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wanjuli
@taiwanjuli
共有
Thu, Jun 6, 2019 7:46 AM
無論是日本還是台灣,許多民營的野雞、野鼠大學的博士課程入學率都沒有達到賺錢的標準,招生壓力很大。最後,變成無法充分確保入讀學生的品質。日本說出了在學術研究的生涯焦慮與困境。關於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發生非終身制助教的論文造假事件,至今仍記憶猶新。部分報道指出,造假的原因很可能出自當事人必須在任期內拿出成果的焦慮。但是,絕大多數身處非終身制職位的研究者都不會對研究進行造假。因此,不能將非終身制作為該事件的主要原因。
但是,逾六成年輕研究者從事非終身制職位的這一現狀絕非理想狀態。看到大學的這種現狀後,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遠離學術界。與國外趨勢相反,日本入讀博士課程的碩士正在不斷減少。
那麼,該怎麼辦呢?首先想到的是,需要給研究所學生,尤其是博士課程的學生提供經濟支援嗎?在歐美國家,給研究所學生發薪資是理所當然的事。
taiwanjuli
@taiwanjuli
Thu, Jun 6, 2019 7:48 AM
日本學術振興會有一種特別研究員制度,即「為了給我國優秀的年輕研究者提供通過自由創新來自主選擇研究專業並專心於學術研究的機會,而實施的研究者培養和保障制度」。該制度為博士課程學生提供每月二十萬日圓左右的研究獎勵經費。雖然不多,但也算是一個合理的價位。就算好不容易完成了博士課程的學習,之後能否就業就成了接下來的、也是最大的問題。日本有「高學歷窮忙族」這種說法。過去幾年裡,博士課程畢業生的就業率不足百分之七十,明顯的低於大學生和碩士生。
雖然根據專業不同差別較大,但整體而言,約有半數博士畢業生在大學等研究機構任職,還有約四分之一的人去了民間企業。每年,只有約一成的企業聘用博士。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關於民間企業研究活動的調查報告2017》。由此可見,和從前一樣,博士的主要就業單位還是以大學為中心的學術界。
taiwanjuli
@taiwanjuli
Thu, Jun 6, 2019 7:50 AM
日本政府考慮到國立大學法人的預算管理,幾乎沒有增加終身制職位數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要提升年輕教員比例,只能減少老齡教員人數。但是,幾乎所有國立大學都不具備積極推動這一方針的行政系統。恐怕所有國立大學都會維持現狀,或進一步惡化。
一般的職業規劃途徑是,拿到博士學位後先作為博士後從事有任期限制的職位,然後再得到正式聘用。但現在這也變得很困難。看到博士畢業的前輩們難以從事終身制職位,年輕人對是否入讀博士課程猶豫不決也就理所當然了。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是必須的。但是,針對博士課程畢業生的就職而言,提供怎樣的安全保障卻是個難題。在其他領域,譬如音樂或體育方面,很多有志青年也在遭遇挫折。如前所述,因為入學率的問題,現在的博士課程出現了「寬進」的情況。
taiwanjuli
@taiwanjuli
Thu, Jun 6, 2019 7:56 AM
對於日本的情況來說,是否只有研究工作才是值得提供足夠安全保障的寶貴工作?如果使用稅金,是否能得到社會的認同?這也存在一些疑慮。那麼,怎樣程度的業績才算是足夠的業績?這很難判斷。但擁有自己的獨立研究室可以算是一個判斷標準。
日本的研究室負責人【PI:Principal Investigator】需要具備多種能力,譬如研究提案和實施、撰寫論文、獲得研究費、保有人才等,和之前研究所學生或博士後階段所要求的能力有很大不同。實際上,不少人雖然是優秀的研究所學生或博士後,但在成了PI後卻變得默默無聞。
如果是這樣,不僅是研究者本人,對雇主而言也是一種悲劇。
********
走進日本,深度報導
博士的未來何在?——培養不出年輕的研究者的理由
博士的未來何在?——培養不出年輕的研究者的理由
載入新的回覆
但是,逾六成年輕研究者從事非終身制職位的這一現狀絕非理想狀態。看到大學的這種現狀後,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遠離學術界。與國外趨勢相反,日本入讀博士課程的碩士正在不斷減少。
那麼,該怎麼辦呢?首先想到的是,需要給研究所學生,尤其是博士課程的學生提供經濟支援嗎?在歐美國家,給研究所學生發薪資是理所當然的事。
雖然根據專業不同差別較大,但整體而言,約有半數博士畢業生在大學等研究機構任職,還有約四分之一的人去了民間企業。每年,只有約一成的企業聘用博士。科學技術學術政策研究所《關於民間企業研究活動的調查報告2017》。由此可見,和從前一樣,博士的主要就業單位還是以大學為中心的學術界。
一般的職業規劃途徑是,拿到博士學位後先作為博士後從事有任期限制的職位,然後再得到正式聘用。但現在這也變得很困難。看到博士畢業的前輩們難以從事終身制職位,年輕人對是否入讀博士課程猶豫不決也就理所當然了。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是必須的。但是,針對博士課程畢業生的就職而言,提供怎樣的安全保障卻是個難題。在其他領域,譬如音樂或體育方面,很多有志青年也在遭遇挫折。如前所述,因為入學率的問題,現在的博士課程出現了「寬進」的情況。
日本的研究室負責人【PI:Principal Investigator】需要具備多種能力,譬如研究提案和實施、撰寫論文、獲得研究費、保有人才等,和之前研究所學生或博士後階段所要求的能力有很大不同。實際上,不少人雖然是優秀的研究所學生或博士後,但在成了PI後卻變得默默無聞。
如果是這樣,不僅是研究者本人,對雇主而言也是一種悲劇。
********
走進日本,深度報導
博士的未來何在?——培養不出年輕的研究者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