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團隊 演出成員包含講者、演員、舞者、樂手等各類年輕表演藝術家。製作人李明璁,過去十三年執教於台大,現轉至北藝大任教。2017年他所開授無學分「失敗者社會學」課程,創下六百人連續十週滿堂紀錄,授課視頻點閱破萬。合作編劇吳洛纓,曾以《白色巨塔》、《痞子英雄》等作品獲金鐘獎殊榮。導演李勻,先後就讀於台藝大和北藝大,師事資深藝術策展人耿一偉,自2013年起多次參與台北藝穗節與藝術節,編、導、演資歷優異。表演者張敬、程時雍、楊悅、劉馨檜、謝孟庭、羅振佑等人皆為年輕世代深具潛力的舞者或演員。音樂設計魏駿,是熊寶貝樂團的吉他手;舞蹈設計李秀芬,為舞團「即使我們生無可戀Life Holds No More」發起人,曾獲2018臺北藝穗節舞蹈中的舞蹈獎,及2017年臺北藝穗節藝穗原創精神獎。
我承認自己本來就很喜歡李明璁,也有發摟他的IG,對我來說很難不站在他那邊去看這場表演,也很難不在演出時因為某些細節而想到過去所接觸到的李明璁的某些片面。
但撇開主觀情緒不說,這場表演還是好看得驚人!我比較常在電影裡看到舞台手法,但原來舞台演出也可以做出有如電影般的運鏡!
當一個社會想從集體主義轉向個體化,卻還難順利過渡成功的掙扎時刻,多數人總是被期待要努力朝著同個目標、同樣方向前進。當突然有人想停下來、甚至反方向或走歧路時,會發生什麼衝突?
況且,就算平順通往所謂「成功」之路,乍看人人稱羨,難道就心滿意足了嗎?人生是否總是非如此不可、而不能有「別樣也行」的多重想像與無限可能?
結合演講、劇場、多媒體和行為藝術等多層次表演,李明璁本人和「李明璁」演員,與六位流動扮演不同角色的男男女女,形成一個不斷迴旋的對話關係。
表演前半段將呈現各種日常生活情境中、關於失敗與成功框架的詰問反思,後半段則演繹多則笑涙混雜的魔幻寫實故事,邀請觀眾互動發想,敗者突然搖滾瞬間的機遇可能。
演出成員包含講者、演員、舞者、樂手等各類年輕表演藝術家。製作人李明璁,過去十三年執教於台大,現轉至北藝大任教。2017年他所開授無學分「失敗者社會學」課程,創下六百人連續十週滿堂紀錄,授課視頻點閱破萬。合作編劇吳洛纓,曾以《白色巨塔》、《痞子英雄》等作品獲金鐘獎殊榮。導演李勻,先後就讀於台藝大和北藝大,師事資深藝術策展人耿一偉,自2013年起多次參與台北藝穗節與藝術節,編、導、演資歷優異。表演者張敬、程時雍、楊悅、劉馨檜、謝孟庭、羅振佑等人皆為年輕世代深具潛力的舞者或演員。音樂設計魏駿,是熊寶貝樂團的吉他手;舞蹈設計李秀芬,為舞團「即使我們生無可戀Life Holds No More」發起人,曾獲2018臺北藝穗節舞蹈中的舞蹈獎,及2017年臺北藝穗節藝穗原創精神獎。
但演出開始後,發現第一排無法輕易將燈光盡收眼底,有點可惜,後面三四排應該會比較好。
/
展演廳─觀眾席座位圖.pdf
桃園市政府藝文設施管理中心
下載專區好多資料喔XD
我現在太想睡了,先放著,希望出門前可以寫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