肺炎》中國研發最新檢測盒 稱「1滴血15分鐘」就知道結果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引]
中國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昨(14日)發布消息稱,在鐘南山的指導下,該實驗室聯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等,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IgM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並已在實驗室和臨床完成初步試驗。
此試劑盒應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
僅需採取1滴血,就可以在15分鐘內以肉眼觀察獲得檢測結果,且患者的血漿稀釋500至1000倍後,仍能檢測出陽性條帶。
一點新聞
@yesyoucan
Mon, Feb 17, 2020 11:05 PM
病毒驗不到還能確診嗎?張上淳:台大有辦法驗抗體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引]
首例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的最可能傳染源,目前懷疑是一名在1月22日回國時的浙江台商,當時他雖嚴重咳嗽,但至今已過27天,體內已驗不出病毒,該如何確認他是否得過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還是可以驗抗體,但因為這是自行開發的檢驗方式,扣掉前製作業時間,收到血清後最快兩天內有結果。
張上淳表示,目前沒有一個標準的抗體檢驗方式,很多國家和實驗室都在開發中,台大醫學院過去已成功有分離出新冠病毒,也已開發出抗體的檢驗方式,透過一系列血清去測,可以發現確診個案在初發病的急性期還測不到抗體,但隨著病程發展,便能以定性方式偵測到到體內是否有病毒抗體。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at, Feb 22, 2020 6:12 AM
二次感染或只是好轉就放人出院?
武漢肺炎/中國官方證實 成都患者治癒後又呈陽性反應 | 兩岸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引]
報導指出,當天晚上再次接獲通知,患者的複檢結果呈核酸陽性,醫療機構需馬上帶走患者及家屬再次檢測並隔離,並於19日晚間11時和20日淩晨1時許把人帶走。
綜合先前香港01及北京新京報報導,武漢醫療救治組組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曾指出,對於患者出院的判斷要慎重。
趙建平說:「有病人好轉出院,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但數天後又開始發燒,再做核酸檢測又呈陽性,所以出院病例也要居家隔離14天」。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at, Feb 22, 2020 6:12 AM
[引]
至於出院標準應如何考量,他說,判斷病人病情時,病程很重要,「一般病程3至4週後,抗體滴度(能檢測到陽性結果的最大稀釋度)變高,病人機體的抵抗力已經建立,病毒被清除的可能性就很高了,再結合檢測為陰性,這樣的病人更加安全」。
一點新聞
@yesyoucan
Thu, Feb 27, 2020 12:24 AM
二次感染還是之前沒有真正痊癒?
日本大阪女導遊二度感染新冠肺炎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引]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上月29日確診的大阪女導遊,26日再度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這名導遊上月12日至17日帶過一團來自中國武漢的觀光客後感染,同車的司機亦確診,導遊住院數天後於2月1日出院。不料她6日出現咳嗽症狀,就醫採檢結果為陰性,但仍覺身體不適,19日喉嚨也出現症狀,26日二度確診。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at, Feb 29, 2020 2:59 AM
眼睛分泌液也查出有感染
武漢肺炎》浙江大學研究:眼結膜分泌物驗出病毒陽性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引]
浙江大學團隊自1月26日至2月9日對30名武漢肺炎確診患者進行研究,其中1名患者左眼出現結膜炎症狀,右眼則無;由於該患者住院前沒有結膜炎,研究人員對其左眼進行採檢後結果為陽性,右眼則是陰性,2隻眼睛採檢3次均得到一致結果。
報導指出,這名結膜炎患者經抗病毒治療後,結膜炎症狀減緩,再次對左眼進行檢測結果也轉為陰性。對於該患者為何因新型冠狀病毒而導致結膜炎症狀,研究人員表示仍在持續研究。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at, Feb 29, 2020 11:40 PM
武漢肺炎》張上淳:確診病患中 有慢性病者症狀都特別嚴重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招集人張上淳說,就目前看起來,國內的確診病患中,年輕人幾乎都是輕症、甚至沒有症狀,但有慢性病病史的人感染武漢肺炎,狀況幾乎都很差、甚至重症。
今天新爆發的4例院內感染案例,推測都是接觸案34導致,案34本身有多重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問題、心臟衰竭、腳部感染,糖尿病控制不理想導致低血糖,本身狀況很不好,住院還出現心篩節和肺炎,情況很危急,可能讓很多護理人員疲於照顧。
之前中部白牌車運將也有糖尿病病史,染病後不久死亡;研究也指出,
超過80%的病例為輕症,而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吸菸者的風險最高。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un, Mar 1, 2020 10:59 AM
台灣第40例
武漢肺炎台灣新增一確診 為鑽石公主號返台旅客【更新】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引]
個案於1月20日自日本參加鑽石公主號旅遊,2月4日抵達日本後持續留置船上,
15日檢驗陽性(當時無呼吸道症狀),隔日安排住院隔離。個案25日經2次採檢陰性,於26日搭機返台。
陳時中說,個案返台搭機時,全程配戴口罩,座位前後2排皆無安排其他旅客;抵台後,也由專人協助完成入境檢疫作業程序,由救護車載送醫院進行隔離採檢;經3次採檢,於今天確診。
返台至今,個案的接觸者,包含入境檢疫、醫院相關醫護人員等,皆有完善防護裝備,無須採檢。
指揮中心表示,與個案同遊的丈夫,2月7日曾經日方檢驗為陰性,目前仍在日本飯店進行隔離中。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un, Mar 1, 2020 11:00 AM
====
又是和日本導遊一樣出現陽性-陰性-陽性。到底是二次感染,還是檢測標準的問題呢?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un, Mar 1, 2020 12:06 PM
韓國也出現出院後再驗確診的情況
武漢肺炎》南韓單日激增813例,73歲老婦出院後再感染!新天地教會近3400人出現症狀-風傳媒
[引]
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並通報,南韓首度出現痊癒後再次染病的患者,一名73歲婦人出院後再有不適症狀,經病毒檢測後呈陽性反應。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un, Mar 1, 2020 12:07 PM
[引]
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首位痊癒後再染病的患者是一位73歲女性,她本月稍早確診染病,22日痊癒出院,沒想到27日又出現不適症狀,28日確診再度染上新冠病毒。據悉,這名婦人沒有出國旅遊史,出院後都待在家裡沒外出,不過她的兒子與媳婦近期去過中國廣東省,夫婦兩人都染上新冠病毒。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un, Mar 1, 2020 12:11 PM
改為三採陰性
武漢肺炎確診者痊癒又陽性 可能原因有2種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引]
張上淳表示,會造成時陰時陽的可能性,包含採檢的部位,可能採的比較廣泛一點或範圍小一點,影響到採檢拭子有沒有黏到病毒;另一個可能是病人在疾病後期,身體病毒量愈來愈少,就可能時陰時陽。
張上淳說,這類型時陰時陽的個案,病毒量都非常低。確診的此名鑽石公主號病人,回台後的第1次採檢也是陰性,但抱持警覺,第2次採檢在陰跟陽之間,再採第3次而確診。看起來病毒量也很低。
目前國際標準都是2採陰性、臨床症狀改善後就可解除隔離;張上淳表示,在台灣,因個案還沒有很多,採取相對嚴格的措施,必須3採陰性才能解除隔離。
一點新聞
@yesyoucan
Sun, Mar 8, 2020 9:59 AM
台灣完成5例病毒基因定序 溯源多與武漢有關 | 生活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引]
全球武漢肺炎病例很多,但僅完成約190例的全基因體定序;台灣的數十例病人中,也僅5人完成,無法觀得「全貌」。此次的分析主要是台灣第39案被說成是埃及尼羅河群聚的感染源,基因體定序就像是親子鑑定,可以釐清病毒的爸媽或祖先,溯源可以還案39一個清白。
葉秀慧表示,目前世界各國仍持續上傳全基因定序的結果,就趨勢來看,病毒源頭來自中國較為合理。
一點新聞
@yesyoucan
Thu, Mar 26, 2020 2:11 PM
這病毒不尋常!張上淳:體內有抗體、呼吸道仍有病毒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引]
張上淳說,經統計結果,發病後到第一套檢體轉陰性,中位數大約是19.5天,而到第二和第三次檢體陰性,中位數更長達24天。
張上淳也指出,也有觀察到病患體內出現抗體了、但呼吸道仍有病毒,這有點不太尋常,不管怎麼說,現在確診病患要連續三次採檢陰性才回移除。
張上淳說,病患到後期的時候病毒量很低,但是否會有傳染之虞,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不過針對這類病患,已經不需要仍住在負壓隔離病房,可以轉到單人病房,有適當的防護和檢疫即可。
載入新的回覆
一個不好的消息: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今天表示,武漢爆發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傳播力正在增強,且潛伏期也能傳染,這和2002-03年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不同。
雙手勤消毒口罩好好戴
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Journal)24日發表最新的研究指出,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發現的41名新型冠狀病毒的案例,死亡案例數達6人,死亡率達15%。對此,台灣大學副校長、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張上淳今天(26日)表示,這並非代表武漢肺炎冠狀病毒的完全樣貌,台灣確診的3例只有一個有明顯的肺炎情況。他也表示,以目前的數據看來死亡率大約是3%,但是否會隨著時間而修正數字,還需要觀察。
網路傳出治療愛滋病的藥物對治療武漢肺炎有效果,台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表示,這是從MERS經驗而來。過去把抗愛滋藥物用在MERS病人好像有效,所以套到新冠狀病毒上,且現在沒有藥所以用用看,但是還需要進一步的資料佐證。張上淳表示,也有消息指干擾素有效,但是這是因為認為病毒誘發細胞素風暴,引起嚴重發炎反應,因而造成休克,台灣還未碰到重症個案,因此也還沒有用到。
中國國家衛健委官網27日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診療方案(試行4版)稱,病毒主要經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經接觸傳播,潛伏期不超過14天;救治時可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採中西醫聯合會診。
李興旺指出,就臨床病例看,輕症病人在一週左右會逐漸恢復,偏重症病人可能需要2週甚至更長時間;出院標準是症狀基本緩解、體溫正常,再做兩次核酸檢測陰性、確定沒有傳染性才能出院,隨著時間延長,出院數據可能會逐漸增加。
在疫情特點,李興旺表示,病人的早期臨床症狀是以發燒、無力、乾咳為主,有一部分嚴重病人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以及原有基礎疾病加重;隨著近期輕症病例增多,有一部分病人並沒有肺炎表現,只有輕度發燒或偶有乾咳。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今天表示,美國首兩起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病例的基因組已定序完成,這種病毒離開中國後,應該沒有變種。
CDC國家疫苗暨呼吸道部門主任梅森尼爾(Nancy Messonnier)表示:「根據CDC分析現有資料來看,這(病毒)應該沒有變種。」
「我們萃取的所有定序,都和數週前中國公布的資料類似。」
澳洲的一組科學家今(29)日表示,該團隊已成功在實驗室再製新型冠狀病毒,成為首個在中國境外重建的病毒,突破性的發展被認為將有助於疫苗研發的推動,遏止疾病傳播。
綜合外媒報導,澳洲科學家小組24日從一名確診患者身上取得新型冠狀病毒,並在昨(28)日成功繁殖病毒。墨爾本彼得多爾蒂感染與免疫研究所(Melbourne's Peter Doherty Institute for Infection and Immunity)研究人員表示,將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各國的實驗室共享病毒樣本。
研究所負責人德魯斯( Julian Druce)在聲明中表示,成功繁殖病毒代表科學家能實際測試、驗證所有方式,並比較敏感性和特殊性。
據報導,新型冠狀病毒是由中國實驗室繁殖,但中國當局僅提供基因序列,並未和世界衛生組織共享病毒樣本。隨著澳洲成功再製新型冠狀病毒,科學家也希望能加速疫苗的研發,加強防疫。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表示,「可以跟大家講吧?現在來講,我們在科學上可以分離出病毒了。」表示台灣目前可以分離出病毒,也成為繼大陸、澳洲、日本後,全球第4個分離出武漢肺炎病毒的國家。
對於「二次感染」和「後遺症」的問題,與會的中日友好醫院肺炎防治專家組組長、呼吸4部主任詹慶元表示,從一般的病毒感染規律來看,病毒感染之後都會產生一定的抗體,對人體產生保護作用。
不過,他表示,「有的抗體可能持續時間沒有那麼長,所以這些已經痊癒的患者還是有再感染的風險,因此治癒的患者應該加強防護」。
華盛頓州衛生部流行病專家林德奎斯特(Scott Lindquist)說,在35歲的首例男病患的糞便中發現武漢肺炎病毒「很有趣」。他在上周五的電話會議上對記者表示,「這增加對此病毒的認識。它不僅會黏附在呼吸道的分泌物上,還會產生在糞便上」。
香港大學病理學臨床教授尼柯爾斯(John Nicholls)說,若此病毒能夠過糞口傳染,那口罩的防疫效果可能很有限。
尼柯爾斯表示,蹲式馬桶在中國很常見,馬桶缺乏馬桶蓋,民眾上完廁所後,若沒有用肥皂和水徹底洗手,手部就會成為病毒的傳染源。
王弘毅解釋,雖然目前丟上平台的病毒樣本數,還不夠大量,仍需再觀察,不過這值得做為防疫手段的參考,未來實驗室篩出這些傳染力較強的病毒株患者,是否要更強化隔離措施,預防群聚感染。他亦把這個發現,透過管道轉給疾管署。
「這是滿重要的指標,病毒開始變異,是很不好的發展,」蘇益仁認為,台灣目前雖然疫情未擴散,但除了中國地區,截至2月2日前,只有台灣出現了2個家庭內的感染,「這確實代表,(台灣的病毒)具有某一程度的傳染力。」
「台灣在春節這一關守得不錯,但流感高峰期在2月底、3月初,兩種疫情症狀幾乎分不出來,都塞到門診、急診裡,不僅醫療體系會吃不消,實驗室一天擠入1、200個檢體,消化不了。如果兩個疫情交雜,持續一個月,台灣也會吃不消,」蘇益仁憂心道。
擔任新興傳染病重度醫院的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目前加護病房裡住的最多的還是流感病人。該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表示,臨床醫師目前最大挑戰是,「2019新型冠狀病毒臨床表現的灰色地帶愈來愈大,尤其與流感症狀很難辨別。」
武漢兒童醫院今天確診兩例新生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最小的確診嬰兒出生僅30小時,新生兒母親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專家推測,可能存在母嬰垂直感染傳播途徑。
中新網報導,這名最小確診新生兒出生於2月2日,在出生30小時後進行核酸檢測,即顯示為陽性,目前生命跡象穩定,尚無發熱、咳嗽,但有呼吸急促症狀,胸腔X光片顯示有肺部感染跡象,肝功能稍有異常。
突然從輕症轉重症的現象
全身炎症
作者週五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說,他們的數據表明,這些病例中存在快速的病毒人傳人現象。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就像那位收治在外科病房的患者,其症狀使醫生誤以為是其他疾病,並且沒有採取預防措施來防止病毒傳播,直到為時已晚。
大約10%的患者最初沒有出現咳嗽和發燒等常見症狀,而是首先表現出腹瀉和惡心。其他不常見的症狀還包括頭痛、頭暈和腹痛。
另一個引人擔憂的事情是,有些患者起初出現輕度或中度症狀,然後在幾天甚至一周內轉向重症。從中位時間來看,從他們最初出現症狀到呼吸急促是5天;到住院是7天;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是8天。專家說,這種模式意味著必須對患者進行仔細的檢測,並且不能假設在一開始沒有大礙的人已經遠離危險。
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傳染病專家威廉·沙夫納(William Schaffner)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說,患者的數據表明,這種疾病引起了肺炎和全身性病毒感染,引發了體內強烈的炎症反應。
沙夫納說:「有一些生化指標表明,人體的多個器官系統都可能受到影響,並且你的炎症反應會在一定程度上擾亂這些器官的功能。」
沙夫納說,肺、心臟、肝臟、腎臟和控制血液凝結的系統都會受到影響,儘管目前尚不清楚該病毒本身是否會感染除肺以外的器官。
他說,炎症反應是嚴重病毒性疾病的標誌,還說近年來明顯可見流感等疾病引起的炎症加劇可以在急性疾病消失後持續約一個月左右,並且會增加老年人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風險。
論文中,對來自大陸31個省市自治區的總計1099宗(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臨床特徵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的中位潛伏期為3天,最長可達24天。
論文又指,在檢測確診病例時,不能過於側重患者是否發燒,因為研究發現,只有43.8%在早期表現出發熱症狀,但住院後出現發熱症狀的佔87.9%。另外,除了飛沫傳播和直接接觸兩種途徑,通過胃腸道分泌物的傳播,也可能加速病毒傳播,這意味糞便傳播是有可能的。
事實上,台灣是全球自行開發出檢驗方式的前段班。目前各國使用的檢驗方式皆為RT-PCR,中國1月10日公布病毒基因序列,德國率先於16日發表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檢驗試劑,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採用。但其實,我國疾管署國家級實驗室也在13日就依病毒基因序列,設計出專一性的引子與探針,並測試成功,檢驗時程可由1天縮短至4小時。
早德國3天,開發出4小時檢驗試劑
台灣與德國使用的引子與探針設計略有差異,目前我國採國產設計與德國設計兩者並用。目前除疾管署實驗室外,尚有17家指定實驗室,每日可檢驗約1300件樣本,估計本月底時可增至31家。
陽明大學副校長、前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現為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康照洲認為,只要有病毒基因序列,開發檢驗方式並非太困難。關鍵在於能否縮短檢驗時間、試劑標準化,以及縮小儀器,可直接到港埠進行檢驗,如此一來可兼具速度與精準度。
台灣迄今仍在不斷擴充檢驗能量。莊人祥說,台灣早在1月15日就納入法定傳染病,通報範圍逐步擴大,而且很早就採取限縮入境措施,有助降低傳播風險,並保留檢驗量能,擴充實驗室就是因應出現社區感染之時備用。
康照洲說,目前國內已有廠商「準備好了」,但需要經過進一步驗證並取得國家認可,雖還需一段時間,但我國「傳染病防治法」與「藥事法」都有允許在緊急公衛需求時可加快程序。
康照洲表示,副總統陳建仁等專家都研判,新型冠狀病毒可能變成如流感一樣、週期循環的傳染病,故世界各國都投入研發,除要搶時效外,更重要的是未來若疫情爆發,搶購快篩試劑、藥物與疫苗時,我國可自產自足
中國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昨(14日)發布消息稱,在鐘南山的指導下,該實驗室聯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等,研發出「新型冠狀病毒IgM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並已在實驗室和臨床完成初步試驗。
此試劑盒應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僅需採取1滴血,就可以在15分鐘內以肉眼觀察獲得檢測結果,且患者的血漿稀釋500至1000倍後,仍能檢測出陽性條帶。
首例新冠肺炎死亡個案的最可能傳染源,目前懷疑是一名在1月22日回國時的浙江台商,當時他雖嚴重咳嗽,但至今已過27天,體內已驗不出病毒,該如何確認他是否得過新冠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還是可以驗抗體,但因為這是自行開發的檢驗方式,扣掉前製作業時間,收到血清後最快兩天內有結果。
張上淳表示,目前沒有一個標準的抗體檢驗方式,很多國家和實驗室都在開發中,台大醫學院過去已成功有分離出新冠病毒,也已開發出抗體的檢驗方式,透過一系列血清去測,可以發現確診個案在初發病的急性期還測不到抗體,但隨著病程發展,便能以定性方式偵測到到體內是否有病毒抗體。
報導指出,當天晚上再次接獲通知,患者的複檢結果呈核酸陽性,醫療機構需馬上帶走患者及家屬再次檢測並隔離,並於19日晚間11時和20日淩晨1時許把人帶走。
綜合先前香港01及北京新京報報導,武漢醫療救治組組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曾指出,對於患者出院的判斷要慎重。
趙建平說:「有病人好轉出院,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但數天後又開始發燒,再做核酸檢測又呈陽性,所以出院病例也要居家隔離14天」。
至於出院標準應如何考量,他說,判斷病人病情時,病程很重要,「一般病程3至4週後,抗體滴度(能檢測到陽性結果的最大稀釋度)變高,病人機體的抵抗力已經建立,病毒被清除的可能性就很高了,再結合檢測為陰性,這樣的病人更加安全」。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上月29日確診的大阪女導遊,26日再度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這名導遊上月12日至17日帶過一團來自中國武漢的觀光客後感染,同車的司機亦確診,導遊住院數天後於2月1日出院。不料她6日出現咳嗽症狀,就醫採檢結果為陰性,但仍覺身體不適,19日喉嚨也出現症狀,26日二度確診。
浙江大學團隊自1月26日至2月9日對30名武漢肺炎確診患者進行研究,其中1名患者左眼出現結膜炎症狀,右眼則無;由於該患者住院前沒有結膜炎,研究人員對其左眼進行採檢後結果為陽性,右眼則是陰性,2隻眼睛採檢3次均得到一致結果。
報導指出,這名結膜炎患者經抗病毒治療後,結膜炎症狀減緩,再次對左眼進行檢測結果也轉為陰性。對於該患者為何因新型冠狀病毒而導致結膜炎症狀,研究人員表示仍在持續研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招集人張上淳說,就目前看起來,國內的確診病患中,年輕人幾乎都是輕症、甚至沒有症狀,但有慢性病病史的人感染武漢肺炎,狀況幾乎都很差、甚至重症。
今天新爆發的4例院內感染案例,推測都是接觸案34導致,案34本身有多重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問題、心臟衰竭、腳部感染,糖尿病控制不理想導致低血糖,本身狀況很不好,住院還出現心篩節和肺炎,情況很危急,可能讓很多護理人員疲於照顧。
之前中部白牌車運將也有糖尿病病史,染病後不久死亡;研究也指出,超過80%的病例為輕症,而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吸菸者的風險最高。
個案於1月20日自日本參加鑽石公主號旅遊,2月4日抵達日本後持續留置船上,15日檢驗陽性(當時無呼吸道症狀),隔日安排住院隔離。個案25日經2次採檢陰性,於26日搭機返台。
陳時中說,個案返台搭機時,全程配戴口罩,座位前後2排皆無安排其他旅客;抵台後,也由專人協助完成入境檢疫作業程序,由救護車載送醫院進行隔離採檢;經3次採檢,於今天確診。
返台至今,個案的接觸者,包含入境檢疫、醫院相關醫護人員等,皆有完善防護裝備,無須採檢。
指揮中心表示,與個案同遊的丈夫,2月7日曾經日方檢驗為陰性,目前仍在日本飯店進行隔離中。
又是和日本導遊一樣出現陽性-陰性-陽性。到底是二次感染,還是檢測標準的問題呢?
南韓中央防疫對策本部並通報,南韓首度出現痊癒後再次染病的患者,一名73歲婦人出院後再有不適症狀,經病毒檢測後呈陽性反應。
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首位痊癒後再染病的患者是一位73歲女性,她本月稍早確診染病,22日痊癒出院,沒想到27日又出現不適症狀,28日確診再度染上新冠病毒。據悉,這名婦人沒有出國旅遊史,出院後都待在家裡沒外出,不過她的兒子與媳婦近期去過中國廣東省,夫婦兩人都染上新冠病毒。
張上淳表示,會造成時陰時陽的可能性,包含採檢的部位,可能採的比較廣泛一點或範圍小一點,影響到採檢拭子有沒有黏到病毒;另一個可能是病人在疾病後期,身體病毒量愈來愈少,就可能時陰時陽。
張上淳說,這類型時陰時陽的個案,病毒量都非常低。確診的此名鑽石公主號病人,回台後的第1次採檢也是陰性,但抱持警覺,第2次採檢在陰跟陽之間,再採第3次而確診。看起來病毒量也很低。
目前國際標準都是2採陰性、臨床症狀改善後就可解除隔離;張上淳表示,在台灣,因個案還沒有很多,採取相對嚴格的措施,必須3採陰性才能解除隔離。
[引]
全球武漢肺炎病例很多,但僅完成約190例的全基因體定序;台灣的數十例病人中,也僅5人完成,無法觀得「全貌」。此次的分析主要是台灣第39案被說成是埃及尼羅河群聚的感染源,基因體定序就像是親子鑑定,可以釐清病毒的爸媽或祖先,溯源可以還案39一個清白。
葉秀慧表示,目前世界各國仍持續上傳全基因定序的結果,就趨勢來看,病毒源頭來自中國較為合理。
張上淳說,經統計結果,發病後到第一套檢體轉陰性,中位數大約是19.5天,而到第二和第三次檢體陰性,中位數更長達24天。
張上淳也指出,也有觀察到病患體內出現抗體了、但呼吸道仍有病毒,這有點不太尋常,不管怎麼說,現在確診病患要連續三次採檢陰性才回移除。
張上淳說,病患到後期的時候病毒量很低,但是否會有傳染之虞,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不過針對這類病患,已經不需要仍住在負壓隔離病房,可以轉到單人病房,有適當的防護和檢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