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shed水母
原來定義分歧真係好恐怖。這裡不是說那些「字詞」的定義,而係更深層的,例如你覺得怎麼樣的「感受」,係屬於「我想做的事」的感情。畫界的方法不一樣,整個感情世界的構成根本就差很大了……再下去整個價值觀根本就不是建立在「同一個世界」裡……

f♨ushed水母
最近十年比較好多不同愛好不同階層不同性格的人,發現我一直以來都沒發現我在這方面「畫」得很特殊。原來正常人會「這東西很吸引我的注意力」又「引起我正面感情」高機率直接畫為「我想要得到」的東西,而我會先分析「是什麼吸睛」和「是什麼元素令我有正面感受」,然後再審視「是否真的有實用價值」,最後再「代價是否過高」,才決定是不是「我想要得到」……用很梗的說話來說我系統定義中的「欲望」幾乎係有大量理性參與生成的。

f♨ushed水母
再看看那些天生有強烈藝術傾向的,高機率不接受我這種「欲望」係「欲望」orz而我當然亦無法接受這種感情反射定義很重的「欲望」……之前跟一個音樂人(這裡應該無人識的)討論,我(自以為)幽默地說:「其實我有身分認同的問題,我有時會覺得自己似AI多過似人」對方直接吐糟:「你根本就是人工智能」。

f♨ushed水母
老實說最近一堆關於自動駕駛系統的道德研究真的超中槍。統計裡好多人都老實承認自己不會買道德水平高的自動駕駛系統做自己座駕,會買自私的(寧撞死一堆人,都要保全車內乘客),符合心理學一直以來的人性研究結果……所以科學家的結論就係「靠政府監管啦」。聽完我即刻在心裡打了兩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