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3:20 PM
Sat, Nov 11, 2017 4:30 PM
2
紅盒子 Father (2017)
2017 金馬影展TGHFF | 紅盒子 Father
明晚(11/12)七點在龍山寺艋舺公園有演出呦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3:31 PM
想推薦,但不確定從何置喙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4:20 PM
《紅盒子》特映 台布袋戲國寶故事搬上螢幕 - 大紀元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4:20 PM
楊力州新作《紅盒子》 金馬影展世界首映 - 大紀元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4:35 PM
「一門藝術在逐漸崩壞,我們能怎麼幫助一個文化能再站起來,或只是看著它消逝。」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4:37 PM
我真的資訊量太大就沒辦法把話說好,還是當作隨寫好了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4:41 PM
預告剪得不太好,我是一個選片主要依據預告而非簡介的人,當時看完簡介後再看預告,反而因為預告降低了選這部片的欲望,不過幸好還是有去看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4:47 PM
噗內附上的兩篇文章,一篇的口吻過於樂觀,另一篇則過度省略
看完電影會知道,其實不等於電影,甚至第三篇的金馬映後座談,也不屬於電影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4:53 PM
電影用一個很感性的方式去說,去呈現各個至今無解的困境
是陳錫煌對李天祿的,是導演避而不談的接到李傳燦手上的亦宛然的,是大弟子的,是二弟子的,是軒社的,是樂手的,是台語的,是布袋戲的,是面臨創新的傳統的,是民俗藝術的,是文化層面的,這些困境有些是沒落,有些是沒人可說,最主要的,這些困境都繫在陳錫煌之上,是他的,又不只是他的,是政府的,是台灣的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4:57 PM
也許是因為如此,亦宛然第三代傳承人(李俊寬)才會在金馬映後座談底下直言:「刻意跳過歷史與理性的必然脈絡,偏狹的以異姓父子的觀點來陳述,嚴重偏離了事實。」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4:59 PM
那是他的立場,同時也不是陳錫煌的,或楊力州想討論的
在眾多題材中選擇出聚焦的部分,我認為這個平衡點是電影最成功的地方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5:02 PM
金馬映後座談的整理文稿有一部分我很贊同:
「在提問環節中,也有觀眾發問,現在觀眾越來越難聽懂傳統布袋戲口白,能否透過字幕幫助觀眾理解。陳錫煌則回應,布袋戲的表演中,需要透過前場後場互相配合,對於表演當下的節奏、技藝表現,是字幕無法趕上的。」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5:08 PM
觀影中有好多次布袋戲演出片段讓我忍不住想鼓掌,但是不行,電影只在映後鼓掌,讓我有鼓掌衝動的掌聲是獻給過去的布袋戲演出現場的,而不是此刻的電影的,所以我不能,就像陳錫煌回答觀眾時是用稍微口齒不清的台語,而不是文稿清晰的中文書面語,陳錫煌回答的口氣很有趣,而文稿給的是富有條理的重點,這種臨場感不是經過處理後還能真實感受的,就像電影中的布袋戲演出片段也不是觀看布袋戲現場時的感受,如果同樣都感受到細膩,也是不同方向的細膩,而許多的現場,許多的當下都不是隔空能投遞的。記者的新聞稿不能讓你看見電影,金馬的映後座談也不能屬於電影。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5:11 PM
布袋戲有配樂,電影中的布袋戲又有一層配樂,這是屬於電影的操作。一般人是沒什麼機會看布袋戲的操偶師赤手操偶的,這也是屬於電影的,電影處理了很多的素材和很多的情感,這種處理是屬於導演的,這個視角是他眼中的布袋戲的,他想給觀眾看的,是用一種很盡力,很溫柔的方式在給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5:14 PM
其中有一段是大弟子在發表感想,然後畫面跑「六年後」,讓大弟子回到攝影棚,牆上投影出這個「六年後」以前的畫面,讓他看,然後電影拍他邊看用保溫杯喝水的畫面,電影操作的這個時間的差距,和大弟子觀賞後你明顯可以看到他心中正在產生某種感受,的這個處理,讓我覺得很驚訝,又很難過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5:15 PM
因為我覺得時間這種東西是不能被忽視的,因為時間底下的東西有那麼多,是不能被六年後三個字所掩埋的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5:15 PM
但是在不知情這些歷史的人眼中,在我的眼中,六年的日子就是只能用「六年後」在述說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5:18 PM
讓觀眾看這個六年後正在觀賞六年前影像的那個影像,那個攝與被攝/鏡內與鏡外的處理很精心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5:30 PM
另外一段讓我很難忘的是陳錫煌的弟弟李傳燦過世,等於他們這三位大師級別的人物中只剩下一位,那甚至不姓李的人,但要論傳承,他卻不算作得最有聲有色的那個,因為還有人會把他當成亦宛然的影子,會唸錯他的名字。在披麻帶孝的畫面中,李俊寬站在那裡,一晃而過。後來回家後陳派私下討論亦宛然怎麼接,陳錫煌不能在弟弟死後就馬上接亦宛然吧?要李俊寬他們自己說大伯可以回來、要主動接他回亦宛然他才能接啊,眾人七嘴八舌,陳錫煌沒有說話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5:45 PM
後來,陳錫煌找了以前的好友一起演出,三桌大師級的老人家聚在咖啡廳大聲聊天,喝紅茶,桌上擺著鬆餅,演出過後,自己扛著樂器走。接著不久,其中兩位過世了,那是被接走了,陳錫煌用台語平淡的說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5:52 PM
昨天為了畢製去軒社訪談,社長說了很多以前的榮況,唯獨不太提及的是現況,訪了兩小時下來我幾乎對現況資料沒什麼把握,他說出一場陣要花的錢包含車馬、茶水、吃飯、菸酒、衣服、住宿,都是一團一團在扛,幾十幾十萬在付,政府補助你幾萬塊,還付不起被管理委員會檢舉噪音的罰鍰,這哪裡夠?泛黃牆面上裱框的,還新新的民俗藝術文化團體申請證,疊在二十幾年前的競賽獎狀冠軍上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5:52 PM
時代正在被摳落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5:59 PM
紅盒子裡隨身攜著田都元帥,和架起來的磚紅戲棚的意象不謀而合,李天祿什麼都沒有留給陳錫煌,另起爐灶了,但是陳錫煌的價值觀還來自於他,他提的紅盒子,有神,有戲,有他的手在裡面飛舞著。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6:00 PM
--------------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6:03 PM
一刷的感想大概是這樣,好像又含糊不清了
明年四月上映要再看一遍
提醒自己要帶衛生紙 我哭得妝掉光光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6:29 PM
補李俊寬看片花的心得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6:31 PM
補專題訪問
【鏡相人間】異姓的父子 - 鏡週刊
【鏡相人間】叛逆哪吒 - 鏡週刊
【鏡相人間】一輩子的對手 - 鏡週刊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6:38 PM
其實我覺得這是一部用陳錫煌當作縮影去看社會價值和民俗文化改變的電影,但為什麼楊力州除了送賀禮與喪葬沒有再著墨描述兄弟情,有什麼考量,或者是加了以後會不會在(父與子、師與徒之間)傳承的主題下失焦,還是可以豐富電影的格調,我不知道,但也許李俊寬這種反應正是父執輩與子執輩立場與權威不同的驗證
隊啦隊啦
@coqrella
Sat, Nov 11, 2017 9:26 PM
發現自己把競賽冠軍獎狀打成競賽獎狀冠軍/榮景打成榮況
對於容易思緒錯亂的人真的需要噗浪新增更改回覆的功能
隊啦隊啦
@coqrella
Sun, Nov 12, 2017 3:50 AM
也許因為每個人心中經歷過的磨難程度都不同,才使得換位思考是一件特別不容易的事
載入新的回覆
看完電影會知道,其實不等於電影,甚至第三篇的金馬映後座談,也不屬於電影
是陳錫煌對李天祿的,是導演避而不談的接到李傳燦手上的亦宛然的,是大弟子的,是二弟子的,是軒社的,是樂手的,是台語的,是布袋戲的,是面臨創新的傳統的,是民俗藝術的,是文化層面的,這些困境有些是沒落,有些是沒人可說,最主要的,這些困境都繫在陳錫煌之上,是他的,又不只是他的,是政府的,是台灣的
在眾多題材中選擇出聚焦的部分,我認為這個平衡點是電影最成功的地方
「在提問環節中,也有觀眾發問,現在觀眾越來越難聽懂傳統布袋戲口白,能否透過字幕幫助觀眾理解。陳錫煌則回應,布袋戲的表演中,需要透過前場後場互相配合,對於表演當下的節奏、技藝表現,是字幕無法趕上的。」
明年四月上映要再看一遍 提醒自己要帶衛生紙 我哭得妝掉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