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地標「五月廣場」,每逢周四都有一群戴著白色頭巾的母親們,高舉著白布條,呼喚著自己在軍政府獨裁期間(1976-1983),那些因為發表異議而從此「被消失」的孩子們——她們被稱為「五月廣場母親」(Madres de Plaza de Mayo),自從1977年開始,五月廣場母親都是阿根廷轉型正義與歷史究責呼籲的核心團體,但「母親們」的領導人博娜芬妮女士(Hebe de Bonafini)16日卻遭到阿根廷檢調,以「侵吞公款」等貪腐罪名正式起訴,一場關於民運墮落或政治迫害的爭論,自此讓阿根廷輿論全面沸騰。』 逮捕那位人權之母:阿根廷「五月廣場母親」的貪污黑幕?
「事件的遠因是長期以來穆斯林群體對印度中央政府的不滿,有分離主義者要求獨立或與巴基斯坦合併,這當然無法為印度所接受,遂演變為積年累月的抗爭。於是印度中央政府長期大舉駐兵,不時實行軍事管制,更讓伊斯蘭群體仇視,反抗帶來龐大的經濟損失與人命傷亡,形成惡性循環。近因乃是去年年中,一位年輕的異議領袖瓦尼(Burhan Muzaffar Wani)遭政府軍擊斃,喚起青年世代的共鳴,開始上街抗議。群眾通常用石塊攻擊軍警,而軍警則以氣槍還擊,雖不會致人於死,卻會造成失明的永久性傷害。」 衝突悲歌:印度是否正在失去喀什米爾?
『然而,最有可能的解讀為〈波希米亞狂想曲〉是「默丘里對自身同性戀取向的告解」。從「序曲」部分開始,默丘里處在一種幸福與混亂交織的尷尬狀態(Is this real life? Is this just fantasy?),他逐漸發現自己對男性有感覺,對女性的慾望則減少,儘管他與最好的朋友瑪麗已經交往了六年,但他也開始與男性親密地來往。他討厭這樣的自己但無法克制,漸漸地感到內疚。』
『回顧歷史,社會對羅姆人的歧視可以追溯到英國都鐸時期(西元 1485-1603年),當時他們從法國初抵英國,英國人覺得這群人的皮膚黝黑,帶著濃濃的異國風情,以為他們從埃及來所以稱他們為「吉普賽人」。
1530年,英國國會通過埃及人法,開始驅逐所謂的「埃及人」,這項法案也把吉普賽人視作罪犯。1547年,英王愛德華六世頒布法令,把吉普賽人都關起來當成奴隸。幾年後,英國更對吉普賽人下達了死刑令,當時只要是吉普賽人只有死路一條,和吉普賽人扯上關係也很危險。』
也就是說,巴干達從一名戰場上的童兵「轉型」為拳擊手——友誼俱樂部目前的33名成員中,大部分曾經也是童兵。但現在,他們的口號是:為和平打拳。』
逮捕那位人權之母:阿根廷「五月廣場母親」的貪污黑幕?
衝突悲歌:印度是否正在失去喀什米爾?
這些工具來自來自和美國 NSA(國家安全局)有著說不清道不明關係的駭客團隊——方程式組織(Equation Group)。而很多證據都表明,方程式組織就是 NSA 旗下用來進攻全世界重要目標的「駭客特種兵」。』
法國加萊難民營紀實──目睹一群在崖邊的人
其次,如果「允許反悔空間」是指事後的反悔會構成當初的同意失效正當的效力,那麼引申的理論後果,便是指當初的性關係是不合意,所以其中一方侵害了另一方的性自主,或者被反悔的一方至少在道德上犯了錯誤。然而,為什麼僅當一方事後反悔,就能構成恰當的理由說明另一方在道德上是做了錯誤的事,甚至是嚴重到是侵害對方的性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