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通過社交賬號來豐富角色人物性格的成功例子,我覺得是德版的Matteo. 劇組為他建立了兩個屬於他的tag:MatteoMonday、FlorenziFriday. 觀眾一般對Matteo的印象可能是:很頹廢、敏感,感情細膩,在人群中顯得很疏離,似乎永遠處於「Mir ist Egal(我不在乎)」的狀態里(但其實第一季的他也有很皮的一面),但通過他的社交賬號,我們可以看到他有很可愛的一面,不愛學習的一面,而這種感覺,也並不會與角色「我不在乎」這樣的氣質脫節。德版劇組沒花費太多力氣就達到了他們想要的效果。較之於Eliott的工整與刻意,德版在塑造角色方面真正做到了舉重若輕吧。
在Even這個角色本來就沒有IG的前提下,我也沒有想象過Even的社交會是什麼樣子呢。當Eliott的IG公佈之後,我應該是訝異多於驚喜。大概因為我的潛意識一直停留在Even這個角色不應該有社交的層面(糟糕的先入為主)。
如果我非要執著於Eliott這個角色是源於Even的話,我會說,Eliott的社交不是很符合我對Even這個角色的想象,但它最後卻造就了Eliott(這樣說會很奇怪嗎?)。我的意思是,Eliott的社交開始貼合Eliott這個人物,而不是Even了。
我覺得這是很難定義的。如果非要拿出一個標準,我會說本質吧。
在我看來,Even的本質是擁有一顆自由的靈魂。他在過去受到的傷害使他逃離社交,但與其說這是一種逃離,不如說是他放下了,即使傷害仍停留在那裡;Even覺得那些外在的東西不重要了,他也不覺得他對ISAK的愛需要外在來證明。他身上散髮的氣質令人感到,他不需要重返以前曾令他迷失的地方。這是他很酷的一點,也是Even何其成為Even的特質。
但是這是一種偏見。因為這種想法就等於Even一定不能有社交賬號。
在原版、意版都沒有Even社交賬號,這個故事與Even這個人物還能講得完滿的情況下,如果你想給Even建立社交賬號,我覺得這個賬號需要從一些原版沒有給我們的維度去理解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