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祐✨小蕨草
https://images.plurk.com/7fVC5ei6mUsWSueo1aMbCT.png https://images.plurk.com/2DcROjx59zyc0Q4OwhqOk2.png https://images.plurk.com/1xdIS20C0eC9tAvSMBZqWh.png
——張鐵志,《聲音與憤怒》
紅祐✨小蕨草
讀到第六章的時候好震驚,沒想到這是兩千年以後發生的事情...
https://78.media.tumblr.com/80ed3afe29ab3da91acef50b2e600288/tumblr_pb40l3UA2a1r98equo1_1280.jpg https://images.plurk.com/2oWCsh4I3PvmSd6LqN09U4.jpg
後來也發現我掉Brit-Pop坑的時候剛好是90年代英國保守右派下台,工黨布萊爾上台的時候,搖滾樂壓制得到解放的時代...雖然之後針對音樂創作者的政治壓力並沒有因為這樣好轉
紅祐✨小蕨草
雖然以前看到迪士尼壟斷美國媒體的紀錄片,也覺得商業控制好可怕...難怪二老這麼反分級制度
紅祐✨小蕨草
昨天跟類可聊到創作者資源的事情...一直覺得很有趣,身為民主國家出身的人,經常聽到談論共產或極權政府思想控制,沒有言論自由的發言,但仔細想想,現今已經高度資本化的民主國家,就真的有因為這樣對藝術創作者比較開明嗎?
很喜歡張鐵志提到「所謂的『自由化』其實本質乃是減少人民多元選擇的『不自由化』。」多年以前我發現自由主義指的其實並不是針對人權與自由,而是市場開放給私人企業的程度時,就覺得社會許多表面上看來是進步思想或言詞,實際上是與資本擴張的目的深深糾纏在一起。
總是覺得很驚訝在自認為高度自由的社會裡,創作者能夠被分配到的資源不公的程度還是極度嚴重,完全取決於商業價值而定,即使是成名的創作人,如果不到教主/教母級還是被企業合約綁死,很難創作自己真正想創作的作品。
紅祐✨小蕨草
所謂的「創新」也必須建立於資本需要不斷淘汰與更新的運作方式,每隔一段時間市場必須尋找帶有刺激感的元素來帶動新的消費潮,在大量曝光與複製的模式下,那種創新者最初的獨特性在短短幾年就可以被消磨的一點都不剩。這種創作者的創作模式跟消費者的喜好選擇,都被商業支配的狀態,想到就覺得好悲傷喔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