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
新新
新的這篇評作者,寫得短,但短短的很好看啊!推文回覆的部分也很好看(雖然我不太懂在台灣文學霸主的文章下面講說台灣作品大不如哈利波特與東方快車謀殺案是希望得到什麼回應)
新新
朱天文:
長期與侯孝賢合作編劇,她好在為文造景,文字是她強項,但多了有時太過。《世紀末的華麗》等一系列短篇還行,三十歲再來讀會有不同想法;而《荒人手記》承她一貫思考,有時,朱天文的小說太過急躁,急於描述或處理當代議題,以至於失了沉穩,讓她的小說成為獨立的「美感產品」,卻少了立基點,失了優雅。
新新
舞鶴:
怪就怪在他小說裡所有事都是「性」的隱喻。連島嶼雨季洪水曝洩而下都可以是牧師娘跨間的流水,或大鳥狂人在傘兵經驗中出了意外落在海上自己游回來,都要對家族每個爆菸連連的長輩大喊:「我是自己『幹』回來的」;他的〈悲傷〉回應的是想把「台灣連翹」剪掉的家族,卻在剪掉的瞬間隔壁的主角跑來搶走鋸子把鋸子剖進自己的肋骨間,同時伴著家族裡少女的初經。這樣的場面轉折了「台灣」與「家族」之間在性與傳承的關係,是舞鶴把他大部分小說的角色寫成廢物的起點: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無處容身。所以〈悲傷〉、〈拾骨〉、〈逃兵二哥〉等都是廢物。廢物也常是在世上存活,一邊笑著自己不自量力一邊又苟且的賴活著,且攀附著「性」這件事:人生而在世,都從這件事得到快樂與探底的悲傷。
新新
^沒看過舞鶴,但這段寫得好精彩啊
新新
推 lmf770410: 請問邱妙津如何?

很好,有讓人心碎的能力;但有些人會覺得很煩就是了。
新新
推 caffpetiy: 在娛樂產品越來越多的年代 文學發展只會越來越艱辛

我同意。不過,文學跟娛樂之間的關係要再釐清;曾經是娛樂不代表以後只能是娛樂。
娛樂也不一定是和文學相互競爭的概念。但很可惜的是,現狀是這些也沒有被界定清楚就是了,所以文學處於一個對自身曖昧不明的迷惑狀態。
新新
噓 ntupeter: ㄣˇ 一個外省作家都沒有 真是好棒棒
→ ntupeter: 原來他們都不是台灣人了

朱家姊妹跟張大春如果知道你說他們不是外省人,他們應該不會很高興。
新新
^ XDDDDDD
新新
新新
童偉格、李昂、駱以軍、袁哲生的幾段也都超級棒,好希望也有人用這樣的筆調寫一輪年輕的台灣創作者喔。
新新
到當代,小說可以做什麼。基本上在各項功能被切分開來之後,我們得到了一個古怪的對立項:「純文學/大眾文學」。

這個對立項非常不精準的原因在於,它無法說明它們自身有什麼截然二分的內涵,可以區辨彼此。最多只是就「娛樂性」或「內涵」這種含糊籠統的詞彙分辨彼此的方向,但這仍
無法解釋同時被視之為「純文學/大眾文學」的某些作品,在巨大的熱銷之中同時又被歸入文學史之中的現象。

這種在當代發生的出版-文學現象,坦白說不是很健康,也同時誤導讀者這種純然兩極的區分,是一種可以不互相干涉的、消費分流的現實。
新新
總之,拉拉雜雜零零碎碎說了一堆(本文其實本來還會再長一倍),重要的其實一直都是小說要有人讀。台灣一直都有文學--在它還未消失之前。
新新
新新
忍不住想轉這噗看來的這推

「所謂台北國際書展就是讓出版社跟作者親眼見識到漫畫與輕小說的強大勢力,而普遍的民眾卻依然覺得漫畫和輕小說是閒書,或認為電競選手會吸毒,都不知道電競選手的體能訓練與反應能力可能都跟職棒選手一樣的要求了。」
米果MIMIKO on Twitter
新新
我沒有從噗頭的文章裡面看到增加文學/大眾文學對立的意思,但「閒書」這個詞長存家長之心(至少我的家長,長大真好)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