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ahaha
等待《大地震動》(La Terra Trema,1948)中。

座位旁的人認真做筆記,相較滑Instagram的我感到汗顏。可是實在有點累。

明天早上要不要看第三次的《浩氣蓋山河/豹》呢? 已完售

(有劇透)
義大利電影課
leahahaha
真實時間160分鐘,被我看成內心感受有300分鐘⋯⋯

這部我真的沒有慧根⋯⋯看得拚命期待「這幕是最後一幕了吧?」、「啊居然不是⋯⋯」、「好吧繼續看下去」、「啊啊啊我又快沒耐心了」、「好吧再等等回家就有明治冰淇淋可以吃了」這類內心思緒充滿心中 Orz
leahahaha
以後會對眼前的海鮮更加敬畏。捕魚實在太辛苦了。
leahahaha
看的時候一直想起《幸福的拉扎洛》。

只因為出生不好,陷於出生地,永不得翻身。
leahahaha
男主有像威廉達佛。大妹怎麼有像拉扎洛男主Adriano Tardiolo。
leahahaha
不知希臺灣是否真的有類似的電影?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精神,有可能完全複製到現代的臺灣嗎?

會這樣問的原因是,觀看過程一直覺得我會看得這麼疏離沒有感情連結,是不是因為我其實不太關心義大利漁民痛苦的緣故,而要是故事發生在臺灣的話我應該不會覺得耐心耗盡?
leahahaha
同村村民的嘲笑、中盤商的封殺,就像是同事不加入罷工、雇主對罷工工會成員的秋後算帳一樣。

只是不知道那個時候的漁民組工會,對雇主有沒有足夠的壓迫談判能力⋯⋯
leahahaha
維斯康蒂的旁白出現太多次,有點提示過多⋯⋯

這場的字幕沒有處理好,有一段只有英文與只有中文,還有與劇中人物對白不同步。

應該是兩場眾人大笑的笑聲看了很有負擔,搞不清楚笑點在哪⋯⋯
leahahaha
-----
這回看到電影的背景故事,很多是家鄉生活困苦、男人找不到工作、女人賺錢養家、在要不要出走或是決定待下或是毅然離開家鄉打拼之間有不同的發展。

義大利戰後應該很不好過。

等下賴床完畢來問老爸老媽怎麼決定要離鄉背井去臺北的🤔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