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船🪫
@narrenschiff_
Fri, Aug 9, 2019 4:58 PM
Fri, Aug 9, 2019 4:59 PM
1
多元史觀
如何培養多元史觀:從東南亞性史、伊斯蘭文化史出發的人類學觀點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事實上,人類大部分的歷史,都必須要跳脫國史本位思考(尤其是現代國族思維),才能解釋地更為清楚。
換言之,我們需要的不是爭論國史要講什麼東西,我們需要的是解除國史的鎖鏈。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可以清楚看到眾族群與眾國族是如何在歷史中被建構起來且互相交織作用的世界史
愚人船🪫
@narrenschiff_
說
Fri, Aug 9, 2019 4:59 PM
歷史教育應該要培養學生主動思考什麼可以編入歷史課本、什麼可能會被打壓、一個歷史宣稱是否經得起辯論與證據支持的一種基本知識態度。重點不在知道全貌,而是知道自己不可能知道全貌,真相一定比想像中複雜,知識一定比常識來得不容易確認。
愚人船🪫
@narrenschiff_
說
Fri, Aug 9, 2019 4:59 PM
歷史教育應該培養學生學習判斷自己所持的知識其背後所預設的立場為何,以及有能力思考每一種歷史書寫是為了何種政經利益、哲學、道德或美學基礎才最終得以被呈現出來的。而當權者有責任要提供出足夠多元的面貌與足夠的空間在歷史教育中,承認「國家犯罪」與「認錯和解」的價值。而這些東西,不是膚淺的「多元主義」四字就可以達到的。
愚人船🪫
@narrenschiff_
說
Fri, Aug 9, 2019 5:09 PM
多元文化與未來的中學歷史課 |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關心臺灣歷史教育的人,同時也可能質疑過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對於民族國家來說,文化是具有「主」「從」性的。一旦多元文化涉及國家認同,另一個文化就必須順從、不能強調差異性。基於民族國家的立場,都不會特意的寫進歷史課綱的「重點」與「說明」。政治經濟與文化,從101學年度歷史課綱的內容來看,政治經濟被置於文化之上。臺灣高中歷史科的價值,深受大學入學考試制度的影響,歷史教育、人文教育還是深受大學科系、入學考試「市場」的影響。如果國家不能彰顯文化,歷史教育也不會是人文的,是為政治經濟服務的。
愚人船🪫
@narrenschiff_
說
Fri, Aug 9, 2019 5:10 PM
目前臺灣的歷史教育課程,延續的是19世紀以來的啟蒙史觀,強調的是線性的、進化的通史。從史前講到當代,然後在一周兩個小時的時間裡講完全世界。史家詮釋過去是一項有限制的工作,是一種既理解又闡釋的詮釋學。歷史充斥著「被選擇」的事實,史學家的專業應該是要呈現這些事實的脈絡,應該列出資料的出處,以及資料怎麼被寫下保存的過程,呈現過去被記億的、流傳的方式。問題是,在中學歷史教育中這些東西因為處理的資訊量過於巨大,因此常常出現的是「去脈絡化」的歷史知識。結果,歷史知識變成權威、無法辯論的殘渣。因為無法透過細緻閱讀,讓學生看見對立的說法,造成的「記憶喪失」反而容易促成人們的單一立場。
愚人船🪫
@narrenschiff_
說
Fri, Aug 9, 2019 5:10 PM
一旦人民只相信這樣的單一立場的解釋,失去面對爭辯的能力、失去反省的能力,將造成的巨大悲劇,不僅是價值觀的錯亂,還有整個民族、國家文化的僵化與陪葬。沒有一個統治者可以永遠得到自己想要的歷史解釋權,一旦過去發生了,詮釋自然流入眾人與後人之手。為了有充足討論的可能性,未來的歷史課綱不管是不是要將台灣、中國、世界史分成三個區塊。當該將古代史列入選修,改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古典文明,不該強制納為必修。
愚人船🪫
@narrenschiff_
說
Fri, Aug 9, 2019 5:12 PM
歷史教育應該試圖多培養公民同情的理解(神入)的能力,改變公民的後設認知。藉由歷史教育核心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學會設身處地交換立場、理解不同階級出身、性別、文化之人的能力。另外,文明來自於自省,文化的深度也來自於此。臺灣歷史教育該彰顯尊重弱小、反省漢人大漢沙文主義的一面,不該強調主流和強勢的文明。面對強勢的中國文明,更該保留自身的多元,應該特別強調的是臺灣目前相對弱勢的族群文化。鼓勵公民去學習台灣的弱勢族群文化。例如對於目前臺灣內部弱勢的族群與文化,臺灣也應該攤開臺灣制訂《原住民族基本法》的所有爭議過程、反思臺灣原住民族在近代國家進入後的遭遇。
愚人船🪫
@narrenschiff_
說
Fri, Aug 9, 2019 5:12 PM
賴天恆 - 歷史教育,是否可能多元並陳? - 想想Thinking Taiwan - 想想台灣,想想未來
或許我們應該更進一步思考,是什麼樣的心態,讓人害怕多元觀點並陳?一種可能性,就是這些人擔心各個立場並陳,最後人民必定趨向特定「錯誤」的政治認同。他們因此認為必須高舉特定「真理」,確保年輕人的心靈不受「污染」。然而,這種不信任人民獲得充分資訊後可以做出理想判斷的心態,與民主對於人民理性與判斷力的信任並不相容。這種人高喊威權的口號「這是為了你好」,對民主只有假惺惺的認同。
愚人船🪫
@narrenschiff_
說
Fri, Aug 9, 2019 5:13 PM
歷史教授看課綱微調:重點不是「歷史學什麼」,而是「歷史該如何學」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
不要把「世界史」扭曲簡化為「外國史」─如何借鏡瑞士和德國的「柔性課綱」,打造適合小國台灣的教育 - Th...
多元族群的臺灣,只能有一種史觀?
愚人船🪫
@narrenschiff_
說
Fri, Aug 9, 2019 5:17 PM
觀察近代西方國家的高中教育,當教育當局將學科知識的選擇權交給交給「市場」的時候。可以發現,學生會有「務實」的選擇。也就是大多數的學生,很自然的會選擇主流文化的意識形態。例如在文化與語言課程,大多數的學生會選擇社會的主流文化語言,就算是政府特別強調雙元文化(biculturalism)的課綱時也一樣。例如被視為對原住民語文教育模範生的紐西蘭,雖然號稱雙元文化課程,實際上,將毛利文化和英國殖民文化並立,讓學生選擇文化語言課程的時候,人民常常會選擇有帶有英國移民(殖民)文化的歷史課程,介紹毛利歷史文化課程成變成少數的選擇。如果沒有國家有計畫的提倡與關注,人民並不想願面對祖先曾經殖民的過去,也不會「選擇」去理解學習弱勢民族文化。其實,也就是說,政府大可不用強調「漢人來台」,一但課程選擇權變得更多。
載入新的回覆
換言之,我們需要的不是爭論國史要講什麼東西,我們需要的是解除國史的鎖鏈。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一種可以清楚看到眾族群與眾國族是如何在歷史中被建構起來且互相交織作用的世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