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17 AM
4
我昨天終於看了多羅羅
但是裡面應該不是動畫感想,就是、你懂的(??),又要開始蓋樓了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18 AM
可是我不知道能打多少,因為等等我弟可能會想出門晃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20 AM
-----------------
又是睽違很久的動畫,在看的時候一直有某種感覺,當我看完、躺在床上的時候才想到該怎麼總結這種心情
就是任天堂在開發botw裡說的那句,「審視自己的理所當然」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22 AM
覺得自己看動畫的時候,已經從畫面、製作,漸漸跳到了「為什麼要這樣做的」階段了
雖然說來可笑,因為我從來不覺得自己的能力好,我也知道自己講這些只不過是紙上談兵,但是也許我就是沒天分,所以只能用這種研究心態去豐富自己的創作吧((其實我一直覺得身為創作者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為有天分的人往往循著自己的直覺就能創作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25 AM
好,話題該扯回來了
其實有很多畫面我都覺得蠻微妙的,我不知道是不是3D動畫的動態都比較偏真實,所以某些不是按照真實節奏的動態在我眼中會變得非常顯眼。例如有一段壽海跳崖的畫面,人物是等速下降的,這不符合牛頓運動定律(???),當然我在看的時候沒有想這麼清楚,只是覺得「怪怪的」,但我馬上又能理解這應該算是某種藝術手法,主要是用動態去呈現心境的感覺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28 AM
這種在觀看過程中快速在問號跟驚嘆號(有點像自問自答)的過程中切換的經驗在之前看毛月亮的時候也有,就是我看著巨人漸漸變成石像的時候腦中有著「這是什麼」、「這怎麼做的」、「他是想表達什麼」的快速切換,整個過程很快,可能不用幾秒就結束了,以前的我大概做不到,可能只能停留在「這是什麼」、「好像怪怪的」的階段,就像是看到作畫崩壞只會覺得好笑,而不會去想背後的意義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30 AM
可能也跟我這一年來的訓練有關吧,老實說我這一年來真的沒啥創作,主要都在自省與分析,我也覺得老師說的「行為沒有意義,有意義的是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他的脈絡是什麼」很有道哩,無形中一直訓練自己要對藝術抽絲剝繭地檢視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32 AM
其實要這麼做我一開始是很排斥的,因為我來自己來自商業氣息很重的學校,我覺得這麼難的語彙觀眾根本不會在乎,他們只會看成品,沒有作品你就是爛
雖然我喜歡分析,但是一直都不敢放手去做,因為我不知道要怎麼用這種語言跟人溝通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34 AM
Sun, May 5, 2019 5:41 AM
但繞了一圈之後才發覺,擁有梳理脈絡的能力,才能真正跟別人溝通,只不過在語言轉換上還需要再下點工夫就是了
我一直記得高中的時候有老師說很佩服歐巴馬的演講,倒不是佩服他講了什麼,而是他能用很簡單的言語把自己想說的東西說清楚。老實說高中的我超級不屑的,我想的是「若只是使用簡單的言語,那我也能做到啊,有什麼難的」
過了這麼多年再回頭看才發覺,真的很難。大概就像是畫遠景的時候,一開始就用噴槍隨便畫,或是畫得很精細之後再用高斯模糊得差別吧(??)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34 AM
Sun, May 5, 2019 5:40 AM
一旦掌握了語言,才能算是真正地在溝通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37 AM
劇情中的百鬼丸不會講話,在某種程度上突然讓我想起了高等生物(如果真的存在的話)的集體意識網絡
事實上語言是個很反進化的東西(我不知道我的用詞是否正確),因為語言能交代的東西太有限了,還能夠「說謊」,甚至會限制人類的能力。這些後果絕對會導致效率的落後,所以高等生物是不使用語言的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40 AM
但是真的到了那種階段,人就朝著「非人」的狀態前進了,這究竟是好是壞我不知道,但是目前的我不喜歡這樣
語言雖然沒有效率,卻是被禁錮在肉身的人類唯一能和他人交流的方式,就算他比較低等又如何?我們祈求的不就是這種微妙的、充滿變動卻又溫暖的感受嗎,人類是浪漫的,所以會懂得追求效率以外的目標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45 AM
並不是忽略了語言的缺陷,而是兩相比較下,選了這個選擇。我們該做的不是忽略缺陷,而是理解、包容缺陷,並在這立足點建立新的概念
例如上面所說的,語言會限制人類的能力。舉個例子,語言對人類的行為有強烈的暗示性,會使我們對語言中存在的東西特別敏感,以我最近學的視覺心理學的內容來說,人類擁有辨識幾百萬種顏色的能力,但真正能快速辨識出的顏色是存在於語言中的顏色。對於一個語言中「藍」與「綠」是用相同字眼的非洲原住民而言,他們分辨不出藍色與綠色,卻能分辨出各種不同深淺、色相微妙變化的綠色。對於會化妝的女孩而言,他們能分辨得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口紅(甚至會用各種不同的字眼去形容他們),這點其他人可能就做不到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49 AM
「辨認顏色」與「管理顏色」是兩種不同的能力,後者指的是能快速地看出不同、並清楚理解不同之處在哪裡,如同書局最常看到的12色蠟筆,就是我們現在人類最能辨別出的顏色的基數,又比如牛頓在進行三稜鏡實驗時把顏色分為「七彩」,其實是延續了音樂中音階的「七」這個特性
在可辨識出差別的顏色中叫出其中某些顏色,這種「管理能辨識的東西的屬性」的能力與語言非常密切相關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49 AM
所以一個腦袋清晰的人,講話才會是有邏輯的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50 AM
((我會講這些生理依據是因為我不信任直覺的存在,所有的行為都應該有脈絡的存在,人類是不可能憑空出現一個行為的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50 AM
((當然我知道可能很多人不在意這些,我講這些只是想說服我自己而已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54 AM
多羅羅到現在為止我才看了3集,所以不能做太多的結論
這是個打怪奪回身體的故事(?),所以一般感受到的應該是一種「升級」的過程。但單就語言這點而言,我感受到的是這是一種「降格」的過程,多羅羅的能力很像是低配版的潛意識網絡,撇除肉身的存在,其實會是比較高等的存在,但是為什麼我們潛意識會希望他「回歸為人」
我想僅僅是因為,我們就是人吧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55 AM
我們會想融入社會、融入群體,為了做到這點,我們選擇了使用不完美甚至充滿缺陷的語言,就只是為了與他人溝通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2:59 AM
((突然發現上面講語言缺陷的時候少講一點,就是為什麼學習外語很重要。
學習外語在實務上當然是能接收更多資訊、在資訊社會中快速與他人連結。但正如我上面說的「語言會限制我們的注意力」,語言中不存在的東西就會被我們忽略,因此學習外語很大的程度就是一種換位思考的過程。不是要完全同意他人的觀點或是培養(客觀上)能完全以他人的角度出發的能力,而是透過這種換位思考的過程,「審視所有的理所當然」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01 AM
Sun, May 5, 2019 3:02 AM
其實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理所當然,也沒有所謂的直覺
所有的行動、事件,背後都是一套強大的演算法所支撐,對我而言這套演算法可能就是物理法則或是其他科學家在研究的東西
比喻到這種程度只是我想表示這套規則極其複雜而已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02 AM
同樣的,就該更加敬佩影視作品中的理所當然
因為理所當然是最難做到的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03 AM
我們能很快看出作畫崩壞或是劇情不通順的地方,卻很難察覺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節奏順暢的地方,但這些理所當然的地方卻往往是最難做到的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05 AM
Sun, May 5, 2019 3:06 AM
像是這次舞蹈課做團體作品的時候我才察覺到,原來藝術總監的職位這麼重要,我這個菜雞根本沒辦法統合所以有素材
所以在看動畫的時候特別注意了這些地方,還有我最喜歡的敘事剪接的部分,去分析他們為什麼能做得自然,才發現真正的真功夫是藏在這些地方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06 AM
當然因為我沒有要做這個的研究,所以只是觀看的時候稍微想想而已,所以一定還不夠深入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07 AM
不過這種練習對我的原創真的很有幫助,真的是慢慢來比較快
在以前的環境我根本不能做這種練習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09 AM
所以下次看到做得很糟的東西的時候,不能只想著「這個很糟」,更該想想「是什麼讓他看起來這麼糟」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11 AM
看到好的東西的時候也不要只想著很帥很好看,該想想是什麼讓他這麼好的
雖然這點比上面那個難多了,因為理所當然的東西我們本能上不會想花太多時間去關注,所以除非額外耗能不然真的很難察覺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12 AM
Sun, May 5, 2019 3:12 AM
我前幾年好像也只能對不好的東西進行分析,因為我潛意識中也忽略了好的東西,只能寫些很幼稚的感想,尤其是在看那些粉絲向電影的時候,真的是除了喜歡之外不知道該打什麼
但現在好像也能稍微講出個東西了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16 AM
--------------
然後我大概也能知道為什麼自己很重教育了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18 AM
因為這種降格的過程某種程度跟教育很像,雖然我們擁有了專業的知識,但是我認為重要的是將這些知識共享出去,為了達到這點,我們就不能再用專業的知識和他者對話,必須調整成他們能理解的語彙
就這點而言,老實說也不該被稱為降格,而是一種妥協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19 AM
上面說的語彙其實並不是侷限在語言本身,對我而言視覺刺激就是一種比較直覺的語彙,因為視覺永遠跑在知覺之前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20 AM
這種東西被我稱為低階只是因為......他在演化上比較早出現而已,但是其實不是那種位階高低的意思(語言的侷限性又出來了,如果我這樣直接在外面講還不被打死)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21 AM
Mon, May 6, 2019 4:31 AM
想到數位麥克魯漢的作者說過「當麥克魯漢說了媒體即訊息之後,世界上的學者拼命地想砲轟他,認為他就是在說媒體的內容不重要。但麥克魯漢不回應,因為他不喜歡解釋,他只想更深入研究」
所以才有了這本書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24 AM
Mon, May 6, 2019 4:31 AM
我們必須要由一群人去翻譯學者說的話,因為某些學者性格的人就是不喜歡解釋(不想降格),但這也不能完全說他們就是高高在上,如果愛因斯坦每天都要跟小學生解釋物理,他就沒有時間去做更高等的研究了
學界與社會的脫節可能就是從這邊產生的,我們永遠需要一個中介者去翻譯學者的話,這個中介者就是教育,但是我們的教育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做到最好((這點我好像在去年有稍微提過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25 AM
((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就是想要高高在上啦,只是把情況簡化來說而已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30 AM
((我愈來愈覺得每次講話都要加一堆前置條件,不然話語根本不成立,語言真的很低階(((((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40 AM
其實我最近發現這種低階
是不是也跟程式語言的低階是同一個概念啊
揩季_kezing
@KeZing
Sun, May 5, 2019 3:40 AM
包的愈完整的外掛或語言的侷限性也很大,我自己最近是有這種感覺
載入新的回覆
但是裡面應該不是動畫感想,就是、你懂的(??),又要開始蓋樓了
又是睽違很久的動畫,在看的時候一直有某種感覺,當我看完、躺在床上的時候才想到該怎麼總結這種心情
就是任天堂在開發botw裡說的那句,「審視自己的理所當然」
雖然說來可笑,因為我從來不覺得自己的能力好,我也知道自己講這些只不過是紙上談兵,但是也許我就是沒天分,所以只能用這種研究心態去豐富自己的創作吧((其實我一直覺得身為創作者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為有天分的人往往循著自己的直覺就能創作
其實有很多畫面我都覺得蠻微妙的,我不知道是不是3D動畫的動態都比較偏真實,所以某些不是按照真實節奏的動態在我眼中會變得非常顯眼。例如有一段壽海跳崖的畫面,人物是等速下降的,這不符合牛頓運動定律(???),當然我在看的時候沒有想這麼清楚,只是覺得「怪怪的」,但我馬上又能理解這應該算是某種藝術手法,主要是用動態去呈現心境的感覺
雖然我喜歡分析,但是一直都不敢放手去做,因為我不知道要怎麼用這種語言跟人溝通
我一直記得高中的時候有老師說很佩服歐巴馬的演講,倒不是佩服他講了什麼,而是他能用很簡單的言語把自己想說的東西說清楚。老實說高中的我超級不屑的,我想的是「若只是使用簡單的言語,那我也能做到啊,有什麼難的」
過了這麼多年再回頭看才發覺,真的很難。大概就像是畫遠景的時候,一開始就用噴槍隨便畫,或是畫得很精細之後再用高斯模糊得差別吧(??)
事實上語言是個很反進化的東西(我不知道我的用詞是否正確),因為語言能交代的東西太有限了,還能夠「說謊」,甚至會限制人類的能力。這些後果絕對會導致效率的落後,所以高等生物是不使用語言的
語言雖然沒有效率,卻是被禁錮在肉身的人類唯一能和他人交流的方式,就算他比較低等又如何?我們祈求的不就是這種微妙的、充滿變動卻又溫暖的感受嗎,人類是浪漫的,所以會懂得追求效率以外的目標
例如上面所說的,語言會限制人類的能力。舉個例子,語言對人類的行為有強烈的暗示性,會使我們對語言中存在的東西特別敏感,以我最近學的視覺心理學的內容來說,人類擁有辨識幾百萬種顏色的能力,但真正能快速辨識出的顏色是存在於語言中的顏色。對於一個語言中「藍」與「綠」是用相同字眼的非洲原住民而言,他們分辨不出藍色與綠色,卻能分辨出各種不同深淺、色相微妙變化的綠色。對於會化妝的女孩而言,他們能分辨得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口紅(甚至會用各種不同的字眼去形容他們),這點其他人可能就做不到
在可辨識出差別的顏色中叫出其中某些顏色,這種「管理能辨識的東西的屬性」的能力與語言非常密切相關
這是個打怪奪回身體的故事(?),所以一般感受到的應該是一種「升級」的過程。但單就語言這點而言,我感受到的是這是一種「降格」的過程,多羅羅的能力很像是低配版的潛意識網絡,撇除肉身的存在,其實會是比較高等的存在,但是為什麼我們潛意識會希望他「回歸為人」
我想僅僅是因為,我們就是人吧
我覺得這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
學習外語在實務上當然是能接收更多資訊、在資訊社會中快速與他人連結。但正如我上面說的「語言會限制我們的注意力」,語言中不存在的東西就會被我們忽略,因此學習外語很大的程度就是一種換位思考的過程。不是要完全同意他人的觀點或是培養(客觀上)能完全以他人的角度出發的能力,而是透過這種換位思考的過程,「審視所有的理所當然」
所有的行動、事件,背後都是一套強大的演算法所支撐,對我而言這套演算法可能就是物理法則或是其他科學家在研究的東西
比喻到這種程度只是我想表示這套規則極其複雜而已
因為理所當然是最難做到的
所以在看動畫的時候特別注意了這些地方,還有我最喜歡的敘事剪接的部分,去分析他們為什麼能做得自然,才發現真正的真功夫是藏在這些地方
在以前的環境我根本不能做這種練習
雖然這點比上面那個難多了,因為理所當然的東西我們本能上不會想花太多時間去關注,所以除非額外耗能不然真的很難察覺
但現在好像也能稍微講出個東西了
然後我大概也能知道為什麼自己很重教育了
就這點而言,老實說也不該被稱為降格,而是一種妥協
所以才有了這本書
學界與社會的脫節可能就是從這邊產生的,我們永遠需要一個中介者去翻譯學者的話,這個中介者就是教育,但是我們的教育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做到最好((這點我好像在去年有稍微提過
是不是也跟程式語言的低階是同一個概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