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16003_miyako
今天晚上去看了我在臺灣最喜歡的南管樂師王心心的表演(對我就是喜歡這種聲音比如日本我最喜歡的是梅吉小姐),從「豔歌行」就喜歡她,但今天看到她表演時依然覺得很舒服,卻好感嘆......所謂南管儀式化精緻化風格化這樣的做法難道是唯一且必然的出路嗎?我們是在聽音樂還是在消費品味?
FT16003_miyako
難道沒有人覺得一直端東西出來,對於聽音樂是很干擾的一件事嗎?心心那麼好聽的聲音就夠了頌鉢也配得不錯但一定要唱頌OM是要顯示什麼宗教修行的氛圍嗎?心心的聲音我都聽不清楚了......不覺得對於聽者想要聽唱歌的聲音來說很困擾嗎......
FT16003_miyako
後面的觀眾居然還說什麼南管有禪修的境界在裡面......當你嘛好了拜託以前人家在唱陳三五娘益春留傘還是七子戲的時候是有多禪修啦!以前藝妲在唱時也沒有人這樣說吧?附庸風雅也不用這樣......(碎念)
FT16003_miyako
我們在茶行二樓聽南管也是聽得好好的好咩?
*AtAlAntA*
這是台灣傳藝創新or轉型一直會遇到的一個狀況。演出者很怕舞台乾掉、觀眾覺得無聊就不賞光,所以得想一些花俏的東西來包裝,最後搞的重點都不見了。而台灣的觀眾的確多半也喜歡比較熱鬧的演出。所以如果在小場地可以很單純,因為觀眾也很單純。但到了大場地就不是這樣了,一切壓力都變大的情況下,反而很難拿捏傳統的核心或是討好觀眾的中間點。
可樂灌溉的酪梨
茶行二樓?有記?
FT16003_miyako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