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熊(′゜ω。‵)
覺得自己跟了趟風的返校雷
掰噗~
呱呱
Aki☆熊(′゜ω。‵)
可能是因為我個人偏好的是能較為飽滿呈現角色設定那種文本吧,所以對於主要點是著重在於白色恐怖這種時代背景的劇情,覺得不夠滿意。
Aki☆熊(′゜ω。‵)
但確實他的時代氛圍看來是重現的很讚,雖然我也不是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也能連結起很多腦裡關於白色恐怖的資料與那股壟罩的恐懼。
Aki☆熊(′゜ω。‵)
比起遊戲實況確實這劇情補得比較完整,雖然做為一款恐怖遊戲時,只以各段短文字(單張筆記)與意象就能有很棒的呈現,電影就像是加上了血肉,再單薄的設定上加上表演的展現,把故事清楚的說完。(也可能是我自己理解力的問題,沒看出遊戲中的完整劇情,只有氛圍感覺)
Aki☆熊(′゜ω。‵)
電影跟遊戲真的有個八成像吧,只不過時序不同,電影的調整更為清楚一些。跟遊戲一樣,要定義為「恐怖」是可以啦,但就是非典型的,可能類似於「逃出絕命鎮」的那種?(我沒看過)
Aki☆熊(′゜ω。‵)
但可能是真的期待度被社群拉高了吧,看到幾乎都是大推,雖然有盡量讓自己沒那麼期待。可能是因為各自對於白色恐怖會有不同的想像與經歷,在這題材上或許我的共鳴度就是沒別人高吧,起碼比較起來我對於還願的共鳴度高很多。
Aki☆熊(′゜ω。‵)
真的不會覺得它難看,就只是不會達到我平常會認為很讚的標準,社群中的敘述讓我誤解了它的走向可能是不同於遊戲的劇情,我以為人很難被相同的故事觸動第二次,我一直認為只是人物設定從遊戲中取材,拍一個劇情與遊戲相關度不高的故事。
Aki☆熊(′゜ω。‵)
演員的部分,王淨表現的真的是蠻亮眼的,當然她能發揮的部分最多,不過不知道是特效化妝還是什麼,她大叫的某個畫面額頭上的經絡紋路超明顯的,很能接收的到那股情緒。
Aki☆熊(′゜ω。‵)
可能是先入為主聽過有些是劇場演員,所以就真的覺得有某幾位演員的聲音表現聽起來非常地像是劇場中的...咬字唸法(?) 先前只看過兩、三次劇場的演出,好像真的不太喜歡,不知道為什麼我很難入戲,會有一種強烈的「正在演戲」感。
Aki☆熊(′゜ω。‵)
總之台灣人能有這樣的一部電影,我覺得還是值得開心的,正如同電影所說,「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這想必是曾在其中的人們深有所感的一句話吧。電影也讓新生代更加理解台灣與前人的曾經,創造近似共時性的體驗,或許多少能促進跨世代間的溝通吧。
Aki☆熊(′゜ω。‵)
跟朋友討論了一下,又有新的想法,再貼回來。
可能我們(?)還是覺得以演員角色帶出的劇情讓人入戲,其實就很自然的能感受時代,但導演他們的定位與遊戲相同明確是「在白色恐怖下的人們」,畢竟返校是恐怖遊戲,這部電影大約也被定位在恐怖電影...吧?
Aki☆熊(′゜ω。‵)
以強調恐怖為主軸的作品,主要的努力都在讓你能感受到恐懼,很多時候當中的角色真的不重要,各個恐怖電影中的人物大多平板又相似(其實我幾乎不看恐怖電影,若是有誤,歡迎指正),那就是一個觀眾替身的概念,這是原先遊戲與電影就擁有的共通點。恐怖遊戲在這方面又能做的更減省,畢竟玩家是操作體驗,帶入度很高。仔細想想,其實不論是遊戲或電影,返校在恐怖類型的作品中,角色塑造算是很不錯的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