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一地蘚苔
觀後碎念 海邊的生與死(海辺の生と死)
2017 越川道夫
https://images.plurk.com/5aARmvr2eUnUNLgbRiGalr.jpg https://images.plurk.com/6JldjcBmxip7JxMgwQviBy.jpg
碎一地蘚苔
結果快速看了一下,怎麼看到的評價都不太好XD
完全是為了滿島光看這部,滿島光果然沒令人失望,但電影本身也很精彩。
碎一地蘚苔
大部分的評價都說155分鐘太慢太長太悶,但我覺得《海邊的生與死》充份展現日式敘事風格。在我少少的閱片量中,令我不耐的是緩慢隱晦卻又沒堆疊到情感,《海邊》則是很厲害地在各種非典型的剪裁以及隱晦的表達和刪減脈絡的情況下堆疊了情緒。
碎一地蘚苔
《海邊》的確是以一個愛情故事為主軸,但真正的故事就像它角色的對話或敘事風格一樣,都是標準的「今晚月色真美」;主軸其實貼合片名,說的是為何而生、為何不去死。
碎一地蘚苔
一些把抽象情感具象化的部分好厲害!
例如朔要去當自殺小隊赴死前和都江在海邊的會面,一整段滿島光都演得非常好!最擊中我的是朔從沙灘走出畫面後,都江一邊痛哭一邊把他踩過的沙塞進自己懷裡,不想失去對方的心情讓他像瘋了一樣連僅剩的「腳印」都想收回。
碎一地蘚苔
https://images.plurk.com/4fHhHoeentBwSThSNmNNoJ.jpg
這幕超美,除了畫面美之外也因為時機和展現方式很好。
呼應前面兩人在空襲時,對彼此情意的默契,在襲擊之夜幽會。
碎一地蘚苔
https://images.plurk.com/3JIbBXzvchd7XpJv0JCQHz.png
後來開始使用鏡子符號。這個角度能照到朔是正常的嗎??
但這個符號被用的時候構圖和意象很好。
碎一地蘚苔
結局也處理得很俐落。期間一直存在的南島蟲鳴鳥叫,在最後大大地輔助了「生」的意象和蓬勃希望,女主角第一次因為喜悅笑得如此燦爛,同時用短短一幕看到朔走向象徵死亡的海。
碎一地蘚苔
全片幾乎都是陰暗的,場景大部分在夜晚,因為無論是戀情或是生命本身都在等待死亡、都是苟且。配上蟲鳴鳥叫、南島古老的歌謠和男女主角短暫的狂戀,都很有南邊文化的神秘詭譎。
碎一地蘚苔
雖然朔才是一直在提問「我是誰」的人,但我的感覺是都江才是尋找為何而生的人,朔則是問著為什麼不去死的那個。
我把結局看為自殺。而朔會自殺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他原本活著全是為了去死(為皇國而死),現在沒有了自殺攻擊,他便喪失了目的。
碎一地蘚苔
一直覺得朔這名字超級精心在取的XD 於是查了日文名中朔的意義
1. ついたち。陰暦で月の第1日目
2. こよみ
3. 天子の政令
4. はじめ
5. きた。北方
碎一地蘚苔
天子の政令:
朔的人生毫無作為,大學畢業後直接就能當上軍隊隊長,然後此生目的就是依照皇令進行自殺攻擊。
はじめ:
都江說,原本要和他成親卻上了戰場的表哥要他遇上了喜歡的人,就和那人組成家庭結婚生子。朔是都江人生開始的信號。
きた。北方:
朔從北方來到這個南方小島。
(看了一則導演訪問,他有特別說很喜歡兩人一南一北差距很大的成長環境)
碎一地蘚苔
我一開始的猜測是「朔(月)」代表著「無」。
碎一地蘚苔
突然想到漏記:
朔赴死前的海邊會面,海浪的聲音很像敵機的聲音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