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Sun, Nov 5, 2017 10:14 AM
Mon, Nov 6, 2017 3:57 PM
131
37
【不敢在阿鏘噗上造次拉回自己噗上講】
[阿鏘 u-x-] [廢] 隨著各種化石證據出土和科學研究,蛇頸龍不但...
看起來大部分的人似乎都沒有類群(taxon)的概念呢。
其實要回答蛇頸龍是不是恐龍、魚龍是不是恐龍、魚龍是不是爬蟲類、恐龍是鳥類還是爬蟲類,這些問題都要從「類群」是什麼開始講。
掰噗~
@baipu
已經
Sun, Nov 5, 2017 10:14 AM
問倒我了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Sun, Nov 5, 2017 10:19 AM
首先,「恐龍」是一個「類群(taxon)」。
一個「類群」必須要是「
一個共同祖先的所有子孫
」。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Sun, Nov 5, 2017 10:25 AM
以這張圖來講,「B、C、D」是一個有效的類群,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祖先「ㄆ」,且「B、C、D」已是ㄆ的「所有子孫」;「C、D」也是一個有效的類群,因為他們有共同祖先「ㄇ」,且「C、D」已是ㄇ的「所有子孫」。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Sun, Nov 5, 2017 10:29 AM
那,「A、B、C」是有效的類群嗎?
不是。因為A、B、C最近的共同祖先是ㄅ,而「A、B、C」並沒有包含「ㄅ的
所有
子孫」(漏了D),所以
「A、B、C」不是一個有效的類群
。
同樣的道理,「A、B」、「B、C」也不是有效的類群。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Sun, Nov 5, 2017 10:55 AM
(乾,找到了更好的圖改放這張)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來,魚龍、蛇頸龍和恐龍有共同祖先嗎?
有,但是若要形成一個有效的類群,則要把烏龜、蛇、蜥蜴這些其他的爬蟲類也算進去。
那,恐龍(包含鳥)有包括魚龍和蛇頸龍嗎?
沒有,因為恐龍和鳥已經是一個共同祖先的所有子孫了。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Sun, Nov 5, 2017 11:04 AM
現在回到那個噗底下的問題。
Q:恐龍似乎也和爬蟲不同,是比較接近鳥類的生物?
A: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因為
爬蟲類若要形成一個有效的類群,則應該把鳥類也算進去。
從上面那張圖可以看出,
現行的爬蟲類其實不是一個有效的類群
。若要把一個共同祖先的
所有
子孫都算進去的話,則
鳥類也應該屬於爬蟲類。
所以說,恐龍比起其他爬蟲類,確實和鳥類比較接近,但恐龍也是爬蟲,鳥類也是爬蟲,大家都逃不出爬蟲類的網羅der~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Sun, Nov 5, 2017 11:08 AM
Q:恐龍是爬蟲類跟鳥類中間的環節?
A:這個說法不太對,因為恐龍也是有很多分支的,只有一小部分的恐龍演化成了鳥類。我們可以說那一小部分的恐龍是鳥類的祖先,但不是所有恐龍都是鳥類的祖先。
而且,就如上面所說,「爬蟲類」作為一個有效的類群是包含了恐龍和鳥類的,所以這個句子本身邏輯也有點小問題。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Sun, Nov 5, 2017 11:11 AM
Q:魚龍/蛇頸龍是恐龍還是爬蟲類?
A:
是爬蟲類
,但
恐龍也是爬蟲類。
所以這個問題本身也是有點邏輯上的小問題ㄉ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Sun, Nov 5, 2017 11:11 AM
===============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Mon, Nov 6, 2017 7:12 AM
(2017/11/6追加)
Q:恐龍應該從爬蟲綱裡獨立出來?
A:
可以,但是如果這麼做的話,「蛇和蜥蜴」、「烏龜」等等也應該從爬蟲綱裡獨立出來。
為了要形成有效的類群,你可以選擇把恐龍、鳥、鱷魚、蜥蜴、蛇通通歸給「爬蟲類」;也可以「恐龍和鳥和鱷魚」獨立一類,「蛇、蜥蜴、魚龍、蛇頸龍」獨立一類,「烏龜」獨立一類,這些都是有效的類群。
第一種方式是lumper的方式,也就是喜歡把東西堆成大類;第二種方式是spitter的方式,也就是喜歡把該獨立的都獨立。不管是lumper或splitter,只要遵守
一個共同祖先的所有子孫
這項原則,就都沒有錯。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Mon, Nov 6, 2017 7:16 AM
其實分類都是變來變去的,了解分類背後的想法才是重要der~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Mon, Nov 6, 2017 7:29 AM
Q:恐龍不是爬蟲類,因為腳長在身體正下方?(or恥骨方向不同等等)
A:這種說法其實有點倒果為因。如果你已經決定站在恐龍應該從爬蟲類獨立那派的話,基本想法也
不是「因為腳長在身體下方,所以恐龍不是爬蟲類」,而是「因為恐龍不是爬蟲類,所以腳長在身體下方」
。
這兩個句子看起來很像,其實背後的想法非常不同。分類學的目的是找出親緣關係,重現演化歷史,所以一切分類都必須以
自然的演化歷史
為依據,而非訂出一個人為的定義,再把自然界的生物套到定義裡面。
所以,「恐龍不是爬蟲類」是因為恐龍和爬蟲類在演化的歷史上系出不同源,「腳長在身體下方」、「恥骨方向不同」等等都是我們在拼湊演化歷史時採用的「
證據
」,而不是「恐龍之所以不是爬蟲類」的「原因」。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Mon, Nov 6, 2017 7:43 AM
(還是忍不住去原噗裡嘴了一下w)
ニセモノ科
@kaze_lupus
Mon, Nov 6, 2017 8:01 AM
路過想要發表一些意見~
我覺得「因為腳長在身體下方,所以恐龍不是爬蟲類」這句話大概是建立在鑑定的立場,不過站在親緣及分類的立場「因為恐龍不是爬蟲類,所以腳長在身體下方」這種因果句還是算微妙
要在分類上能夠導向明確因果關係的話,最多大概只能說「因為恐龍是恐龍,所以腳長在身體下方」,進而在親緣上討論跟其他爬蟲類群的關係,不過爬蟲類也是描述一個並系群的不完整的概念.....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想法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Mon, Nov 6, 2017 8:03 AM
ニセモノ科
: 感謝wwwwwww你的意見確實更精確一點
阿鏘 -x-
@chiangswork
說
Mon, Nov 6, 2017 3:37 PM
窩...窩可以轉到我那邊嗎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Mon, Nov 6, 2017 3:47 PM
阿鏘 -x-
: 好喔www
阿鏘 -x-
@chiangswork
說
Mon, Nov 6, 2017 3:52 PM
感謝
看到有興趣但超不懂的領域有淺顯易懂的解釋覺得好開心啊~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Mon, Nov 6, 2017 3:54 PM
阿鏘 -x-
: 不會~阿鏘這麼抬舉我也很開心XDDDD
阿鏘 -x-
@chiangswork
說
Mon, Nov 6, 2017 3:55 PM
可以不用叫大大啦真的 看噗首覺得怕wwww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Mon, Nov 6, 2017 3:57 PM
阿鏘 -x-
: 好...好,那我來改OAO
kuki
@kukilee
Tue, Nov 7, 2017 4:32 AM
跟來看解釋
我會有那樣的疑問是因為幾乎所有日本的博物館跟恐龍圖鑑最一開始都會先來介紹恐龍跟爬蟲類的不同,然後擺出那個髖骨照~~接著就說明這樣恐龍可以跑得比較快走得比較穩之類的。感謝噗主系統性的解釋讓我這個純人文訓練的人可以搞懂片段看圖鑑看不懂得細節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Tue, Nov 7, 2017 7:12 AM
kuki
: 不會,能幫到大家我很高興
00
@mit00
Thu, Nov 9, 2017 2:42 PM
我一直以為大家的祖先都是藍綠菌
00
@mit00
好奇
Thu, Nov 9, 2017 2:43 PM
這些爬蟲類的共同祖先是誰呢?
牙鳥♪極地海鸚鵡
@arctictern
Thu, Nov 9, 2017 2:46 PM
00
: 爬蟲類的祖先是兩棲類喔~
藍綠菌是最早發現的生物化石,但不是最早的生物喔~
00
@mit00
Thu, Nov 9, 2017 2:50 PM
謝謝解惑 感動
載入新的回覆
[阿鏘 u-x-] [廢] 隨著各種化石證據出土和科學研究,蛇頸龍不但...
看起來大部分的人似乎都沒有類群(taxon)的概念呢。
其實要回答蛇頸龍是不是恐龍、魚龍是不是恐龍、魚龍是不是爬蟲類、恐龍是鳥類還是爬蟲類,這些問題都要從「類群」是什麼開始講。
一個「類群」必須要是「一個共同祖先的所有子孫」。
以這張圖來講,「B、C、D」是一個有效的類群,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祖先「ㄆ」,且「B、C、D」已是ㄆ的「所有子孫」;「C、D」也是一個有效的類群,因為他們有共同祖先「ㄇ」,且「C、D」已是ㄇ的「所有子孫」。
不是。因為A、B、C最近的共同祖先是ㄅ,而「A、B、C」並沒有包含「ㄅ的所有子孫」(漏了D),所以「A、B、C」不是一個有效的類群。
同樣的道理,「A、B」、「B、C」也不是有效的類群。
從這張圖可以看出來,魚龍、蛇頸龍和恐龍有共同祖先嗎?
有,但是若要形成一個有效的類群,則要把烏龜、蛇、蜥蜴這些其他的爬蟲類也算進去。
那,恐龍(包含鳥)有包括魚龍和蛇頸龍嗎?
沒有,因為恐龍和鳥已經是一個共同祖先的所有子孫了。
Q:恐龍似乎也和爬蟲不同,是比較接近鳥類的生物?
A: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因為爬蟲類若要形成一個有效的類群,則應該把鳥類也算進去。
從上面那張圖可以看出,現行的爬蟲類其實不是一個有效的類群。若要把一個共同祖先的所有子孫都算進去的話,則鳥類也應該屬於爬蟲類。
所以說,恐龍比起其他爬蟲類,確實和鳥類比較接近,但恐龍也是爬蟲,鳥類也是爬蟲,大家都逃不出爬蟲類的網羅der~
A:這個說法不太對,因為恐龍也是有很多分支的,只有一小部分的恐龍演化成了鳥類。我們可以說那一小部分的恐龍是鳥類的祖先,但不是所有恐龍都是鳥類的祖先。
而且,就如上面所說,「爬蟲類」作為一個有效的類群是包含了恐龍和鳥類的,所以這個句子本身邏輯也有點小問題。
A:是爬蟲類,但恐龍也是爬蟲類。所以這個問題本身也是有點邏輯上的小問題ㄉ
Q:恐龍應該從爬蟲綱裡獨立出來?
A:可以,但是如果這麼做的話,「蛇和蜥蜴」、「烏龜」等等也應該從爬蟲綱裡獨立出來。
為了要形成有效的類群,你可以選擇把恐龍、鳥、鱷魚、蜥蜴、蛇通通歸給「爬蟲類」;也可以「恐龍和鳥和鱷魚」獨立一類,「蛇、蜥蜴、魚龍、蛇頸龍」獨立一類,「烏龜」獨立一類,這些都是有效的類群。
第一種方式是lumper的方式,也就是喜歡把東西堆成大類;第二種方式是spitter的方式,也就是喜歡把該獨立的都獨立。不管是lumper或splitter,只要遵守一個共同祖先的所有子孫這項原則,就都沒有錯。
A:這種說法其實有點倒果為因。如果你已經決定站在恐龍應該從爬蟲類獨立那派的話,基本想法也不是「因為腳長在身體下方,所以恐龍不是爬蟲類」,而是「因為恐龍不是爬蟲類,所以腳長在身體下方」。
這兩個句子看起來很像,其實背後的想法非常不同。分類學的目的是找出親緣關係,重現演化歷史,所以一切分類都必須以自然的演化歷史為依據,而非訂出一個人為的定義,再把自然界的生物套到定義裡面。
所以,「恐龍不是爬蟲類」是因為恐龍和爬蟲類在演化的歷史上系出不同源,「腳長在身體下方」、「恥骨方向不同」等等都是我們在拼湊演化歷史時採用的「證據」,而不是「恐龍之所以不是爬蟲類」的「原因」。
我覺得「因為腳長在身體下方,所以恐龍不是爬蟲類」這句話大概是建立在鑑定的立場,不過站在親緣及分類的立場「因為恐龍不是爬蟲類,所以腳長在身體下方」這種因果句還是算微妙
要在分類上能夠導向明確因果關係的話,最多大概只能說「因為恐龍是恐龍,所以腳長在身體下方」,進而在親緣上討論跟其他爬蟲類群的關係,不過爬蟲類也是描述一個並系群的不完整的概念.....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想法
看到有興趣但超不懂的領域有淺顯易懂的解釋覺得好開心啊~
可以不用叫大大啦真的 看噗首覺得怕wwww
藍綠菌是最早發現的生物化石,但不是最早的生物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