крайний срок
: 好,先感謝你願意認真回我,也跟你抱歉我用兇的方式嗆回去,對不起。其他關於討論的部份,我等等回你,我覺得我先處理朋友關係,我們再來討論議題,所以瞄到我就先回謝謝跟對不起了,感恩~~~ 我自己也有做不好的地方,我會反省,譬如說拿性傾向嗆人,雖然我的確覺得在弱勢相關的議題上,弱勢方本來就更該被包容一點,當然不是弱勢方做什麼都該被全盤接受,不過我開票那天會生氣,主要也是因為當天在動態下的話,會傷害到的不是只有"同運領袖、同運組織",他們又看不到我們說的話,看的到我們說的話的只有我們的夥伴而已,更何況我們的夥伴我相信大部份都是對我們來說"有站對邊"夥伴
所以面對保守派的朋友我會一點一點的釋放不一樣的想法,慢慢釐清誤解,爭取互相瞭解的機會。
對我來說你們是眼光很遠的朋友,反過來我會丟一些我遭遇到的問題,有些是我解決不了的對話,有些是錯綜複雜的議題,當然會不爽會憤怒,因為我剛開始遇到同樣的問題也是同樣的反應,但是就這樣放棄對話豈不是有點可惜,所以我只是來嘗試這個角色出現在大家身邊會有什麼反應。當然你們不愛我也可以放棄這種模式,繼續話家常就好。
其實大家一直習慣過去民進黨身為進步派與進步議題的團體一起和保守派拉鋸,最後由國民黨進行微幅的調整,完成一個穩定的進步模式。
但是這次民進黨挾帶大量的進步議題獲得空前的勝利,原本保守-(國民黨)-民進黨-進步的關係變成(保守、國民黨)-民進黨,不再需要進步側翼的支援就能飛快執行許多比較進步的議題,為了競逐進步的神主牌,原本進步派的方向就已經不夠進步,只好提出已經有點超過且不合時宜立法,並且放話民進黨沒有做到這樣就是騙票,以維護他們進步招牌的地位。
畢竟民進黨明明每一步跨的都比過去還大,卻總是無法獲得掌聲和支持,大家總是在失去很棒的結果後(林佳龍、吳音寧、勞基法第一次修法)才會懷念當時民進黨的好,然後繼續罵現在的民進黨,所以我覺得現階段可能大家還是習慣國民黨居中,慢慢一點一點不太得罪保守派,泛進步派也能接受的修正議題模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