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9:26 AM
334
84
[哭]「社會群體」的觀點
「發生命案後指稱某些群體帶來高風險/應該負責任,這是滑坡、地圖砲嗎?」
其實,這個命題,社會學有一點點點見解,希望提供給大家思考
備註1:這篇重心先排除社會階層/階級,結構概念只講一點點,先說抱歉orz
備註2:泛用各家學說,也歡迎自由推薦入門讀物
#社會群體 #0.05學分 #超簡易科普 #為所有逝去的生命哀悼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9:32 AM
之前科普講過的
社會想像
當中,有稍微提及「社會除了經濟運作,還有不同的運作方式」
這篇來講,解釋人如何在社會中運作的其中一種概念與觀點:
群體
(
冷知識:「社會學」也可以叫做「群學」喔~
)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9:36 AM
我們從最初認識一個陌生人開始
你知道你是誰,可是你要怎麼告訴對方「你是誰」呢?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9:39 AM
在一般、很表面的狀況下,通常知道「名字」,對方就知道「你是誰」了...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9:44 AM
但是現實是,只有名字,別人也還是不知道「你」是「誰」
要知道一個人是誰,是由社會來定義的
別人要知道你的
身份
、
地位
(這我們先不談)、
角色
、
人格特質
,才能對「
你是誰
」下判斷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9:51 AM
這種「社會定義你是誰」的狀況,如果以微觀/行動者的角度,會比較難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是某種身份、角色,或是人格特質是如何形成的,畢竟,我們只觀察個體而已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9:55 AM
但是當我們把視角、觀察的角度ZOOM OUT(鏡頭拉遠)一點,我們似乎會看到什麼...他跟其他類似的個體具有相同的特性、或是他跟其他個體有社會關係,或是個體似乎屬於某個群體...?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0:02 AM
如果我們把視角拉到巨觀的社會層面,我們似乎可以很輕易的注意到,啊,那個群體就是
家庭/家族
、
機構或社區
、
族群
一個個體包含在不同群體中,或者說,一個人一生中在不同場域同時參與了不同的群體,讓他自己成為不同群體的一份子
(這邊先排除虛擬社群跟其他非典型的社會群體)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0:09 AM
這些群體是怎麼來的?社會學家定義了許多「群體之所以為群體(這些個體為什麼可以劃分在一起)」的判斷標準:血緣構成了家族家庭、朋友或愛情構成了情侶、地緣關係住在一起的人形成社區、或是職業工作機構如學校與公司等,也變成典型的群體定義與社會關係的重心論點:
社會連帶
與
社會關係網絡
不過這篇的重點不是要講這個(靠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0:18 AM
透過
社會連帶
與
社會關係網絡
的判斷,我們幾乎可以劃分出這幾種群體(甚至是團體、組織),而各體就是隸屬於此/被包含在裡面/身為一份子
→家庭/家族(以血緣、文化認同為主)
→機構/學校/公司(以職業工作等為主)
→社區(以地緣、產業、或是種族為主)
→族群(文化、語言、農業、服飾、種族、認同等,包含最大)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0:24 AM
這些群體所擁有的歷史、資源、文化、教育、信仰、語言等等等,都影響了群體中的每一個個體,形成了你的想法、看法、觀點與對別人的概念...以此建立了你的人格特質
而個體在群體中的互動,也漸漸決定了你的
身份
、
地位
(先不談)與
角色
,也就是剛剛講過的:「
社會(群體)定義你是誰
」概念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0:30 AM
別人/陌生人要對「你是誰」下判斷,就得知道「社會(群體)定義你是誰」,所以實際上,別人是透過「你是哪個群體」來「
想像
」「你是誰」,才能知道你是誰!
可以再回去看一下
社會想像
那篇來想一想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0:36 AM
主張
社會群體
想像觀點的人,會這麼說: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0:37 AM
主張個體觀點的人,會這麼說: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0:46 AM
群體雖然由不同方式與連帶與社會網絡組成,我們總會假想群體中共享類似的價值觀或是道德觀...但現實是,
群體中的個體,對群體本身的想像、或是個體想法之間的差異度,其實非常大
當社會失序/個體失序行動出現時,這兩者的觀點會面臨
群體內
與
群體外
對你的群體的不同評價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0:53 AM
【在群體內】
→主張
個體觀點
的人會覺得:天啊,別人是別人,我是我,為什麼要把我跟別的個體做連結呢?我不是他啊!
→主張
群體觀點
的人會覺得:天啊,我的群體中居然有別人做出這種事,我跟他是同個群體的一份子,我該不會也是種人吧?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1:03 AM
【在群體外/其它群體】
雖然說別人是透過「你是哪個群體」來「想像」「你是誰」,但同時,也表示別人也會透過除了你之外的個體是怎樣,來想像「你跟你的群體」...畢竟(
刻板印象
其實就是最基本人類建立群體想像的方法之一...所以,
發生失序行為時,人們會以此偏概全的判斷你與你的群體
,這整個過程幾乎是自然而然的...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1:06 AM
【在群體外/其它群體】
然後又因為別人/人們不可能完全知道某社群體中的個體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更不可能知道群體中失序的個體與其他個體之間的社會連帶/關係網絡...如果這個失序行為對其他個體/其他族群傷害風險很大,人們便會採取「一桿子打翻一船人」的態度,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或是,想辦法離開類似群體或聲稱跟自己沒關係...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1:13 AM
這時候,如果要針對群體中失序的個體做出解釋、研究、或甚至阻止下一次產生,群體中不同觀點的個體思考的方向不同,就會導出不同的結論、做出不同的行動...到底是個體自我約束就好呢?還是要考慮整個群體對個體的約束呢?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1:18 AM
對於這個問題,要回到台灣社會學、台灣文化、台灣史來探討,也許我們可以慶幸,我們大部分的人不是社會學專門,所以這個棘手的問題丟給社會學者研究就好
跟我們無關
(喂),然而,當不同的觀點碰撞的時候,也許我們應該轉過頭去,看一看我們與其他個體、群體之間的社會關係,是否形塑或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呢?我的觀點真的沒有矛盾嗎?還是矛盾才是社會的常態呢?
先這樣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1:20 AM
開
飯
放回應,先去吃飯飯
九命
@pleasegivemeabluerose
Wed, Jun 20, 2018 11:32 AM
嗚,這樣我應該是偏向個體主義。(舉辦雙性戀聚會多次,參與兩次同志遊行志工,深刻感受到群體內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的生命故事都是不同的。)
黑田@西西弗斯
@z1022001
Wed, Jun 20, 2018 12:00 PM
從群體貼標籤我記得是刻印在基因裡的本能
偏偏在這個變數太多的資訊時代上派不上用場
人又懶得去(亦或是被忙到不想去)多觀察思考一個人
於是就只能拿落後時代的方法來給敵我做分類
造成了這個滿是偏見與歧視的時代…
黑田@西西弗斯
@z1022001
Wed, Jun 20, 2018 12:03 PM
可是這東西畢竟還存在基因裡
必須做點什麼,也就是切割
個體觀點:我不是他們那一派的
群體觀點:他不是我們這一派的
兩個都很眼熟嘛…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2:05 PM
redqcat
: 是的,
有時偏向個體主義的人,在很多狀況中會傾向尋求群體的認同,這也是社會學者探討「社會/群體之於個體」的基本命題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2:12 PM
黑田@西西弗斯
: 嗯…基因並不完全決定一個個體在社會中的評價。
很多時候,人們是透過社會行動來定義自己與讓別人定義自己…如果全部推給基因,會把個體推到支持某個極端主張,比如:優生學與種族優越論,這覺對不是現在的我們樂見的…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2:17 PM
錯字→“絕對”
然後,呃,人們忙或懶或許比較不可能去觀察思考一個人,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有錢有閒就能完全理解一個人…就像我只知道你跟我是噗浪的使用者,其他我們彼此一無所知
黑田@西西弗斯
@z1022001
Wed, Jun 20, 2018 12:18 PM
喔不是不是,我是指
用群體來給成員貼標籤
這個行為是存在基因中的本能
就像人分不出狼群內的狼的差異
可是知道狼群是有危險的
所以認知簡化被刻印到基因裡
可以讓
狼群=危險
的認知簡單的建立起來
於是人就習慣貼標籤了
黑田@西西弗斯
@z1022001
Wed, Jun 20, 2018 12:20 PM
因為以前的環境沒有現在複雜
不需要去檢視狼群裡的狼有沒有敵意避開就是了
可是人類不能這樣啊…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2:21 PM
黑田@西西弗斯
: 我使用的詞彙是「
刻板印象
」,「貼標籤」這個用詞在社會學討論中,比較偏向「
汙名化
」的意思,如果有歧義,還請參考我這個噗的定義
@kellerlin - [時事]當你聽到刻板印象(stereotypes)、偏見(prejudice)...
kellerlin
@kellerlin
Wed, Jun 20, 2018 12:36 PM
黑田@西西弗斯
: 可是月月很可愛欸
(--離題--)
@kellerlin - [現實小劇場]A:「狼性狼性的講,我記得狼很可愛,不是什麼嗜血生物啊..."嗜...
kellerlin
@kellerlin
Thu, Jun 21, 2018 3:04 PM
[哭]過了幾天心情還是不美麗所以來增加一下難度(屁啦!)
當我們用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某族群,而這族群剛好是以性別分群時,我們的想像、我們的行動、我們對於個體與群體的看法,就會影響社會結構的樣態...
社會學家對性別的不平等,做出了一針見血的觀察與評論
節錄自《見樹又見林》
kellerlin
@kellerlin
Thu, Jun 21, 2018 3:14 PM
備註
:原文並沒有劃紅線跟劃黃線,這部份是我加上去的。
然後我把書中一些種族與其他族群的舉例段落先拿掉,僅留強調性別的部份
這本書每一次看都讓我忍不住一直劃線然後在旁邊表達我對作者中肯到不行的塗鴉跟髒話
塗鴉一時爽,掃描火葬場
kellerlin
@kellerlin
Thu, Jun 21, 2018 4:23 PM
不過要理解《見樹又見林》的講法,還必須等到建立
社會行動與社會結構
的概念(以後也許有機會講到吧…總之先貼出來),才不至於把這段話簡單/單純解釋成「刻板印象」或是「以偏概全」…我們必須承認,這社會不平等不但存在、而且其實比想像中還要細膩地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那個群體都因此受到不等的傷害…
kellerlin
@kellerlin
Thu, Jun 21, 2018 4:23 PM
(企睏)
載入新的回覆
「發生命案後指稱某些群體帶來高風險/應該負責任,這是滑坡、地圖砲嗎?」
其實,這個命題,社會學有一點點點見解,希望提供給大家思考
備註1:這篇重心先排除社會階層/階級,結構概念只講一點點,先說抱歉orz
備註2:泛用各家學說,也歡迎自由推薦入門讀物
#社會群體 #0.05學分 #超簡易科普 #為所有逝去的生命哀悼
這篇來講,解釋人如何在社會中運作的其中一種概念與觀點:群體
(
冷知識:「社會學」也可以叫做「群學」喔~)你知道你是誰,可是你要怎麼告訴對方「你是誰」呢?
要知道一個人是誰,是由社會來定義的
別人要知道你的身份、地位(這我們先不談)、角色、人格特質,才能對「你是誰」下判斷
一個個體包含在不同群體中,或者說,一個人一生中在不同場域同時參與了不同的群體,讓他自己成為不同群體的一份子
(這邊先排除虛擬社群跟其他非典型的社會群體)
不過這篇的重點不是要講這個(靠→家庭/家族(以血緣、文化認同為主)
→機構/學校/公司(以職業工作等為主)
→社區(以地緣、產業、或是種族為主)
→族群(文化、語言、農業、服飾、種族、認同等,包含最大)
而個體在群體中的互動,也漸漸決定了你的身份、地位(先不談)與角色,也就是剛剛講過的:「社會(群體)定義你是誰」概念
可以再回去看一下社會想像那篇來想一想當社會失序/個體失序行動出現時,這兩者的觀點會面臨群體內與群體外對你的群體的不同評價
→主張個體觀點的人會覺得:天啊,別人是別人,我是我,為什麼要把我跟別的個體做連結呢?我不是他啊!
→主張群體觀點的人會覺得:天啊,我的群體中居然有別人做出這種事,我跟他是同個群體的一份子,我該不會也是種人吧?
雖然說別人是透過「你是哪個群體」來「想像」「你是誰」,但同時,也表示別人也會透過除了你之外的個體是怎樣,來想像「你跟你的群體」...畢竟(刻板印象其實就是最基本人類建立群體想像的方法之一...所以,發生失序行為時,人們會以此偏概全的判斷你與你的群體,這整個過程幾乎是自然而然的...
然後又因為別人/人們不可能完全知道某社群體中的個體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更不可能知道群體中失序的個體與其他個體之間的社會連帶/關係網絡...如果這個失序行為對其他個體/其他族群傷害風險很大,人們便會採取「一桿子打翻一船人」的態度,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或是,想辦法離開類似群體或聲稱跟自己沒關係...
跟我們無關(喂),然而,當不同的觀點碰撞的時候,也許我們應該轉過頭去,看一看我們與其他個體、群體之間的社會關係,是否形塑或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呢?我的觀點真的沒有矛盾嗎?還是矛盾才是社會的常態呢?先這樣
飯放回應,先去吃飯飯偏偏在這個變數太多的資訊時代上派不上用場
人又懶得去(亦或是被忙到不想去)多觀察思考一個人
於是就只能拿落後時代的方法來給敵我做分類
造成了這個滿是偏見與歧視的時代…
必須做點什麼,也就是切割
個體觀點:我不是他們那一派的
群體觀點:他不是我們這一派的
兩個都很眼熟嘛…
有時偏向個體主義的人,在很多狀況中會傾向尋求群體的認同,這也是社會學者探討「社會/群體之於個體」的基本命題
很多時候,人們是透過社會行動來定義自己與讓別人定義自己…如果全部推給基因,會把個體推到支持某個極端主張,比如:優生學與種族優越論,這覺對不是現在的我們樂見的…
然後,呃,人們忙或懶或許比較不可能去觀察思考一個人,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有錢有閒就能完全理解一個人…就像我只知道你跟我是噗浪的使用者,其他我們彼此一無所知
這個行為是存在基因中的本能
就像人分不出狼群內的狼的差異
可是知道狼群是有危險的
所以認知簡化被刻印到基因裡
可以讓狼群=危險的認知簡單的建立起來
於是人就習慣貼標籤了
不需要去檢視狼群裡的狼有沒有敵意避開就是了
可是人類不能這樣啊…
當我們用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某族群,而這族群剛好是以性別分群時,我們的想像、我們的行動、我們對於個體與群體的看法,就會影響社會結構的樣態...
社會學家對性別的不平等,做出了一針見血的觀察與評論
節錄自《見樹又見林》
然後我把書中一些種族與其他族群的舉例段落先拿掉,僅留強調性別的部份
這本書每一次看都讓我忍不住一直劃線然後在旁邊表達我對作者中肯到不行的塗鴉跟髒話塗鴉一時爽,掃描火葬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