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芺綾。
@bejudo - 看到別人打的字,「品質」二字逐漸被「質量」取代,有一股說不出的憂慮感
個人的詞彙討論
*本噗聲明:請諸位不要回覆在原噗引戰、河道沒有發過文章,且跑來海巡的網友。
席芺綾。
虐心是中國說法嗎(?????)
我記得以前鮮網時代,「虐心」是跟「虐身」相對的詞彙耶
席芺綾。
虐待身體→虐身,這是基本字詞上的解釋,
但有的作品是凌遲角色的精神和心境,所以衍伸出虐心這個詞彙
席芺綾。
我以前是這樣學到的(???)
席芺綾。
走心
話說我以為這是香港話X普通話誕生出的名詞(?)(港普?)
來自走雪(去冰)、走青(不要蔥花)這類的用法。走心的走也是這類詞義,指不投入、不用心
順帶一題,廣東粵語的去冰是講「飛冰」
月半的鹿
虐心應該以前的言小簡介就會這麼寫(印象中)。
席芺綾。
Google最早只查得到2006的資料,感傷
台灣這邊有這個用法
2006年素版腐虐文推薦
晉江的粉紅區也有
喜欢兄虐妹,还是姐虐弟? ―― 晋江文学城网友交流区
席芺綾。
因為兩邊都有,要找真相的話大概要去圖書館,上溯回1990s的小說看看了
席芺綾。
月半的鹿 : 我也記得言情小說和耽美小說都會用這個詞彙,而且使用很久了,考古困難
席芺綾。
糾結
這個詞為什麼是中國專用啦,不是從英語的tangle(d)而來的嗎?!
好,來查查看有沒有老英語小說用tangle(d)表示心境
話說回來,李煜的「剪不斷,理還亂」不是可以算是這個詞的始祖嗎?
席芺綾。
好像確實是21世紀才出現的用法,沒有找更舊的
但如果說「感到糾結」,那真的偏向現代中國用語。
席芺綾。
原噗有人查到,明代劉基使用「糾結」來描述心境,
所以我想,就心緒煩亂這類的詞義來說,是存在漢語的既有用法。
但如果討論的是「這個詞在這幾年的大幅流行」,那就真的是被中國用語影響。
席芺綾。
我對不同詞彙的接受度不太一樣(菸
席芺綾。
屏幕、視頻,這兩個不行,因為我覺得
螢幕、影片,是漢語意義上比較準確的詞彙。屏幕的字義真的不可。
席芺綾。
但有些詞彙不是這樣,一個語言如果活著,一定會發明出新的詞彙,特別是語言核心區(普通話的話就是他的發源地,中國北方),然後網站/論壇也是一個催發新詞的重要基地。
顏值、高能、單身狗、屌絲、聲量、熱度,這種屬於集體創造出的新詞,我覺得勢必會侵入到非漢語核心的區域,因為沒有完全對應的詞彙。
席芺綾。
臺灣有勁爆、魯蛇、人氣指數等用語,但指涉的意義還是有落差,所以也阻止不了新詞進入。
席芺綾。
但如果明明就有對應詞彙,甚至對應的詞彙更美(尤其非核心區的詞彙因為變更速度慢,通常更古典、典雅),而且當下生活的地點就是非核心區,
為什麼一定得去選擇那些新潮但沒有根的詞彙呢?
原噗提到的金氏世界記錄、吉尼斯世界紀錄真的就是一組顯著的對比。
席芺綾。
本噗聲明:請諸位不要回覆在原噗引戰、河道沒有發過文章,且跑來海巡的網友。
席芺綾。
畫風
我可以理解原噗裡有人說「不喜歡以畫風代替風格」的用法,確實,這個字的準確用法是在描述繪畫的派別、筆觸等等。
不過,我同時也很喜歡這個詞的衍伸義,例如畫風X骨骼清奇所創造出的新用法「畫風清奇」,我覺得很有趣。
我不太確定我理解的意思對不對,但我理解的偏向於「某人做了奇妙的舉動時,大家會說他畫風奇特」,其實是一個有動態涵義的詞彙。
席芺綾。
我想,畫風這個詞之所以會從繪畫,變成這種具動態性質的用法,和科技變化是有關聯的。(我會這樣想,可能是因為之前寫詞彙討論「cartoon」的時候,看到了「cartoon」這個詞的變化,也是從平面轉變成動態。)
在動畫普及的現在,「遊戲的畫風」和「動畫的畫風」變成一種合語法的句子的時代,畫風轉變成拿來形容「現實人類的動作」,好像也就變得不那麼奇怪。
席芺綾。
品質、質量(物理性質)、質量(描述物體的品質)、質感
這幾個在我的詞語世界裡是不一樣的用法,其中品質和質量(描述物體的品質)是有重疊而且會打架的。
質量(描述物體的品質)和質感有重疊,講起來會氣死中國人ㄎㄎ。
席芺綾。
首先使用「質量(描述物體的品質)」這個詞,
最準確的用法就是用在形容淘寶貨上吧,也許還有義烏、台州之類的地方的產品。總之中國製造的物品,我會用質量(描述物體的品質)來形容。
席芺綾。
在一些語境之下,你甚至不用明說,打說「中國的舞台質量……」、「淘寶的質量…… 」
還有「亞馬遜的品質…… 」
嗯,大家懂。
庠隱➠
(粉)個人覺得有些詞彙在當時候、某些地區可能未造成流行,到了某個時間點、某些地區卻大量使用以至於現在來看就會覺得該詞彙是從哪邊出來的,比起探討詞彙發源我倒覺得流行造成的影響力才是重點XD
席芺綾。
還有,品質這個字是有他在語言裡優勢的地方的,例如對應外語的時候。
"Quality Management",這個譯為「品質管理」或「質量管理」,縮寫分別是「品管」和「質管」。
質管的缺點是他只能用語音,去區分他和「矽質管」這類名詞的「質管」差異。質管表示品質管理時,質要唸四聲,表示材質時要唸二聲。
但老實說,文書上一詞多義就是個缺點,因為這年頭不像(各種族的)古代文人一樣在那裡雕琢詞彙,唸訓詁和字義學的人有限。當有可以清楚區隔語義的詞彙時,我會選擇有區隔的那個。
席芺綾。
kita625: 說得沒錯,大家感受到的文化侵略也正是因為這樣。大眾、流行的影響力真的很大,而且會以一種滲透的方式,逐漸侵蝕大家的生活。
至於常常在河道上該詞彙,主要是因為我是字義教教徒而且唸文學(必須精準),所以喜歡去溯源,讓自己的詞彙樹變得更茂密。
然後也正因為是字典教,我會希望我對不同的詞彙有態度區隔,例如「屏幕」、「質量(描述物體的品質)」這種字,我的討厭度要給滿五顆星,然後有些詞,我的討厭度只要給四顆星XDD
席芺綾。
現在這些文化侵略,我覺得最糟糕的就是他在侵蝕大家的「日常」。
「日常」裡有很多東西是必須堅持,不能被侵蝕掉的。
日常被侵蝕到壞掉的案例就是納粹德國,和文革中國。這些區域的人的「日常」一點一點被吃掉、扭曲,最後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我個人想要記錄,我的語言是怎麼「被改變的」,分別從什麼樣的路徑被改變,他在我腦海裡的變異,和他在現實世界裡的變異有什麼區別,我又是因為什麼原因,發現這些事物發生變化了。
席芺綾。
好啦先來去睡覺
是說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不是唸生物的,但常常為了生物名詞在跳腳XD
(之前看到過阿鏘的鹿討論)(但人家唸動物)
我常常跑去煩唸不同語言的學長姐們就是了XDD
席芺綾。
sky4961:
您好(*´∀`)
我想問一下,你記得「紙本小說還沒沒落時」或者是「首次看到虐心的說法」大概是哪一年的事情嗎?
關於取代的部分,我覺得有些詞真的會被其他地區的新詞吃掉,不過現在大概是因為:短期內被吃掉的詞彙太多了,(主因大概是中國電視節目的侵蝕,)讓大家腦內的警鈴大響,注意到這跟平常的語言交流不太一樣( ;∀;)
席芺綾。
sky4961:
我的記憶也是這樣,「虐身(心)」是作為文章的警語、標籤/tag來使用的,(我個人記憶裡的年份是2008~2010,)同一時間還有「甜」這樣的用法。不過我記得的範本多數是耽美小說,女性向言情標籤記憶有點模糊,尤其有些當時的網站已經不在了,還在的也大部分翻修過QwQ之後來去問一些資深的姐姐們。
「虐戀」除了源自學者潘光旦的翻譯,也有可能是學者李銀河發揚光大(?)的詞彙,雖然可能還要再進一步研究,但我想虐戀→虐心是一個非常有可能的詞語變化。
題外話,在找資料的時候發現臺灣在2000s初期也出現「愉虐戀」這樣,混和臺灣原有的詞彙「愉虐」和中國的「虐戀」的詞彙X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