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璱✧*。雄飛之時
如果我提出了「這樣做我不喜歡,請停止」的訊息,隨後接收到對方或直接或間接的「可是那還好吧?我只是__而已。」

我就會覺得你是看不懂中文ㄇ
*。璱✧*。雄飛之時
如果把這句話稍微調整,變成「讓你不舒服了抱歉,我真的沒惡意」,我就不會覺得火大。
*。璱✧*。雄飛之時
不管動機如何,造成他人困擾或不悅就是事實。
面對已經滿心憤怒的人,不直接道歉,還在解釋、找藉口,就只是火上澆油而已。
*。璱✧*。雄飛之時
很多時候道歉這個動作並不是要分出一個對錯,而是一種快速解決問題的過程。類似像是「我接收到你的反感訊號了,所以我願意為了對讓你不快這件事表達歉意」的意味。
*。璱✧*。雄飛之時
比起先搬出一堆說明,「我願意為了你,先放下我的立場,總之快替你的傷口做些緊急處置」,這就是有打算想溝通、想了解彼此動機和想法的態度。
*。璱✧*。雄飛之時
雖然心情是不會有傷口的,但用傷口比喻比較好理解。
今天一個病患信賴某個醫療機構,所以他在虛弱的時候願意跑來這裡就醫。但是院方因為管理疏失,儀器爆炸弄傷他。

病患很不爽,向院方反應這件事,結果院方第一時間選擇跟他說:
*。璱✧*。雄飛之時
我們這個醫院就是這樣管理啊,因為那個機器本來就是有著這樣那樣的特性,放在那邊很可能因為圈圈叉叉的理由,加上你自己要走去那附近,所以被炸到不是很正常的嗎?
*。璱✧*。雄飛之時
前提是院方也沒在那附近設告示。
然後也沒有在第一時間先確保會協助病患處理傷口,就直接搬一堆自以為的說法出來。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可以接受,至少我會覺得很無言。
(即便是在理解,以他們的立場就是會這樣說的前提下)
*。璱✧*。雄飛之時
如果第一時間的反應是:
真的很抱歉,害你受傷了!

我想後面不管接什麼,應該傷者的接受度都會大滿多的。
*。璱✧*。雄飛之時
先進入解釋階段,會給人一種「比起溝通你好像更想撇清責任歸屬吼」的感覺。

這感覺也許是錯的,因為院方也許有很多因素(對外立場、自我定位、覺得自己有責任去解釋),導致他會這麼思考,因此不盡然是惡意。

但對於抱持信任來就醫,反而被炸出更多傷的人來說,這些解說在第一時間並不是真正需要的東西。
*。璱✧*。雄飛之時
直接點來說,就是:
在被當成你的責任進行解說以前,首先我是個人。

既然是人,比起義(責任)與禮(規範),更前面、更根源的需求是仁(同理心)。
*。璱✧*。雄飛之時
仁義禮的關係很密切,所以有些人會誤以為,如果把義和禮的部分做齊全了,別人就不應該再說他缺乏仁。

但義與禮說到底就只是制度面的東西,制度會隨時間和人性而改變。即便此時此刻,你的決定和反應符合制度,然而若沒有符合人性,那就是「死的」、「麻木的」。
*。璱✧*。雄飛之時
我認為很多爭執的起源癥結,就在這裡。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