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子▲出蛇入化▲
@sixcc
Fri, Nov 9, 2018 4:48 PM
Fri, Nov 9, 2018 6:53 PM
5
紅盒子
來談談之前看的紅盒子。
感觸很深,但我卻無法好好的組織語言。
掰噗~
@baipu
說
Fri, Nov 9, 2018 4:48 PM
你說了算~
▲溪子▲出蛇入化▲
@sixcc
Fri, Nov 9, 2018 5:01 PM
我看到中段已經哭到快斷氣,然後邊哭邊想在開演後二十分鐘內幹掉所有餐點的自己非常明智。
關於甫上映後亦宛然提出的諸多控訴我倒是在片中沒什麼感觸,有可能是所謂的異姓父子這件事對我這輩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或是所謂「他人的父子情」並沒有打動我。把誰當作父親就如同把什麼奉為信仰一般,對我而言是他人事。
▲溪子▲出蛇入化▲
@sixcc
Fri, Nov 9, 2018 5:27 PM
然而我真正感到心痛的部分是記錄的這十年間這份傳統技藝逐漸死亡的模樣。戲偶在藝者手中活起來也在藝者手中死去,那種生命燦爛而短暫的灼傷觀者。中間提到陳錫煌藝師走遍世界演出這件事,那種以技藝攜著文化毫不私藏的模樣實在令人動容,在這之中我才開始被感動。
▲溪子▲出蛇入化▲
@sixcc
Fri, Nov 9, 2018 5:44 PM
Fri, Nov 9, 2018 7:01 PM
過去常用的閩南語戲腔漸漸失傳,萬人空巷的戲台演出也被手機取代,當表演開始脫離人們日常的時候就是日落的時候。如同遲暮之年的老者在盡全力喘息,或是該說苟延殘喘吧。儘管他真的很美。
▲溪子▲出蛇入化▲
@sixcc
Fri, Nov 9, 2018 5:51 PM
Fri, Nov 9, 2018 7:02 PM
令人動容的是陳錫煌藝師扛起這個正在消散的文化持續前進,而不是任他瓦解,這其中需要許多許多許多的勇氣。
▲溪子▲出蛇入化▲
@sixcc
Fri, Nov 9, 2018 5:55 PM
Fri, Nov 9, 2018 6:04 PM
在片中戲偶館開台時陳錫煌藝師提著小小的絆手禮走訪各個老樂師的宅邸,合眾人之力演出的那段,有多少人是後繼無人讓那手藝就停留在過去。輝煌的演出過後又把那些好夥伴塵封回箱底,然後離世。對我而言這段完整的象徵了目前傳統技藝的現況,塵封然後離世。
▲溪子▲出蛇入化▲
@sixcc
Fri, Nov 9, 2018 6:08 PM
Fri, Nov 9, 2018 6:11 PM
到底怎麼能在這時候,在這個該保存並發揚老藝師們樂音的時候放背景音樂,到底怎麼能蓋過這些或許是最後一次的演奏,這邊下的配樂成功的痛擊了我的理智,能在記錄片中感受到憤怒也是頭一遭。
請再看一眼,這也許是最後一眼。
本片以這句話開頭,然而此時更顯諷刺。
▲溪子▲出蛇入化▲
@sixcc
Fri, Nov 9, 2018 6:10 PM
Fri, Nov 9, 2018 6:27 PM
請再看一眼,這也許是最後一眼。
於是開始了最後不需台詞的演出。
托科技進步的福能夠清晰的在大螢幕上看到小小的戲偶有多細膩,女旦的挽髮,書生提筆運筆最後落款用印,換偶,雜耍武戲,太多戲節可以致敬,讓人讚嘆怎麼能這麼美。
他並不想帶著這個技藝離世,他說他可以一直重來,只要有觀眾這個技藝就不會死亡。
而我也如此希望。
▲溪子▲出蛇入化▲
@sixcc
Fri, Nov 9, 2018 6:33 PM
英文片名的
father
粗爆的張顯重點在於
父與子
,然而途中又是各路人馬在遮著眼演戲,假裝文化欣欣向榮的假像。我個人無法在異姓父子的回憶之中找到什麼,但對於漸微的文化感到心痛。
▲溪子▲出蛇入化▲
@sixcc
Fri, Nov 9, 2018 6:48 PM
對於文化傳承這塊,猶記當年的「尋百工」或是還在運作中的「自然造物」,紙紮屋在喪葬上已式微但這項手藝卻在2016年驚艷羅浮宮。我身為一個念舊的人對消失的這些過往總感到不捨。
Yang [iûⁿ--ê]
@lichardyang
Sat, Nov 10, 2018 2:06 AM
你好,文化傳承的部分我也是很有共鳴。但也正是基於文化傳承的緣故,建議不要以閩南語稱呼台語。請參考:
台語就是台語,不是閩南語 – Yang[iûⁿ - ê] – Medium
▲溪子▲出蛇入化▲
@sixcc
Sat, Nov 10, 2018 5:15 AM
Yang [iûⁿ--ê]
: 感謝你的補充,這部分我會先Mark起來回家再看
載入新的回覆
來談談之前看的紅盒子。
感觸很深,但我卻無法好好的組織語言。
關於甫上映後亦宛然提出的諸多控訴我倒是在片中沒什麼感觸,有可能是所謂的異姓父子這件事對我這輩來說已經不那麼重要,或是所謂「他人的父子情」並沒有打動我。把誰當作父親就如同把什麼奉為信仰一般,對我而言是他人事。
請再看一眼,這也許是最後一眼。
本片以這句話開頭,然而此時更顯諷刺。
於是開始了最後不需台詞的演出。
托科技進步的福能夠清晰的在大螢幕上看到小小的戲偶有多細膩,女旦的挽髮,書生提筆運筆最後落款用印,換偶,雜耍武戲,太多戲節可以致敬,讓人讚嘆怎麼能這麼美。
他並不想帶著這個技藝離世,他說他可以一直重來,只要有觀眾這個技藝就不會死亡。
而我也如此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