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餃NothingBurger
@cyphero
Sat, Aug 11, 2018 4:17 PM
Sun, Aug 12, 2018 8:07 AM
[欄少女] 聽說是目前台灣最能打的音樂劇?
我大概知道為什麼看得這麼不耐煩,第一個絕對是我旁邊中國小孩耍鬧團+無視的父母,另外一個點是劇本太著重在性別與同性愛戀議題作探討了,又沒深入點到,花了4個演員+1個主角都在講類似東西,嚴重失衡gay味超重,有必要戲份多的男人都是有甲心甲味嗎? 台詞一直提娘泡來娘泡去跟很刻意的髒話,明明是想要反諷傳統中的大男人,怎麼表現得這麼白爛跟幼稚?
還有當兵整個戀愛腦是怎樣? 出去不是為了自己嘛,怎麼還是只有談戀愛....還有很多事可以提升自我的吧。
幼稚的軍事想法跟民族情結就不鞭了,那不算這部戲的重點,但很蠢就是。(一定是旁邊沒家教的對岸死屁孩讓我強化了這想法)
蝦餃NothingBurger
@cyphero
說
Sat, Aug 11, 2018 4:18 PM
Sat, Aug 11, 2018 4:33 PM
收穫最多的反而是這兩點,但實際演出沒表現出來。
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木蘭少女》呂柏伸╳蔡柏璋╳王希文 ...
如果你是古代的女性,你的一生就是在小村莊長大、生小孩、死去。現在出現唯一一個離開這裡去看外面世界的機會,就是去當兵,你去不去?一定很多人願意賭這一把,所以一開始花木蘭才會願意代父從軍。她在部隊裡經歷了戰爭、也經歷了失去所愛的痛苦,在結局的時候,她已經是一個不同的女生。最後她才會說,要再去當兵,因為我覺得你的創傷在哪裡,你就該往哪裡走。
蝦餃NothingBurger
@cyphero
說
Sat, Aug 11, 2018 4:19 PM
Sat, Aug 11, 2018 4:21 PM
因為一般人印象中的花木蘭都比較像tomboy(陽剛的女生),我就偏想要寫一個非常女性化的木蘭,她喜歡做一些刻板印象中女孩子會喜歡的事情,比如說逛街、跟好姊妹聊天。後來深入一層去想,我就很懷疑,她可以為了「孝順」,冒這麼大的危險假扮男生去當兵嗎?當時同為主創者之一的鴻鴻覺得《木蘭詩》有很多可以拿來改編的素材,比如說「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那一整段,換成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到處去shopping準備入伍的東西。也因為「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所以我就特別設計花弧在廣場上被點名了十二次。(王:但現在演出好像沒有真的唱十二次。)
呂:用當代的眼光來看花木蘭,蔡柏有很多質疑。為什麼這個女生這麼孝順?一個女生在軍中有這麼多問題,要怎麼解決?將軍愛上木蘭,那他不就是同志嗎?如果是的話,後來發現木蘭是女生,他會怎麼想?
蝦餃NothingBurger
@cyphero
說
Sat, Aug 11, 2018 4:22 PM
Sun, Aug 12, 2018 8:11 AM
@valley_deep - 心得。 #說是心得,比較像是感想 #木蘭少女先讓我驚訝李千娜跟周定緯演了舞...
@ritsuki51244 on Plurk
那個調整刻意表現陽剛味的想法很不錯,這樣就自然多了又強調了其實團體相處中有很多不得以跟刻意為之.....不過軍隊本質就是得同質化,太過於強調個人差別,其實沒法打仗的....劇本應該是想用傳統中最陽剛大男人的同質團體去強調個體的獨特與不同,不過加個戰爭背景就很難認真
蝦餃NothingBurger
@cyphero
說
Sat, Aug 11, 2018 4:26 PM
Sun, Aug 12, 2018 8:08 AM
話說花大姊設定也蠻猛的,未婚生子又熱愛男女之事,演員表現又雄渾有力,開場我一度錯以為他才是主角。
不過全家都在推責任叫能做事的擔,這點看了也很不爽....
蝦餃NothingBurger
@cyphero
說
Sat, Aug 11, 2018 4:31 PM
這次新增了兩首歌,其中一首就叫《不一樣又怎樣》。木蘭入伍之後,受到同袍的壓力,她要去霸凌更娘的人,以免自己被欺負。但是這個更娘的蔡曉齊,反而鼓勵了木蘭要勇於做自己。在舊的版本裡,他們兩個被欺負,是將軍出來解圍。但這一次,是木蘭跟曉齊要自己去面對。當初木蘭想要離開崇德村,就是因為想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結果來到部隊,她馬上發現跟別人一樣才最安全,這時候,是曉齊鼓勵她不一樣也是很棒的。這個訊息對這個女孩子來說,是最重要的。
蝦餃NothingBurger
@cyphero
說
Sat, Aug 11, 2018 5:01 PM
Sat, Aug 11, 2018 5:12 PM
再想了一下,
想脫離固有環境過不一樣的人生,所以木蘭從軍,但他所謂的不一樣是在軍中一堆男人中的女人的不一樣(先天生理差異),連潛入敵營的優勢也是原來的女性優勢,其實放到一般環境中木蘭就跟其他正妹沒什麼不同,從軍也沒讓他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那份獨特,(除非從軍就算不一樣了),最終故事尾聲,經歷了那麼多,愛情、友情、死亡,最終還是從舊有的團體(家庭村里)跳到新的團體(軍隊),反正一定要從屬一個團體就對了,這樣就代表了從軍=改變,要是能改成木蘭從軍後發覺自己除性別外的獨特性(特殊才能或是興趣),最終出村當風箏大師都比再從軍強,結果戲中去當兵就是只顧戀愛,跟釣到告白&帥哥青睞,這邊真的很傳統思維處理。
那個風箏的意義真的很空泛
蝦餃NothingBurger
@cyphero
說
Sat, Aug 11, 2018 5:07 PM
Sat, Aug 11, 2018 5:08 PM
還有不一樣又怎樣的處理跟木蘭原先希望不一樣的初衷對比,新版的真的比較好,被欺負的雙方自己發掘問題並面對。
微妙的是同屬於被歧視的特質,較強一點的會更用力霸凌更弱的人,避免自己也被欺負,但就否定了最初想要不一樣的目的,因為跟別人一樣最安全也不會被為難,很令人玩味。
其實根本問題還是在無法接納自己特質與勇氣去面對跟自己不同的世界,沒有自信心。
蝦餃NothingBurger
@cyphero
說
Sat, Aug 11, 2018 5:11 PM
Sun, Aug 12, 2018 8:16 AM
但總歸一句,為了從日復一日的死板生活環境中掙脫,轉而用從軍來見識新世界這點非常新鮮,還沒有這種想法結合過,很有意思。
現實軍隊搞不好侷限性更大,發配邊疆如果沒有敵軍來犯,每天做的事更重複單調+階級,活動空間更小,連遷徙的自由都沒了,寫劇本的對當兵是有什麼東征西討的幻想嗎XDD不過戰亂時期就算了
蝦餃NothingBurger
@cyphero
說
Sat, Aug 11, 2018 5:21 PM
Sat, Aug 11, 2018 5:22 PM
創傷在哪就該往哪走不就電腦線圈?
疼痛的方向一定有出口......
看來兩國的創造者都有面臨類似的人生問題....就是從哪失敗從哪站起來,不逃避
蝦餃NothingBurger
@cyphero
說
Sat, Aug 11, 2018 5:39 PM
Sat, Aug 11, 2018 5:39 PM
說到底,這麼想擺脫原本環境身分(地域性/階級/土豪),追求改變與新環境,是人追求自由與獨特性的天性吧。
雖然階級可以穩定規則與維護傳統,死板久了還是會有人想不一樣吧....
載入新的回覆
我大概知道為什麼看得這麼不耐煩,第一個絕對是我旁邊中國小孩耍鬧團+無視的父母,另外一個點是劇本太著重在性別與同性愛戀議題作探討了,又沒深入點到,花了4個演員+1個主角都在講類似東西,嚴重失衡gay味超重,有必要戲份多的男人都是有甲心甲味嗎? 台詞一直提娘泡來娘泡去跟很刻意的髒話,明明是想要反諷傳統中的大男人,怎麼表現得這麼白爛跟幼稚?
還有當兵整個戀愛腦是怎樣? 出去不是為了自己嘛,怎麼還是只有談戀愛....還有很多事可以提升自我的吧。
幼稚的軍事想法跟民族情結就不鞭了,那不算這部戲的重點,但很蠢就是。(一定是旁邊沒家教的對岸死屁孩讓我強化了這想法)
臺中國家歌劇院 National Taichung Theater-《木蘭少女》呂柏伸╳蔡柏璋╳王希文 ...
如果你是古代的女性,你的一生就是在小村莊長大、生小孩、死去。現在出現唯一一個離開這裡去看外面世界的機會,就是去當兵,你去不去?一定很多人願意賭這一把,所以一開始花木蘭才會願意代父從軍。她在部隊裡經歷了戰爭、也經歷了失去所愛的痛苦,在結局的時候,她已經是一個不同的女生。最後她才會說,要再去當兵,因為我覺得你的創傷在哪裡,你就該往哪裡走。
呂:用當代的眼光來看花木蘭,蔡柏有很多質疑。為什麼這個女生這麼孝順?一個女生在軍中有這麼多問題,要怎麼解決?將軍愛上木蘭,那他不就是同志嗎?如果是的話,後來發現木蘭是女生,他會怎麼想?
那個調整刻意表現陽剛味的想法很不錯,這樣就自然多了又強調了其實團體相處中有很多不得以跟刻意為之.....不過軍隊本質就是得同質化,太過於強調個人差別,其實沒法打仗的....劇本應該是想用傳統中最陽剛大男人的同質團體去強調個體的獨特與不同,不過加個戰爭背景就很難認真
不過全家都在推責任叫能做事的擔,這點看了也很不爽....
想脫離固有環境過不一樣的人生,所以木蘭從軍,但他所謂的不一樣是在軍中一堆男人中的女人的不一樣(先天生理差異),連潛入敵營的優勢也是原來的女性優勢,其實放到一般環境中木蘭就跟其他正妹沒什麼不同,從軍也沒讓他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那份獨特,(除非從軍就算不一樣了),最終故事尾聲,經歷了那麼多,愛情、友情、死亡,最終還是從舊有的團體(家庭村里)跳到新的團體(軍隊),反正一定要從屬一個團體就對了,這樣就代表了從軍=改變,要是能改成木蘭從軍後發覺自己除性別外的獨特性(特殊才能或是興趣),最終出村當風箏大師都比再從軍強,結果戲中去當兵就是只顧戀愛,跟釣到告白&帥哥青睞,這邊真的很傳統思維處理。
那個風箏的意義真的很空泛
微妙的是同屬於被歧視的特質,較強一點的會更用力霸凌更弱的人,避免自己也被欺負,但就否定了最初想要不一樣的目的,因為跟別人一樣最安全也不會被為難,很令人玩味。
其實根本問題還是在無法接納自己特質與勇氣去面對跟自己不同的世界,沒有自信心。
現實軍隊搞不好侷限性更大,發配邊疆如果沒有敵軍來犯,每天做的事更重複單調+階級,活動空間更小,連遷徙的自由都沒了,寫劇本的對當兵是有什麼東征西討的幻想嗎XDD不過戰亂時期就算了
疼痛的方向一定有出口......
看來兩國的創造者都有面臨類似的人生問題....就是從哪失敗從哪站起來,不逃避
雖然階級可以穩定規則與維護傳統,死板久了還是會有人想不一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