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gi@1Hz
@kaigiks
說
Fri, Jun 14, 2019 5:04 AM
Fri, Jun 14, 2019 5:33 AM
[咖啡] 看到一個人用了奇妙的沖法。
前面用類似KONO流的沖法,但他是拿銅壺。
才想說後半段水流要怎麼拉起來的同時,他就直接把濾杯移開了——直接加水把粉水比補滿。
kigi@1Hz
@kaigiks
Fri, Jun 14, 2019 5:07 AM
就結論而言,不是很意外的後段和body都空掉了。
相對的甜味變得圓潤、香氣也滿明顯的,因爲沒後段所以也理所當然的不會苦。
kigi@1Hz
@kaigiks
Fri, Jun 14, 2019 5:11 AM
其實銅壺降溫還是頗快,而且看他初始水溫就不高了,如果溫度再上去一點應該會更好,反正後段拉掉根本不會過萃。
如果沒常喝單品咖啡,或是對咖啡有刻板印象的人大概會被這個沖法的甜味炸到,然後印象深刻吧。
kigi@1Hz
@kaigiks
Fri, Jun 14, 2019 5:16 AM
雖然是這樣說,但其實這個沖法的缺點也超明顯。
首先這個沖法大概只適合非洲系的豆子,或許有些亞洲系ok,但美洲系的堅果味應該是完全出不來。再來喜歡喝body、味道有層次變化以及想品嚐豆子完整特色的人全out。
kigi@1Hz
@kaigiks
Fri, Jun 14, 2019 5:25 AM
Fri, Jun 14, 2019 5:25 AM
如果真的想試試被香氣和甜味炸,還是比較推薦我朋友的沖法:
咖啡豆拿美洲/非洲產區淺或淺中的豆子。(非必要,只是適合)
粉比平常手沖顆粒稍微粗一點。(避免賭塞降低流速)
濾杯用錐杯(梯形杯這沖法用不了,漏太慢)。
水煮到剛開始滾裝到手沖壺開始沖(溫度大概95-96),悶蒸20秒,然後含悶蒸時間 1:30 左右沖完,粉水比 1:15。
kigi@1Hz
@kaigiks
Fri, Jun 14, 2019 5:31 AM
Fri, Jun 14, 2019 5:39 AM
* 附帶一提:
有的店家怕過萃或苦味,會多下一點水,然後把後段拉掉。
從店家角度來看還是可以理解,但如果沖給自己喝或有想進步真的不要養成這個習慣。
kigi@1Hz
@kaigiks
Fri, Jun 14, 2019 5:34 AM
除非很清除自己在幹嘛。
(例如爲了穩定流速、爲了維持浸泡水量,這些都算很合理的理由。)
載入新的回覆
前面用類似KONO流的沖法,但他是拿銅壺。
才想說後半段水流要怎麼拉起來的同時,他就直接把濾杯移開了——直接加水把粉水比補滿。
相對的甜味變得圓潤、香氣也滿明顯的,因爲沒後段所以也理所當然的不會苦。
如果沒常喝單品咖啡,或是對咖啡有刻板印象的人大概會被這個沖法的甜味炸到,然後印象深刻吧。
首先這個沖法大概只適合非洲系的豆子,或許有些亞洲系ok,但美洲系的堅果味應該是完全出不來。再來喜歡喝body、味道有層次變化以及想品嚐豆子完整特色的人全out。
咖啡豆拿美洲/非洲產區淺或淺中的豆子。(非必要,只是適合)
粉比平常手沖顆粒稍微粗一點。(避免賭塞降低流速)
濾杯用錐杯(梯形杯這沖法用不了,漏太慢)。
水煮到剛開始滾裝到手沖壺開始沖(溫度大概95-96),悶蒸20秒,然後含悶蒸時間 1:30 左右沖完,粉水比 1:15。
有的店家怕過萃或苦味,會多下一點水,然後把後段拉掉。
從店家角度來看還是可以理解,但如果沖給自己喝或有想進步真的不要養成這個習慣。
(例如爲了穩定流速、爲了維持浸泡水量,這些都算很合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