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非少年,何止煩惱:《少年維特的煩惱》

在家熬橙醬 🦦🦌
我是覺得啦,有時候我們認為早的譯本比較好,有個原因是因為距離感。我自己的感覺是,文學的美感有時是來自生疏。

在家熬橙醬 🦦🦌
當然很多譯者的文筆實在......不要說美了,根本不通順。翻譯和創作的不同就是與規範更靠近。創作比較適合實驗文字,翻譯是服務原文(或譯者或客戶或隨便啥,反正多不是自己),一般比較重視正確和合於語法。

在家熬橙醬 🦦🦌
當然,很多譯本我拿起來看的感想就是無聊。不是沒想過,就是被翻譯所(?)搞壞了。訓練過程中會不斷質疑「這樣不像中文!」或「中文不會這樣說!」自己對文字沒有想法的話,久了就只會譯出白開水,如果要挑戰美感比較高的東西,很抱歉啦反而會毀了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