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n
每日一文 → §(四)從空間的阻礙到空間的粉碎 § 這個演講室位子只有兩三百個,還有很多人進不來。因為有位子,而有阻礙;位子在空間裡,有空間一定有阻礙。一般的觀念認為,空間一定是沒有阻礙的,空間就空間,怎麼會有阻礙?(摘自 法鼓全集→04-04《禪的生活》p.0251→禪與現代人的生活(6/7))
ctan
續上~ 法鼓全集→04-04《禪的生活》p.0251→禪與現代人的生活(6/7)~ 事實上,我們知道有空間,是因為有阻礙,才知道有空間;沒有阻礙,不是空間。這個演講室這麼小,怎麼知道它小?因為來的人太多,位子太少,所以覺得空間太小;因為有阻礙,所以有空間的感覺。
ctan
續上~ 空間存在嗎?空間是不存在的,而是我們人感覺有空間。為什麼?因為有阻礙,這是佛法的講法。因為空間有阻礙,則感覺空間有大小、距離有長短,這就是不自在。有空間存在,則不自在。人們覺得地球很小,我們到太空去,到太空去哪裡?到月球去,月球到哪裡?到火星去,到太陽系以外的星球去,到宇宙的深處遠處去。
ctan
續上~ 宇宙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有障礙,為什麼?我們本身就是一個阻礙。因為我們的身體佔空間位置,阻礙了空間,才感覺到空間的存在。由於有阻礙,所以我們要想突破空間是不可能的。要想超乎空間、征服空間、征服太空,都不可能,只能一步步地發覺阻礙到什麼程度。空間的位置從阻礙而產生,也從時間而產生。
ctan
續上~ 例如從甲地到乙地,雖沒有阻礙,卻花費了時間。坐上飛機,從美國到臺灣,天上沒有阻礙,可是一飛飛掉那麼多時間。這是時間告訴我們空間距離的存在,如果時間消失,空間就沒有。有一篇文章說,如果我們乘坐火箭,以超過光速的速度,飛向太空深處,則時間的感覺便近於零,而人可繼續生存。
ctan
續上~ 因此如果乘坐等光速的火箭,從很遠的太空轉了一圈回到地球,可能地球已不見了,我們這裡的人也早已不見了,可是他們還活得好好的,年紀輕輕地回來了。停止運動及快速的運動,均能使時間的感覺消失,時間消失時,空間的感覺也沒有。不過,空間的感覺消失並不等於我們要介紹的「虛空粉碎」。虛空粉碎,是禪的體驗或經驗。
ctan
續上~ 禪的體驗裡,有一個層次叫虛空粉碎、大地落沈。我們之所以會有煩惱、痛苦、矛盾、衝突,是因為有時間和空間的關係。在時間上,前念和後念的衝突,昨天的想法和今天的想法互相矛盾;在空間上,你和我,氣候和我,一切人、事、物和我,發生相應或相反的種種關係,而產生喜、怒、哀、樂的情緒,給我們帶來困擾。
ctan
續上~ 但我們可以從修行的方法,而達到忘記身、心以及所處的世界。首先不要理會聲色貨利的諸多誘惑,只管我自己個人,我的所作所為。再看看我正做的是什麼;再往內縮小,看我的心在想什麼;再把焦點縮小,看我正在想的那一個念頭,一直想下去。因為念頭停止在一點,時間即停止,空間亦不存在,對周遭的一切都很清楚,但不在乎;...
ctan
續上~ ...這一念前後的一切的一切,我都不想-不想過去,不想未來-即可沒有煩惱、困擾,身心自在,身體從舒暢而消失。因為你一直停止在這一個念頭上,最後這個念頭本身變成毫無意義,既然失去意義,這個念頭就不存在,這時身、心、世界都不存在,但有空曠、自在、無限的感受。通常修行修到這個程度已有成績,很多人認為到這程度已是開悟、解脫,...
ctan
續上~ ...其實沒有,因為他「感」還在。這個情況不是空,而是虛空。空是空間,是普通日常生活的感受,虛空則在禪或定時開始感受到。在此情形下,要把它粉碎,之後才能進入真正禪的體驗,否則他會走上消極、遁世、厭離。很多有修行的人,因此而在山裡,終其一生不想出來。他不想再接觸紅塵,他討厭安逸、快樂的塵世生活。
ctan
續上~ 這個情況不是禪,禪不希望停留在此階段;如停留在此階段,有悖佛法,因此要用方法。在禪宗,通常是用公案或話頭。修行人如果說他很自在,師父就問他:「你在哪裡?」他回答:「我很自在呀!我遍虛空都在呀!」師父又問:「什麼東西遍虛空在呀!」他答:「我呀!」師父再問:「你究竟是誰呀?」
ctan
續上~ 那他可能就起了一個大疑情:「我究竟是誰?我遍虛空在,那我這個身體究竟有沒有遍虛空呢?」那等於一個幻覺,是主觀感覺上的一個幻覺,是虛妄的,不是真的。他如果產生這種反應的話,馬上感覺到自己的修行不夠,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地參禪。參禪的結果,因人而不同。有的人很快就得到結果,有的人要費多年的工夫,才能得到結果。
ctan
續上~ 如果經常用這個方法,一直用下去,可能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使他虛空粉碎,而由宗教經驗落實到實際生活。所以禪定或是宗教的一種超脫的經驗,都不是禪;禪是要落實到平常的生活裡。這時虛空對他來說,已不存在:他不貪著虛空境界,而又回到自然的人間;他已很落實,他叫過來人,他從人間的虛妄,從宗教上的虛妄,又落實到人間的實在。
ctan
續上~ 這時他才是真正的人,活潑潑的活人,他已離凡夫心態的人格,而發現、成就、成功了實在的人格。這時他不再虛驕、自卑、怨天尤人、悲天憫人。禪師心裡沒有悲切,因他落實到生活,他更親切、更明白、更積極。他生活在真實裡,讓人有安全感,如遇活佛、活菩薩。豺狼虎豹不傷害他,狗不會咬他,蛇遇到他會馴服。心得:當下俱足,內外時空,鍛練心,慧生活;戒定依持,不妄如實,慚懺常省,步步踏實,感恩惜福,護念觀照,心慧慎行,善己利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