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大體老師
想一想,還是獨立噗好了。

我的十堂大體解剖課:他們是人,不是道具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終於看完了
有感動,也有感慨
掰噗~
原來如此 (p-wink)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以下節錄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因為華人普遍期待「保留全屍」的文化忌諱,早年供做解剖用的遺體來源極少來自自願捐贈者,多半都是路倒的無名屍,或是沒有親人的榮民遺體,這些遺體經過公告三天之後,若無人領回,才會分發到各醫學院做防腐處理。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因為體表及腸道內細菌的作用,一般來說,在溫度攝氏二十度左右,屍體的組織只要經過四十八小時,即會出現明顯的屍斑與氣味,當年大體老師的來源多半是無名屍,且絕大多數都是男性。他們被發現時,遺體的狀態可能就已經開始產生變化了,但在被發現以後,還要經過三天公告無人領回,才能分發到各大醫學院用作解剖教學,因此早期解剖教學防腐處理的遺體,很多時候情況都是不太好的。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用做大體解剖教學的大體老師,必須在去世後二十四小時內送來;用做模擬手術的大體老師,更須在八小時內就送來,就專業上,我瞭解這要求的必要性;但在情感上,卻覺得非常不忍。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想像自己至親若是過世,連一個簡單的告別式都來不及辦理,就得強抑痛失親人的哀傷,要冷靜下來處理捐贈事宜,聯繫、安排救護車,儘速把摯愛的家人身軀,一路顛簸送到花蓮,進行防腐處理或急速冷凍,然後,是長達一至四年的等待。這教人情何以堪?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我們希望學生們在大體解剖學這門課中,不只學到了解剖知識,更能學到怎麼待人處世;希望學生在解剖時,不只是把解剖檯上的身軀當做學習的「道具」而已,而是一個「人」,跟你我一樣,是個有喜怒哀樂、有故事的人。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早期我在其他醫學院擔任助教時,有時候不禁會有些憤慨,因為學生們只是把解剖檯上的大體老師當作學習工具而已,也許是為了掩飾緊張的情緒,也許是無心,學生偶爾帶著輕率的態度開起遺體的玩笑,毫無尊敬或感恩之心。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我受嚴謹的科學訓練,又從事解剖教學,按理說應該會很鼓勵親人捐出遺體,但因為擔任助教時在課堂上看過許多學生冷漠的態度,以及他們處理遺體的方式,當年我的母親想要簽署捐贈大體同意書時,希望我在家屬同意欄簽名,卻遭到我強烈反對。一想到我深愛的母親可能會這麼慘不忍睹地被「使用」,最後還像廢棄物一樣被隨便打包處理,我就心如刀割,這份同意書怎麼簽得下去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可以理解作者的矛盾
專業理性上該大愛捐大體
就感性層面,因為親身經歷大體被「使用」的真實狀況,當然不忍心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大體老師經血管注射福馬林以後,要放置在遺體儲存室長達三至四年才會啟用,也就是說,他們早在這些醫學生入學以前,就已經靜靜在學校裡等候了。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在大體解剖學課程開始之前,學校會舉辦一個正式的啟用典禮,邀請大體老師的家屬也一起來參加,提醒學生也承諾家屬:課程即將開始,我們將用心學習。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最後面那段與家屬的會面好感人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或許正因為這樣的安排,讓學生能有更深刻的「大體老師是『人』,而非『物品』」的意念,在解剖與對待上會更謹慎,以尊敬的心態對待之吧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還有,真覺得能夠解剖、會操刀的人很厲害
我不行
光想像就覺得雞皮疙瘩
所以從沒想過要走醫生甚至護士的路
𝓢𝔂𝓵𝓿𝓲𝓪💞
尤其在這個醫療環境那麼差勁的社會,還有人願意走這條路,真的該敬佩與感謝才是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