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地🐳🌟LIGHTS ON
[雜]0725-26
掀地🐳🌟LIGHTS ON
促轉會獲准進國安局調閱林宅血案機密
掀地🐳🌟LIGHTS ON
「藝術CSR」啥…數位音樂也會汙染環境? | 倡議家
掀地🐳🌟LIGHTS ON
曾砲打民進黨、不願加政黨 為何林飛帆選在2020前夕跳進政治火坑? - 今周刊
掀地🐳🌟LIGHTS ON
喜憨兒進駐社區遭拒 社福團體聯合聲明反歧視 | 生活 | 中央社 CNA
掀地🐳🌟LIGHTS ON
1991年李鵬接受TVB訪問前,兩名記者的抉擇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最後Q-Q
掀地🐳🌟LIGHTS ON
拒將33筆「228檔案」移歸國有 國民黨聲請停止執行遭駁--上報
掀地🐳🌟LIGHTS ON
朱迪斯‧巴特勒:殺害女人不犯法的時候|MPlus
(引)「這是個好問題。對我來說,暴力既非男性也非男子氣概的行為。我不認為暴力源於男性內心深處,也不認為它是男子氣概的必要定義。我們應該探討男性主導或父權制的社會結構,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結構及其歷史根基需要被破除。很難知道該怎麼理解社會結構所鼓動、默許和免責的個人暴力行為,或許因為人類是生活在社會結構的社會動物,我們有權去做出改變。因此我不認為男性個體能以『社會結構』為由,把『男性主導的社會結構讓我做出暴力行為』當作藉口。」
掀地🐳🌟LIGHTS ON
她繼續說:「與此同時,我們所有人都有責任捫心自問,我們該如何共存、重建或抵制這些結構。因此,儘管變化可能發生在個人層面上,修復式正義模型告訴我們個體會在群體關係的環境下產生變化,這就是建立新的關係結構與破壞舊結構的方式。反過來說,這代表道德規範不僅是個人自我更新的事情,因為生命是在他人的陪伴下得到更新。這些關係支撐並維繫我們,因此值得我們集體的關注與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