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lfenstein🐈‍⬛🎴
創造鋼彈的男兒們:飯塚正夫訪談(1/6)

原文出處:《ガンダム者~ガンダムを創った男たち~》https://i.imgur.com/CmTmI3U.jpg
譯文刊載:逗‧貓‧棒

飯塚正夫
’41年生於東京都。’63年進入虫製作動畫公司,在當時「倉庫般狀態」的資料室工作,負責管理重複使用的、所謂 bank system 的賽璐璐畫,以及繪圖資料等的整理保管。虫製作倒閉後進入 SUNRISE 的前身創映社,在企劃室工作,與公司創設成員之一,當時的企劃部長山浦榮二一同從事作品企劃,在『勇者ライディーン』(’75)、『無敵超人ザンボット3』(’77)、『無敵鋼人ダイダーン3』(’78)、『機動戰士ガンダム』(’79)等作品的企劃立案與製作上扮演要角。
wolfenstein🐈‍⬛🎴
之後成為 SUNRISE 資料室長,除了管理動畫製作必須的機械、小道具與人物設定資料與重複使用的賽璐璐畫外,還負責對分鏡、劇本等資料作有系統的整理、保存,以及製作現場的後援、與出版媒體交涉等等,人稱 SUNRISE 的意見提案人。另外各種動畫書籍中介紹的,SUNRISE 動畫設定圖的一大特徵:名稱、性能、大小等條列分明的資料文字,也是出自飯塚先生之手。
wolfenstein🐈‍⬛🎴
《企劃鋼彈的男兒們》

『機動戰士鋼彈』是奠基在想打造電影般的作品、歷史劇般的動畫等意圖上製作出來的,而這也表示作品整體擁有一個大的故事結構。過往的機器人動畫從來沒有貫通整個作品的故事存在。

以往的故事大綱粗略來說,就是第一集有敵人邪惡帝國登場,主角方則有防患未然而秘密研發巨大機器人的組織(多半是民間組織,頂多是半官半民,由博士個人領導的研究所,也是巨大機器人的基地),第二集以後就不斷迎戰每集登場的敵人。說極端點,除了第一集與最後一集外,其他各集就算顛來倒去作品也可以成立。
wolfenstein🐈‍⬛🎴
當然這並非指這些過往作品比「鋼彈」差,而是說這是一種時代的需求。而且『機動戰士鋼彈』也繼承了主角機械人的概念,具備合體變形構造、還有白色母艦這個基地,以及各種支援機械人等,過往的機器人動畫所開拓出來的公式一應俱全,沒有的可能只有必殺技與叫喊必殺技的行為而已。這個「實際上非常機械人卡通」的作品骨架可能還是「鋼彈」最終獲得商業成功的最大理由。後鋼彈時代的機器人動畫雖然出現了"主角機械人完全沒有特長"、"根本沒有主角機械人"等類型的作品,但皆未能超越「鋼彈」的成功。
wolfenstein🐈‍⬛🎴
但最令人費疑猜的是,為何當初會製作出「鋼彈」這部作品?就如前幾章所述,創作者方面會想製作能完全解放出自己能力的作品是可以理解,但為何製作公司的人們,也就是 SUNRISE 職員們,會企劃像「鋼彈」這樣的作品呢?企劃「鋼彈」,似乎違反了製作公司想要製作滿足贊助商與電視台要求的作品以換取報酬度日的商業本能。而且 SUNRISE 集結的人員,正是來自由於製作者太重視品質,完全不顧盈虧而倒閉的虫製作公司。
wolfenstein🐈‍⬛🎴
第五章登場的是前 SUNRISE 資料室室長飯塚正夫。飯塚先生原本屬於虫製作,在倒閉後進入 SUNRISE 的企劃室工作,與當時的企劃部長山浦榮二一同負責了好幾部機器人動畫的企劃,其中當然包括「鋼彈」。要談論動畫的企劃立案、與贊助商交涉、選定製作群等實際動畫製作之前的準備狀況,沒有人比他更合適的了。飯塚先生的談話當中,概述了虫製作開始的電視動畫歷史、在這歷史中處於跟風狀態,必須不斷加強與其他公司的區隔化以競爭的 SUNRISE 變遷,並刻畫了不願徹底倒向商業的男兒風骨。
wolfenstein🐈‍⬛🎴
《原子小金剛的革命》

——安彥(良和)先生說:「如今鋼彈已經成為這麼巨大的存在,誰都不相信當初它的製作現場有多麼力不從心。」真的是如此嗎?

飯塚:「鋼彈」的製作群是以富野(由悠季)導演為首,還有安彥先生、中村(光毅)先生、大河原(邦男)先生、還有編劇星山(博之)先生、荒木(芳久)先生、山本(優)先生,以及為了讓科幻設定更正式點而請到的松崎(健一)先生。這些人都是簽有作品契約參加的,除此之外的動畫製作工程則全部外包。當時 SUNRISE 沒有像現在這麼大,員工也只有經營者本身而已,實在小到不能再小(笑)。
wolfenstein🐈‍⬛🎴
SUNRISE 一開始是虫製作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情況,裡面中間管理職位的人們獨立出來而創設的。不論是創設 SUNRISE 的人或者跑去其他公司的人們,大家原本都是拼命地要將虫製作重新整建,但終究是無可回天。但是要獨立出來也沒有錢,薪水實在太少了(笑)。因此我們與曾負責過虫製作作品音響部分的東北新社的植村(伴次郎)總經理談過,以東北新社的子公司身分創立。當時企劃前製部門是創映社,實際在現場製作動畫的則是 SUNRISE 工作室。
wolfenstein🐈‍⬛🎴
——飯塚先生是在虫製作公司就職才進入動畫的世界吧。

飯塚:我進入虫製作是’63年八月。但我一進去就覺得:「這根本不是公司嘛!」(笑)整個氣氛還比較像個大學社團。以手塚老師為首的虫製作創設者們如坂本雄作、山本暎一、杉井ギサブロー、林太郎(りんたろう)還有其他人,大家都是覺也不睡地拼命作,要是有自己負責的作品,整個月都不回家(笑)。
wolfenstein🐈‍⬛🎴
——虫製作公司在’62年設立,日本首部電視動畫影集『原子小金剛』開播則是’63年一月。所以飯塚先生是在「小金剛」開始放映時進入當時的虫製作吧。

飯塚:那時我還傻愣愣地想說被發派到資料室,可以閒閒看一堆手塚老師的漫畫與參考書輯真好,結果到那裡才發現完全不是自己所想的(笑)。當時虫製作有多不自量力可以用數字說明。三十分鐘的動畫要花費的賽璐璐張數,以迪士尼電影來說大概要用超過四萬張。但虫製作受到時間及預算的限制,只能用一千五百張。四萬對一千五!只有一千五百張根本不可能照那樣完成動畫。因此手塚老師就想出照著漫畫畫,但讓攝影機在圖片上動造成只用一張圖就有動作的效果,或者臉不要畫動作只要讓眼睛嘴巴動作等等的方法,也就是現在的有限動畫手法。
wolfenstein🐈‍⬛🎴
剛開始那些畫動畫的人像杉井或者林太郎,大概都傷透腦筋了。像是說就算只有嘴巴動而已,日本語也有五個母音,加上嘴巴閉起來實際上就得畫六種嘴形。但最後他們還是硬省成三張,只畫嘴巴閉起來、張大、還有微張的嘴形而已。眨眼在極端時只有張開閉上兩張,中間全部省略。但這樣彷彿東落西掉的影像反而與「小金剛」這樣有速度感的作品調性相合哩。迪士尼電影的動作不都是黏撘撘的嗎?因為他們是從先拍真人影片,再疊上膠片畫角色的手法起家的。
wolfenstein🐈‍⬛🎴
——原來如此。虫製作的動畫就不像要創造出真人電影感覺的動畫,而是把格子很少的漫畫作成動畫。這應該就是有限動畫的發端吧。

飯塚:以三十幾歲的手塚老師帶頭,從十幾歲到三十幾歲的製作群都非常努力在工作。大家都十分年輕。除了減少格數以外,手塚老師還想出讓圖片重複使用的方法,小金剛就小金剛、御茶水博士就御茶水博士,同樣的場面就用同樣的畫。我待的資料室就是在管理這些畫。這方法雖被稱為 bank system,但我從那時起就覺得這名字不恰當。Bank 不就是借錢存錢那個銀行嗎?可我們是跟圖書館一樣借了還要還回來的,應該叫 library system 才對哩。所以現在還保存著當時的 cut 袋,上面的兼用欄都寫著 lib,那都是我改過來的(笑)。
wolfenstein🐈‍⬛🎴
——動畫的製作系統都是由手塚老師主導構想出來的嗎?

飯塚:老師想了很多,大家與動畫師們也有想。最早動畫師還要兼任演出指導呢。我進去的時候製作風格已經漸漸有個形出來了。首先要根據漫畫原作作分鏡,由手塚老師檢查。然後跟現在不一樣的是負責原畫的有分成第一原畫與第二原畫,第一原畫先畫出畫面設計的指示圖,具體的演出表現則由第二原畫來畫,動作負責人再根據這個畫出中間動作,並將原畫清稿。

但是隨著影集一直播下去,手塚老師的原作也用完了,因此我們就把老師的其他短篇漫畫套上「小金剛」的世界來用,所以開始需要專門的編劇與演出指導了。
wolfenstein🐈‍⬛🎴
——經過當時虫製作這些過程,才產生了現在使用的動畫分工制度吧?

飯塚:講回當初製作「小金剛」的時候,這些先鋒真的非常厲害。人被逼到極限時真是什麼點子都會想出來。當時東映好像有說過,一星期播一集「小金剛」絕對作不完的。他們都是用三年的時間作一集電影卡通,所以也難怪會想說用一千五百張賽璐璐絕對沒辦法作三十分鐘動畫。但我們也沒有因此放棄。手塚老師自己作現場指導趕不及,於是從坂本先生開始,大家輪流擔任演出指導與原畫,大概分成五班,各錯開一個星期作一集。這樣的輪班制度也是在製作「小金剛」時產生的。
wolfenstein🐈‍⬛🎴
——所以虫製作就是製作動畫作品,將膠捲交給電視台換取收入吧?

飯塚:一開始價碼才只到製作費的三分之一而已,手塚老師就跟大家說:「差額我用我漫畫的稿費來填補,你們就安心地努力工作吧!」因此他就增加了漫畫連載的數量,連覺也睡少少地拼了老命畫。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