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犬
[電影]無處不在的惡
牛頭犬的資料庫
牛頭犬
《幸福的拉札洛》Lazzaro felice (heart) (heart)
牛頭犬
像是帕索里尼會去拍的電影吧,但又更細緻、更隱晦、更迷人。
牛頭犬
狼這種動物在人類社會文化中,常常被視為惡的象徵,在《幸福的拉札洛》中間那個巨大的轉折點上,編導用了一則狼的故事輕巧地帶了過去。故事大概講的是有隻年老體衰的狼被逐出了群體,只好在人類農莊的周邊遊蕩,趁機偷走雞呀、羊呀的維生,人類畏懼憤恨,卻不知道那其實只是隻孱弱的狼,於是請求外來的智者去和那匹狼斡旋...故事的結局是智者遍尋不著狼的蹤跡,在冰天雪地中餓昏過去,這時狼反而出現了,卻在靠近這倒地的人時,發現了純然的善。
牛頭犬
編導艾莉絲羅爾瓦雀創造了拉札洛這個最接近於純然的善的角色,用意或許就在於對照他周邊各式各樣的惡,有些惡可能是無心的惡作劇(把小石子丟進睡著的人口中)、有些惡可能是自認為正義的任性(自導自演的綁架案)、有些惡是驕縱跋扈的階級意識(侯爵夫人的頤指氣使)、有些惡是用以維持生計的偷盜詐騙(豪宅竊取、掉包騙局),而更多的惡則是對於弱勢者、勞動者的冷酷剝削。觀眾會因此而發現這世界上的惡幾乎是無所不在,但那惡並非兇猛殘暴,有時也存在於溫熱的血中,只不過是一點自私、一點偏見、一點需要所造成,我們看得見的惡就是那隻孱弱的狼,牠會侵犯、會掠奪、會破壞,但至少我們看得到,可以明確地掌握牠的存在。
牛頭犬
而還有另一種惡確是我們難以捉摸、無法清楚描繪其形狀的,羅爾瓦雀在電影的前半段藉著改編自真實社會事件的故事情節,給了觀眾一個較具體的樣貌:女侯爵利用水災斷絕連外交通而將一整個小鎮的居民全控制成為自己的佃農,這些被奴役的人不只對外在世界一無所知,甚至認為自己貧窮的處境是天經地義,也難以想像沒有貴族主宰的生活(侯爵夫人說:他們受苦,但他們不知道,我剝削他們,他們剝削那可憐人,這是無法被阻止的連鎖反應。)被剝削、被傷害、被迫受苦卻渾然不知,更覺得理所當然,這是最巨大的惡。
牛頭犬
這延伸到拉札洛被狼喚醒而復活的後半段,視野從宛如中世紀的封建世界,擴展到當前進步開放的現代社會,沒有貴族了,一切看來似乎都像是自由公平的競爭,卻其實是讓資本怪獸更肆無忌憚地碾壓弱勢者、勞動者,更無情地也更理所當然地把他們推往看不到的角落去,市井小民被金融體系任意地擺佈剝奪卻還以為那是他們的守護者,甚至願意為它起身捍衛。他們受苦,但他們不知道,甚至還與剝削者站在同一陣線,這個整體,才是一個龐大到無法描述、難以撼動的惡。
牛頭犬
相較之下,封建制度下的惡,還比較像是偷雞咬羊的孱弱之狼。而回過頭去看,奴役的鄉村生活,反而還像是失去的樂園。
牛頭犬
羅爾瓦雀對於義大利鄉間神秘蒼茫景色的迷戀、對於人類各色面孔的凝視,還有那傳承自馬克思主義的社會關懷,讓我直覺地聯想到了帕索里尼。在帕索里尼的《馬太福音》中,耶穌是個雄辯滔滔的革命家,正好與《幸福的拉札洛》中主角天真、堅信、不質問、沒心機的聖愚形象成為對比,而他們的受難卻都能激發出一種宗教性的召喚,要我們抬起頭來,去看見無所不在的惡,去反抗無所不在的惡,不再為虎作倀。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