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mmer
十個《猛毒》成為LGBTQA邪典之作的原因
覺得CBR這篇硬湊到十點的文章有點出幾個有意思的地方,希望地方的非順性/異性戀認同者都能參考一下Venom這部作品,下面簡單摘譯一下大綱:
summer
10. 性別無定論
LGBTQA族群不只關乎性取向,也關乎性別認同。許多人的性別認同與先天生理性別不完全相符,或是不適合以二分法描述,而共生體就是這樣一個超乎兩性定義的生物。隨著宿主改變外顯性別的它展示了性別的流動性。使用複數代名詞(如「我們」)取代帶性別指涉的單數形,也是LGBTQA的語用習慣之一。
summer
9. 酷兒關係
既然共生體沒有性別,它與宿主艾迪布洛克之間顯然是酷兒關係;不是同性伴侶、也非異性伴侶。甚至更多,他們共享一個身體,需要彼此才能活下去。
summer
8. 多重伴侶
作為另一個非傳統一夫一妻制的概念,《Venom》暗示了共生體、艾迪與安妮的三元關係。
summer
7. 毒性關係
在電影敘事及設定中,也有引起酷兒觀眾共鳴的元素。除了艾迪與他的共生體的完美結合,共生體會消耗宿主,而失去共生體的宿主會死去。在現實世界中,一段具毒性的關係也會在心理(與生理)層面耗損參與者。(編按:身處毒性關係的LGBTQA成員能從社群及法律等方面獲得的協助資源較少)
summer
6. "算是失敗者"
LGBTQA成員了解身為失敗者的感受,了解身處社會常規之外的感受。電影的兩名主角都受到個別社會的排斥,但在與彼此的結合中找回自信。
summer
5. 性感的怪物
世界上有些人覺得怪物很性感。更多人覺得Venom尖密的牙齒與巨大的舌頭很性感。作為非主流的另一支派系,他們也協助建立了《Venom》的邪典地位。
summer
4. 渴望獲得呈現
如《黑豹》為非裔族群所做的,《Venom》(不是那麼有意地)在一部超級英雄片中呈現了酷兒關係,而這在英雄故事中並不常見。
summer
3. "長大成人"
關於如何能在社會中被認可為像個成人、負起成人的責任,也是另一個許多LGBTQA年輕成員能夠產生共鳴的經驗。
summer
2. 不自然的結合
對其他人類來說,艾迪與共生體的結合是「不自然的」。即使一名同性伴侶不會讓人器官衰竭,一段關係被視為「不合自然」是許多LGBTQA成員能夠共感的傷痛。
summer
1. 沒有人預期這會是部好電影
許多人走進戲院準備要嘲弄它一番,卻看見一部比大多數《X戰警》電影更能體現LGBTQA與弱勢族群經驗的作品。這個驚喜的落差為《Venom》增添了一層有利的吸引力。或許《Venom》成為LGBTQA邪典作品的主因正是因為它沒有宣稱自己要這麼做。
summer
--------

湯姆哈迪沒有入圍奧斯卡男主角我好傷心.....在這個缺乏幽默感的主流世界中,也只能向宇宙許願CWT51還有symbrock本可以買了Q Q
時刃oO
你真的是venom學界(?)的榮耀
也愛你的三個論點...!!
summer
時刃oO : 三論點有機會也想寫出來呢!但不知要投稿到何方(??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