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運昌隆。浮珞
@hana0824
說
Thu, Jun 20, 2019 6:07 AM
20
4
【書籍推薦】
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
這幾天啃了一本有趣的書,由八旗出的《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現代東亞如何處理內亞帝國的遺產》,全書啃完之後,此書確實符合主打的廣告:給新一代台灣人看的新世界史。
武運昌隆。浮珞
@hana0824
說
Thu, Jun 20, 2019 6:07 AM
作者平野聰是日本政治外交史的學者,而此書也是以「關懷大清帝國的政治外交」為主要切入思考,由於讀書報告式的書評或是把主義理論擺得每天飛的說法,實在無助於吸引新的讀者加入,所以我還是改以簡白的說法來講,此書的核心即在探討「中國」、「中華」、「東亞」這幾個概念如何形成:中國到底是什麼呢?
武運昌隆。浮珞
@hana0824
說
Thu, Jun 20, 2019 6:07 AM
但這書名之生硬,相信打對折也排不上書店暢銷排行榜。
可若抱持著一顆開放的心情、不期待可以獲取什麼想法的預設來翻看,倒不失為一本不錯的通勤或者睡前讀物,畢竟文筆直白、沒有太多奇怪的術語跟理論混雜,一般讀者也可以輕易接受。
武運昌隆。浮珞
@hana0824
說
Thu, Jun 20, 2019 6:08 AM
而回到適合給台灣人閱讀、特別是使用過國編版教材的人的面向上來談,由於兩岸的政治關係,加上中共激烈的張牙舞爪,台灣二十多年來總圍繞著:「我是不是中國人?」的困擾,常見的爭議還有:「你喜歡中國文化?那就滾出台灣去當中國人吧!」,再加上國台辦三不五時喊一聲「台灣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對岸網民一個激動便大喊:「留島不留人。」......
這是目前常見的現象,每次提到這個都要補充高中同學的對話:
激進的台獨派同學:「我們又不是中國人!為什麼要讀中國歷史?」
前座的同學悠悠轉過頭來說:「那你還不是要讀世界史?」
武運昌隆。浮珞
@hana0824
說
Thu, Jun 20, 2019 6:08 AM
這裡帶出來的衝突跟困惑,也正是此書中反路討論的。
「中國」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
它又是什麼在什麼時期才形成的?
也許我們應該用另一個角度來理解歷史跟國家的關係?
作者從紀年、地政學、戰爭、民族問題的多個面向來談
概略而言,目前這種以領土為概念,把新疆、西藏、台灣全部包在中國概念下來談的說法,其背後的緣由,在於複製了清朝盛世的版圖、大清帝國的榮光。然而當近代(十九世紀)國家的概念成立時,後續繼承的政權卻忽視了中國歷來輝煌的朝代,是具有極大多元與包容,並不是以單一民族的文化價值為核心。
武運昌隆。浮珞
@hana0824
說
Thu, Jun 20, 2019 6:08 AM
這樣不是很健康的單一核心價值,被趕來台灣的中華民國在這個小島上經過多元碰撞後,得到了不少改善,某個程度來說,依照書中的包容理念來審視我覺得台灣真的可以大喊:「嘿!我們保留了中華文化」
但承繼民國之後的中華人民共國,很明顯地在新疆、西藏、香港等的問題出現許多矛盾,甚至延續著單一而專制的中國價值。
武運昌隆。浮珞
@hana0824
說
Thu, Jun 20, 2019 6:08 AM
總的來說,目前的中國有兩種:
一個是包含文化歷史上的中國(可能稱中華比較好)
一個是有玻璃心的中國
這兩個東西是截然不同的存在,而這本書便是在討論「中華」是怎麼樣一路變成「中國」,而目前的中國又是怎麼樣困惑於中華的概念上。
武運昌隆。浮珞
@hana0824
說
Thu, Jun 20, 2019 6:09 AM
轉回個人比較在意的層面,由於太常被消遣怎麼不去當中國人,還有學生堅定不移地抱怨著為什麼要學中國史之類的。
讀完這本書,我只想說在文化面上,從教育層面學習到中國文學、ˋ中國史等相關的內容,實際上學習的都是清代以前輝煌的「中華文化圈」。
至於把中華文化的多元性給消弭,轉化成單一聲音中國夢的對岸,作者給了我覺得對中國出版單位來說很苦惱的一句評語:「這樣的國家,實在難以稱之為大清的繼承者。」
武運昌隆。浮珞
@hana0824
說
Thu, Jun 20, 2019 6:09 AM
正常的結論:推薦大家有空去買來看,新的歷史思考方式,有助於重新認識台灣在文化上的繼承源流。
如果有其他同樣身為教職的人,也是可以去翻翻看,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看事情的角度,會比非黑即白的歷史教科書更來的有意義。
機車結論:這本書應該無法在中國出版。
武運昌隆。浮珞
@hana0824
說
Thu, Jun 20, 2019 6:11 AM
Thu, Jun 20, 2019 6:16 AM
順帶一提,雖然我支持小英,但其實超雷某些激進派動不動就台灣人要講台語、網路用語上用了中國的網路用語就要被抓出來批鬥、中國人滾出去(特別是針對陸配的敵意)......某個程度上來說,這行為真的跟對面那個玻璃心有87%像。
多元是個好事,台灣在地理跟歷史上本來就是個很多元的地方啊啊啊啊啊啊
武運昌隆。浮珞
@hana0824
說
Thu, Jun 20, 2019 6:20 AM
唔,一個不小心打了太正經的東西。但其實推薦這本書只是希望大家可以沒事看看,然後養成一顆多元開闊的心,然後有學生有小孩子的,也可以多個不同講述歷史的方式XDTZ
載入新的回覆
可若抱持著一顆開放的心情、不期待可以獲取什麼想法的預設來翻看,倒不失為一本不錯的通勤或者睡前讀物,畢竟文筆直白、沒有太多奇怪的術語跟理論混雜,一般讀者也可以輕易接受。
這是目前常見的現象,每次提到這個都要補充高中同學的對話:
激進的台獨派同學:「我們又不是中國人!為什麼要讀中國歷史?」
前座的同學悠悠轉過頭來說:「那你還不是要讀世界史?」
「中國」是一個怎麼樣的概念?
它又是什麼在什麼時期才形成的?
也許我們應該用另一個角度來理解歷史跟國家的關係?
作者從紀年、地政學、戰爭、民族問題的多個面向來談
概略而言,目前這種以領土為概念,把新疆、西藏、台灣全部包在中國概念下來談的說法,其背後的緣由,在於複製了清朝盛世的版圖、大清帝國的榮光。然而當近代(十九世紀)國家的概念成立時,後續繼承的政權卻忽視了中國歷來輝煌的朝代,是具有極大多元與包容,並不是以單一民族的文化價值為核心。
但承繼民國之後的中華人民共國,很明顯地在新疆、西藏、香港等的問題出現許多矛盾,甚至延續著單一而專制的中國價值。
一個是包含文化歷史上的中國(可能稱中華比較好)
一個是有玻璃心的中國
這兩個東西是截然不同的存在,而這本書便是在討論「中華」是怎麼樣一路變成「中國」,而目前的中國又是怎麼樣困惑於中華的概念上。
讀完這本書,我只想說在文化面上,從教育層面學習到中國文學、ˋ中國史等相關的內容,實際上學習的都是清代以前輝煌的「中華文化圈」。
至於把中華文化的多元性給消弭,轉化成單一聲音中國夢的對岸,作者給了我覺得對中國出版單位來說很苦惱的一句評語:「這樣的國家,實在難以稱之為大清的繼承者。」
如果有其他同樣身為教職的人,也是可以去翻翻看,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看事情的角度,會比非黑即白的歷史教科書更來的有意義。
機車結論:這本書應該無法在中國出版。多元是個好事,台灣在地理跟歷史上本來就是個很多元的地方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