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

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

【就在明天!性平法施行細則公聽會】
 
「🗓 日期:10月24日(四)
⏰ 時間:09:00 開始(終止時間不一定)
📍 地點:群賢樓101會議室公聽會
🎥 直播1
🎥 直播2

【沃草直播】國、親兩黨阻擋性平又一樁 「性平法施行細則」公聽會成歧視言論大平台?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4月2日,頂著反同團體的各種抹黑攻擊,教育部為落實《公民投票法》及因應公投第11案結果,依循《憲法》、母法《性別平等教育法》及各種人權公約,公告了《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第13條修正 X
 
而在這公告後,大家認為反同團體會因此自省,努力學習法治教育,好好認識性平教育真正內涵,就此改為『真正為孩子的幸福而努力』嗎?
 
↓答案:當然不是↓
 
5月31日,在反同團體的到處造謠煽動下,國民黨團及親民黨團聯合提案,將教育部修正由原本的『備查』改為『審查』X;接著他們並持續和沈智慧等反同立委聯手,大舉施壓其他委員,逼迫他們必須對於這個『完全合憲合法』且『就是為公投結果而修正』的施行細則舉辦公聽會,而時間就在下週!!!」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之前教育部的課綱謠言澄清文:
教育部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

「『霸凌現象是來自台灣對性別認識的不足』
 
根據勵馨基金會的多元性別之性別暴力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遭受性別暴力最高的生命階段是在國中(67.1%),其次是國小(50.4%)
 
紀惠容執行長也說,作為一個服務機構,他們認為每一個人都有生存的自由,站在服務社會的角度,他們也不應該被壓迫。」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

「『兩三歲的小孩,跟你說他的性別認同和生理性別不同,但這時候根本還沒有上學,這不是教育的問題』
 
青少年醫學專科醫師-葉柏綸:『醫界其實很保守,願意發出大量的聲明,表示有大量的研究跟實證,我們才敢執行。因此在去年的公投之前,包括台灣青少年醫學暨保健學會、台灣精神醫學會以及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都已經發表過正式聲明,支持多元性別及性別平等教育。
 
現今醫學的研究認為無法透過醫療方式扭轉一個人的性傾向,性傾向扭轉治療是無效而且有害的,台灣也已經明文禁止。目前也有沒有任何的研究證據顯示,有任何的教育方式可以把兒童青少年教育成同性戀、雙性戀或跨性別。一個健康的性傾向與性別認同的形成與改變,必定是透過個人的自我探索、自我接納與自我認同。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為了讓我們的兒童與青少年在成長的路上,健康地探索與接納自我的性別認同,我們必須提供一個友善多元性別的校園環境。所以我以一個家庭醫學醫師與青少年醫學專科醫師的身份,支持教育部回應公投的修正條文。」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

「『我們不教小孩,他們就會自己在網路上獲取資訊』
 
我們應該先為孩子建立在網路上認知的架構,他們才能辨識他們在網路上獲取的資料,因此更應該教導性別平等相關的知識。」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

「『沒有認識,何來真正的尊重?』
 
性平教育大平台專案經理 張明旭:『我今年34歲,和葉永鋕同年,如果葉永鋕能長大,我相信他會是個比我更溫柔、更加貼心、且能把幸福帶給身旁每個人的人。教育部前幾天所貼出,那些制服上用來嘲笑他人的綽號,在我以前唸書時也常聽到,當時許多女生會因為自己的性別特徵與特質而被拿來嘲笑和捉弄,「乳牛」、「飛機場」、「男人婆」、「臭三八」、彈肩帶等等,都是拿來嘲笑與攻擊的武器。有些人可能會問:這類事情現在消失了嗎?遺憾的是,還沒有,因為性平教育尚未完全落實、甚至頻頻受阻。但我們也都清楚,性平教育這十多年來推動,真的已降低了許多這類傷害,並且為所有學生帶來正面的改變。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前幾天有位國中老師跟我們提到,他班上有一位氣質較陰柔的男生,其他同學發現這個男生有點「怪怪的」,因為這位男生在學校時幾乎不上廁所,並且對自己去上廁所明顯排斥。於是老師就私下關心,後來老師才了解到,原來這位男生國小時曾因為性別氣質遭受過嚴重的霸凌,所以才導致他現在不敢再自己一個人去上廁所,怕去了後會再次受到傷害。於是,老師就藉由這個機會,對全班進行了相關的性平教育,促使學生去認識背後的問題,同理相關的處境。而這堂課過後,班上學生不僅沒有再覺得這位男生「怪怪的」,更令人驚訝地是,班上學生,不分性別,還輪流自發性地陪這位男生去廁所,因為他們都不希望自己的同學再遭受這樣的痛苦。
 
這也說明了,為何本次細則的修正,會是未來教育部推動適齡且合適性平教育的正確方向,不是只為了每個特別的孩子,更是為了所有的孩子。」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Tgeea (Taiwan Gender Equity Education Ass...

【投書】國中小學生接觸多元性別教育,會造成認同的混淆嗎?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平均而言,同性戀/雙性戀等性少數族群大概在國中以前(約7~11歲)就會意識到自己的同性性傾向;跨性別兒童則在學齡前(最早在3歲左右)即能夠回答「你是男生還是女生」這個問題(這點與順性別兒童的性別發展歷程相似),只不過答案與其本身的生理性別不同。

👉綜合觀之,兒童對於『我是男生/女生,而且這件事情不會改變』在小學低年級之前,就已經有明確的認識了。即便在學齡前就知曉性少數族群的存在(例如擁有跨性別的手足),這些幼童對性別恆定的理解也與其他幼童沒有太大差異,並不會因此就以為自己的性別會隨時間不同而改變。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因此,在小學高年級開始介紹性少數族群,並不會造成兒童性別認同的混淆。反之,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當前的性平教育,是否能有效承接住性少數族群的孩子?

📣試想,這些性少數兒童從小學中低年級甚至學齡前開始,就意識到自己與多數人不同,但根據教育部的資訊,多數學生要到高年級才會接觸到多元性取向的教材。那麼高年級之前的那段空檔,孩子們該如何理解自己與他人的差異?

📌憂心兒少發展、強調適齡教育的愛家人士,如果真的要檢視目前的性平教育,那麼應該呼籲的絕對不是將同志、多元性別等資訊自國中小教材移除,畢竟這些教材並不會混淆學生。相反的,他們應該支持將這些資訊及早介紹給學生,或至少在現行教材下,思考如何透過教材以外的管道確定家庭、學校、社區等社會系統,都能給予各種性傾向、性別認同的孩子們足夠的支持。」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沃草 Watchout

📢抗議《性平法》 反同家長大喊 I am Chinese!📢
 
回應去年反 性平教育 公投案結果,教育部修改《#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 ,但仍遭到反同團體抗議,並於今(24)日召開公聽會。高雄市家長協會理事長 洪志和 則表示,性平教育的母法沒有保障父母教育選擇權,導入同志教育就是危害兒童,『家長絕不同意!』他自信表示,我們本來就沒有要學同志教育啦,並高喊:『I am Chinese!』」

……這個人是 中國臥底反同人士嗎?
最純潔荷蘭寶の阿嬤@南宇@
「教育部次長 林騰蛟 則表示,教育部將秉持《性平法》宗旨,繼續努力建立無霸凌、無歧視的友善校園。他會後也表示,目前施行細則已公布,多數意見都是肯定的,教育部會依照目前公佈版本辦理。對於未來教科書審查、課程教學也會把關。他強調,所有文字、名詞都是母法《性平法》有的,絕對依法推動。」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