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ja
@anjaxhedi
覺得
Thu, Feb 12, 2015 4:44 AM
131
真是一個促咪的所在。
一方面相信司法不公、法院都是XX開的,一方面又相信凡是關在監獄裡的都是社會的毒瘤和污物,一定要隔絕毀滅之才能保持善良的無垢。
噗哧。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4:47 AM
今天很忙沒空回應,晚點再把相關PO文慢慢整理上來,有興趣的就自己看。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4:50 AM
李茂生
:
剛剛才來的訊息。受刑人自盡,典獄長獲救。
其實,陳典獄長是舊識,一開始的時候,我就感覺到他想救這幾個人,因為他知道這些人只是在無望中想讓自己的最後能夠重新找回人生,縱然僅是虛幻而已,他們只是想在瞬間得到自由。
為何這個社會在最初的時候,不伸出援手,而且在最後的時期,也僅是要求法與秩序?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4:50 AM
什麼人權,什麼復歸,其實都僅是幻覺而已。特別在這個悲情的鬼島。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4:59 AM
苗博雅
:
正在寫一篇認真文,要談監所實況、談監獄實況、談監獄暴動的成因,以及可能的制度面解決方案。也衷心希望不要有任何人員傷亡,事件平安落幕。
但這劇情越夜越超展開啊!外面的世界,達官顯要毫不避諱和黑道喝在一起、走在一起,參加黑道老大告別式比參加殉職公務員的告別式還認真。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4:59 AM
裡面的世界,黑道在監獄挾持人質發表訴求,鄉民在怪罪人權團體,媒體和人質熱線你和我,黑道進監獄喬事情,對監所實況沒在關切的名嘴在螢幕噴口水。
白狼登場真的讓劇情進入一波荒謬的高點。
這認真文還要再寫下去嗎......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1 AM
劉宏恩 - 【自殺了六個人---到底是誰該自我了斷?】
如果接下來有政府高層要把事件解釋成「這六個人是畏罪自殺」,那我覺得應該自我了斷趕快離職、不要浪費納稅人血汗錢的,是這些執政掌權的衣冠楚楚的官們。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2 AM
司法實務上有沒有某些法官檢察官是用「有罪推定」的心態在辦案,尤其是一旦輿論媒體都覺得被告是壞人,即使司法官具終身職也沒肩膀敢判無罪或不起訴,這真的需要六個人集體自殺才看得出來嗎?
台灣的監獄人權和獄政管理到底有沒有問題,歷年來監察院和人權團體曾經做過多少次的調查糾正和提醒,這真的也需要六個人集體自殺才會看得到嗎?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2 AM
準備要來罵我「替壞人講話」的人,隨便你們罵吧。我只知道:即使是「壞人」,我們也不能把他當作「不是人」。重點從來不僅只是「他們」壞不壞、「他們」是什麼樣的人,而是「我們」,是「我們」想做什麼樣的人。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12 AM
沈伯洋
:
恥笑受刑人的聲明很好玩嗎?幹。
真正好笑的只有白狼和法務部吧?
看看受刑人的聲明:
1.為什麼阿扁可以保外,比他嚴重的不行?
這確實是個問題。老早有人在講了,結果都沒什麼人要聽。
2.台灣的三振法案有問題
沒錯,這個從十年前被講到現在,台灣的「假」三振法案根本是個錯誤立法,而且爛到無以復加。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12 AM
學者講的時候大家都在拍拍手,為何受刑人講就要被大家訕笑?
3.工時、工資問題
老到不能再老的問題。一個國家做不好福利就算了,連監獄工資都做不好,是要徹底實施劣等而則嗎?納稅人的錢不拿來做福利就算了,連最後的尊嚴也不給嗎?
4.阿九不是好總統,但是是個好的法務部長。
馬英九做法務部長是有通過幾個不錯的東西,不過沒有到Z>B的程度。這大概是唯一一點能夠笑的。但想他們的處境和環境,笑不出來。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13 AM
5.法官自由心證
難道這不是問題?這個問題在台灣特別大啊。
----------
他們如果改寫聲明,加幾個專有名詞,後面再括弧幾個外國學者的名字,馬上就變成期刊論文了。難道要做到這樣民眾才會有反應嗎?徹底無語。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17 AM
陳惠敏
:
大家鎮夜守候的自戕或傷亡的消息來了,平安落幕大概是大家最不樂見的吧,一邊披著的綜藝化又擔心戲落幕得太平常。四點回到台北,看了相關訊息,電視上阻止記者的空拍機的王國基是20年前我跑高雄縣新聞時,任仁武分局的組長,個性耿直。最荒謬的言論都來自於法律界。什麼叫「假釋是法律給的恩惠」。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17 AM
你以為在監所裡折紙袋、替面膜沾液體、車牛仔褲、將指甲油裝到瓶子裡,就叫做習得一技之長。收容人「從良」後最常做的工作是打掃汽車旅館、清潔業、過勞的保全業和被更生系統苛刻的無良合謀廠商。
把人分該救的不該救的,可不可惡,意識型態對不對,那麼依然是霸權。不能因為救援者不好,不能因為他是外省掛,不能因為他批扁讚馬,不能因為他朋友是白狼,就覺得呂說的對。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17 AM
如果你看見了「扁裝病」而不爽,請看下一句「監所裡有多少人比扁還嚴重卻無法保外就醫」。監改要作的,不是扁而該保外就醫的人,就應該出去。不要有權有錢才有勢,這是很簡單的人的最低尊嚴。根本不該進監所的人進了監所,無論是無法自理、年紀太大,或者是,保外就醫拖到最後一刻,經常很短的時間內就辭世,不過不是死在監所裡。這句才重要。許多監所不敢收的收容人,是執行檢察官硬要收。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18 AM
檢察官是法律人,沒有生存經驗甚至沒有一兩個「走偏路的壞朋友」的法律人,他們用自己的生活想像,硬套在別人身上。
「法律給的恩惠」,多麼狂妄的語氣。是社會給了法律人太多不應當的社會地位吧。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18 AM
從事獄政改革,難道不是向著司法從業人員和學者的很卑微的訴求。往前推司法改革,往後推社會改革。路很長氣也要很長,經常這些收容人的意識型態和政治態度根本經常和自己不一樣,但若打從心底相信的那些自由民主價值等,不就在提供這些空間才有機會嗎?讓人思考,不要只是懲罰。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19 AM
有人死了,自己死了,何嘗不是另類的死刑。不要一邊反死刑,一邊覺得和自己不同生活的人就該被弄到沒機會。這種標準是兩套。你有多相信,你就能多被打擊幾次,也不會撤退。跟矯正署對話時多次談到,即使是後端的處理系統,也不是焚化爐或掩埋場,必須面對,用藥者醫療體系不處理,司法重刑下的長刑期收容人處遇問題,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19 AM
全台監所超過25年不得假釋的(經常也叫家人朋友不要來看)的有近兩百人,你在同一個套房關一天都已經快要瘋了,然後想到自己要關到死,開始自尋死路。
有人開始死了。自己死了。開槍的是他們,我相信多少都有一點想要避免家人再受累。也許死的無感的是,這個需要急救的我們自己。開槍的,也是我們。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19 AM
要高粱,大家說你憑什麼。如果你知道死刑犯最後處決前的最後一杯酒,如果你知道生離死別前的最後告別敬你一杯,你就知道,這些都要發生了。我們通通眼睜睜。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22 AM
Vivian Wu
:
是,他們笨他們傻他們壞,他們不學好,他們不上進,他們陪著演戲,他們被利用,他們只是棋子,他們荒謬,他們可笑,他們是一場鬧劇,他們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在做甚麼,他們浪費國家社會資源,他們先放棄了自己所以不值得我們理解與同情,他們不過就是一群人渣所以我大聲的嘲笑他們又有甚麼所謂,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23 AM
因為他們是惡人所以他們說的話一定是錯的一定是沒有重點一定是有陰謀的,因為他們有陰謀所以就算他們的話可能有一分寫實都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願意張開耳朵聽就已經是恩典了憑甚麼還要我認真對待,自己走到底層的人(彷彿人們會開開心心的自己走到底層一樣)有甚麼好值得認真對待的。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23 AM
我們是正義的一方,要和惡勢力來對抗。讓我代替月亮來懲罰你,當然最好你自己先懲罰自己。這樣我唯一的工作就是在電腦前嘲笑鄙視你。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23 AM
最好你和我都沒有犯傻犯錯過,最好你跟我都沒有被人利用過,最好你跟我都不曾是別人的戲裡的配角或工具過,最好你跟我都不曾被人不當一回事過,最好你與我的人生的順遂都是我們應得的,最好我們都正義完美得沒有一絲一毫缺漏,最好別人的惡你我的善都是天上掉下來生來就如此的,最好別人真的惡而你我真的善,最好你我沒有走過窮途末路不是因為我們的階級環境財力教育與好運。最好你我無緣走上窮途末路。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23 AM
但反正這些都不重要。人死了就好。甚麼人作為人的一點點意義與尊嚴,被社會驅逐的人哪裡還有意義,哪裡還是人。
所以讓我們慶祝吧。歡喜的慶祝這世界上又少了幾個渣,惡想必已經消失,而這個世界想必比昨天美好了一點。讓我們慶祝吧。用驕傲欣喜不屑得意鄙夷嘲諷自滿然後從鼻孔吐一口氣慶祝吧。我們是正義的一方,要和惡勢力來對抗。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24 AM
#我沒有說挾持人質是對的
#我沒有說挾持人質是對的
#我沒有說挾持人質是對的
#對我廢死又生理女性又CCR快點來丟我石頭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33 AM
黃小鈞
:
很遺憾監所裡的受刑人用以死明志的方式來告訴我們「我是玩真的」,我必須要坦誠,確實因為董念台、張安樂以及中天連線之流,使得我在最後把這事件看成大型娛樂節目,我感到很抱歉,只能說戲如人生,但真實世界往往更扯。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33 AM
這也提醒我們該收起訕笑來看待台灣各級矯治機構中嚴重的管理問題,回憶起起仍在擔任社工時每次到少年觀護所去訪視,總是聽到學生抱怨四人房都睡到六個人,夏天又熱又容易產生皮膚病,監所問題絕對不是在說笑的。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44 AM
林文蔚 Ewam Lin
:
經過一夜,六個人死了,同仁們累垮了,以前共事的同仁也負傷,事件似乎落幕,媒體翻出前案報導這六個都是「惡徒、狂徒」,名嘴、檢察官、黑道人物藉機搏版面,部長、次長、總統輪著出來講官話……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44 AM
六人的訴求引起網民訕笑:幹了壞事關到死剛好而己……
深綠的樂團將六人打成深藍,說這是把獄政泛政治化……
嘴炮駁火下焦點已然模糊……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45 AM
這些他們可能都不知道:
阿扁保外之後人心有多浮動……
監所都超收了刑事政策還不做調整,只會用稅金增擴建監獄……
健保費全民買單大家就罵,可一個月二三百的工資要怎麼繳得起……
工資那麼低,廠商荷包滿滿,不是剝削是什麼……
監所早就不該有槍,槍給你敢開嗎?被受刑人拿到他們摳板機可不會手軟的……
比阿扁嚴重的比比皆是,但誰叫你不是政要?立法院還專為吳乃仁修外役監條例呢……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45 AM
刑法規定的假釋要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執行率達八成,抱歉!顏清標例外……
人力不足、環境差,基層同仁感受到的獄政改革只有胸章從星星變幸運草、肩章上多兩把鑰匙……
「監所人權暨羈押法修正案公聽會」和「監所改革論壇」時向署長反映的醫療問題不知何時才能獲得改善……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46 AM
接下來倒霉的當然是我們,專案檢討一定又是一大堆鑰匙控管、槍械管制、工具清點,要寫的簿冊大概又增加了,說不定連休假都要被摳……
壓力鍋又要增壓了,當自由的剝奪變成了多重加碼的剝削,我怕這並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
風暴即將到來……
— 在宜蘭監獄70號〜金爽寶號畫室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49 AM
jean liu
:
在鍵盤上要人權團體為大寮監獄事件負責?你們看過監獄長什麼樣子嗎?看過監所長什麼樣子嗎?看過收容處所長什麼樣子嗎?看過靖廬長什麼樣子嗎?知道什麼是超收嗎?知道為什麼會超收嗎?知道什麼是階級和剝削嗎?知道有冤獄可能性嗎?還是你們向來超級相信司法?相信司法行政機關?相信警察機關?相信軍事機關?
那你們到底是覺醒了什麼啊?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50 AM
先不講監獄了,我們下回如果再有機會要去多方奔走交涉(這可不是在鍵盤上吹捧法律見解錯誤百出的英雄律師就可以做得成的事),設法處理非法收容案件,你們要不要全程見習一下?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50 AM
或者若再有機會要設法把幾個千辛萬苦游泳到離島卻無端被關進靖廬的中國民運人士弄出來的時候,你們要不要代替「我」「走進靖廬」,代替「我」去簽那幾張他媽的莫名其妙的「無限期保證書」給這個莫名其妙的國家當不知道要幹嘛的證據、然後莫名其妙地被港澳中國禁足多年呢?連去玩玩都不行喔。只要代替「我」就可以了喔,簽個名就行囉,很簡單,是吧?還是你們覺得這些受中國政府迫害的人也活該關到死?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7:54 AM
蔡亦竹
:
「廢死聯盟出來面對」。
可是從這次事件你就知道台灣的內籬仔根本地獄ㄧ丁目,要關到死很多人會選擇直接打槍。
那到底打死他才是正義,還是維持這種活地獄讓他生不如死才是正義?還是這種活地獄根本不正義?
還是你只關心他們怎麼開槍自殺還有白狼講了三小,對你來講正義就是太陽花敗壞社會阿扁下台這樣?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8:01 AM
=====
沒時間了其他我就不貼全文了大家自己去看吧。OTL
===
阿苗解釋PD師的發文
===
許浚騰
提到行刑者的精神狀態,其實這以前PD師上課也說過。
===
高步雲
分享獄中生病就醫的狀況。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8:04 AM
林文蔚 Ewam Lin
對實際獄中收容狀況的描述。
可以順便參考新聞:
監獄超收萬人 每人僅0.4坪
===
熱愛新聞蓋台陰謀論的鄉民,聽說立法院已休會兩週多了...
逼街
Ian Chen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8:05 AM
鄭立德對比陳水扁 陳致中:是非不分、混淆視聽
應該榮登此次最不要臉的收割王。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1:26 PM
為什麼今天花這麼多時間打這篇? 因為昨晚就有預期這個議題會歪掉,尤其白色動物出現、LIS神隱、各種群魔亂舞之後。
每次都是如此。各種該認真以待的議題,由社會觀感認定"不正確"的人提出後就只會被予以駁回、淪為二分對抗,或是過了熱潮就被忘卻。 這也是我不想開放此噗回應的理由之一,而且我房間還沒整理完我媽要是知道我還忙著reply應該會把我掐死。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1:31 PM
我沒有把這些囚犯視為英雄,我不認為挾持人質是對的,有些人覺得最後的(被)自盡很可疑這我也不反對,但這些都不是我的重點。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1:44 PM
很多人習慣看到(被認為是)罪犯者,就迫不及待希望將之送到隔離之處、或是死刑一勞永逸,就像餐盤上的污漬,抹去就什麼事都沒了。
曾經我也是這種想法的人,直到發現即使是監獄和死刑存在的台灣,犯罪率依舊擺在那裏,各種社會新聞層出不窮,我才開始反思這真的是解決之道嗎?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1:57 PM
犯罪總是有等級差別的吧? 不可能每個人審判後都是槍斃或無期徒刑吧? 總有些最後會被放回這個社會上吧?
那麼此刻
你期望刑罰是純粹的懲罰或是有教化意義?
如果沒有教化犯罪者是非對錯、沒有教導他/她如何用正當的方式/技能在社會上生存,請問他/她會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會不會因為不容於/不適應社會而寧可再次犯罪? 某些無差別殺人者就是這種心態。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2:17 PM
也有人覺得自己從小到大循規蹈矩是善良好國民根本不可能成為罪犯,或是一些爸爸媽媽覺得要是我的小孩是那個被害者怎麼辦!? (必定登場的台詞: 廢死團體/人權團體最好你們的爸爸媽媽兄弟姊妹伯伯叔叔舅舅阿姨姑姑舅媽祖宗後裔上下十八代都是被害者這樣你們就知道有多痛苦了。)
是的,如果今天是我們的親友遭遇不幸,我們必然痛苦難當,我能理解復仇的心態,哀傷的是再多的復仇都無法弭平這些痛苦,失去的就是永遠失去了。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2:27 PM
我並不認為犯罪者不需要付出代價。
但同時我們真的離成為罪犯很遠嗎? 那些贊同凡是國家/媒體/鄉民審判就嚴刑峻罰的,歡迎移民中國或是新加坡,你們一定會愛死那裡了!! 他們就是這麼對付異議分子和凡是擋到既得利益的當權者的路的人,反正國家和媒體說有罪就是有罪,你吵什麼吵啊? 於是社會上就不會有犯罪者了好和諧耶比。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2:38 PM
試想如果你是湯英伸或是江國慶或是他們的家人,你也覺得你(的家人)不是壞人啊為什麼他/她就這樣成為罪犯了? (這兩個案例是不同狀況但這是另一回事)
再看看太陽花被起訴的一百多人,你以為成為罪犯很難嗎?
必然有些好寶寶覺得我最乖了怎麼可能中獎!? Sorry,當別人要找你當冤大頭的時候你可能是不知情也無法抗拒的。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29 PM
阿苗
對PD師2011年的報告(獄政改革計畫)提出精簡摘要版:
我大學時遇見的李茂生老師,是讓我開始認識監獄的啟蒙者。最近他被醒來的網民批評為只會出一張嘴的無用學者。但早在2011年老師所完成的研究計畫,就已經提出對監所暴動的預言,也提出了改善現狀具體可實施的短、中、長程計畫。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29 PM
計畫完成了,卻被束之高閣,最終不幸預言成真,該負責的是這些極力提出建議卻被無視的民間專家學者嗎?還是神經麻痺、不肯面對問題的政府呢?當然,這絕對不會是那些冷漠者的錯,一身潔淨、從不犯錯的守法公民是不會有錯的,也絕對不會有任何一點責任。如果有錯,一定是那些沒事喜歡講人權、搞社運的無聊份子的錯。
有興趣了解問題所在的人,請參考:
李茂生的部落格: 研考會民國100年計劃結論-獄政改革芻議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0 PM
以下是為了一秒幾十萬上下的讀者準備的摘要:
以目前之矯正機關人力、經費之條件,維持監所內收容人安全成效頗佳;保障收容人與管理人員身心健康勉強及格,但矯正再犯成效則不及格。造成這種結果的管理機制與政策主要問題有六大面向:
一、人力與經費不足,分配不合理,南北流動失衡
二、管理人員不滿福利與老舊不足之監所安全硬體設備
三、收容人作業金過低,職訓參與者極少,教化只是裝飾品
四、收容人不清楚假釋標準與被駁回理由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0 PM
五、特殊受容人之需求仍待改善
六、監所所知之違規與戒護事故少,但投訴率僅15%,欺凌事件黑數高,再犯率逐年上升
......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1 PM
我國的刑事政策已經走向兩極化,法定刑以及法官量刑只會愈來愈重,收容人留在監所時間愈來愈長,在國家不太可能再蓋新監所的情況下,現行制度僅有隨機的假釋以及平頭式減刑措施可用,不僅不公平、易受質疑,而且也無法即時改善監所過度擁擠的狀態,甚且容易滋生暴動契機;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1 PM
退萬步言,縱或不起暴動,在人權高漲的現在,往後已有違憲之虞的累進處遇以及假釋決定為標的的司法訴訟應該是在所難免,不僅浪費司法資源,亦會令矯正職員整日必須出庭應訊,忙到無法處理真正的行刑處遇。
據此,本研究計劃建議廢除有違憲之虞的國家恩惠型累進與假釋制度,改採機械式縮刑的善時制,並將行刑流程改成漸進式增強收容人接觸自由社會機會的階段制,以強化行刑的再整合社會化機能,預防再犯。
......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2 PM
1、短程計畫:
矯正署應該重行檢視累進與假釋的標凖,除擬訂明確的評分表,且向收容人說明決定的理由外,並應規定各監獄的假釋審查委員會中,民間社會成員的任命必須透過地方律師公會以及公益團體的推舉。
關於累進的決定標準,現行的作法在晉級方面雖然有以教化、作業以及戒護的觀點所定的評分表,但是教化的成效方面,姑不論虛偽表現的可能性,事實上是否有達成教化的預期一事本來就是見仁見智,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2 PM
更何況基本上教化的成效其實主要是要看受教化者的自願,而不在於利誘;至於作業成績方面,每人的智能、體力不一,根本就無法訂下一個客觀的標準,與其利用升級或假釋來誘使收容人認真對待作業的要求,倒不如以改革作業後的合理酬勞來吸引收容人積極從事作業;所以真正能夠客觀評分的僅剩下紀律,而紀律不外就是不鬧事、守規矩。據以上所論,客觀的評分與升級決定,幾乎等同於善時制。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2 PM
至於假釋決定標準方面,則比較困難,除上述的悛悔實據外,另會考量諸如社會觀感、犯罪嚴重程度、再犯可能性以及社會內的羈絆等要素,這些都是很難量化的要素,不僅具有相對性,而且也容易流於恣意。相對性、恣意的可能等,正好是恩典式假釋的真諦,亦即行刑機關透過了不告知對象具體決定理由的權威性決定,展現其支配收容人的地位。如果無法量化,也無法向收容人具體說明拒絕理由的話,則應該放棄這些曖昧的標準,走向法定假釋制度的一途。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3 PM
而再犯可能性的降低、社會羈絆的再建、與社會的和解(所謂修復性正義)等,這些都不外是讓假釋者與社會接觸後,大家一起合作來努力達成的目標。
其次是關於假釋審查的問題。現在監獄內的假釋申請審查機制雖然已經不似以往只有內部審查,但是外部委員的選任都是任憑監方為之的情形下,有外部審查委員加入的審查會不僅是容易受到監方的誘導,而且容易成為監方拒絕提報假釋的擋箭牌。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3 PM
所以應該強化外部的自主性,一方面可以提升客觀性,另外一方面亦可強化監所與外界的正常交流。至於矯正署內的核准機制,因為並沒有設置如同各地刑事設施的假釋審查委員會,所以其審核應該僅具書面消極審查是否有判斷誤失或調節各地方監所寬嚴程度的機能。如今核准率僅有兩成,且不告知任何駁回申請理由的慣例,應該立即加以改善。
關於這個短程計畫,須有外界的律師公會、公益團體等的參與。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4 PM
2、中長程計畫:
變革的規模則比較大,而且牽連頗廣;以我國現在的情況而言,任何虛與委蛇的改革方案都是無效的,必須下猛藥。首先必須透過反毒政策的改革,減少監所的收容數量。在持續進行反毒的宣導與教育的前提下,應該全面性地將吸毒行為全面除罪化,並由社福單位、醫療單位以及警政單位接手吸毒者的監控與處遇。在減少一半以上收容人數、矯正署得順利地按收容人的需求而調配其收容的監所後,矯正署應該著手區分偏遠型監獄與都會型監獄。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4 PM
偏遠型的監獄基本上是個閉鎖性的監獄,在利用遠距通訊的器械讓收容人不至於與社會脫節的前提下,其處遇內容偏向於集團教誨、勞力密集型加工作業或其他具有地方民俗特色的自營作業。
反之,都會型的監獄則可依據其規模設計成半開放或甚至開放性監獄,利用電子監控設備取代嚴格的戒護(行刑社會化的一環),並強化外出就業或就學的處遇方式;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5 PM
於其內教化處遇的內容會偏向個人諮商,而作業形態大體上亦是與民間企業相結合的代工產業或職業訓練,藉此可以增強收容人與社會再整合的能力。收容人會依據其縮刑的程度(亦即,服刑階段的進展),移監到適合的監獄,接受適當的處遇。當然,其後亦應有假釋期間的處遇,不過這不是本研究計畫的處理範圍。於此僅能附加一言,亦即當更生保護(不論是法定抑或任意的更生保護)的取向是委由檢察官來裁奪時,行刑的最後一環即會毀於一旦。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6 PM
關於這個中長程計畫,幾乎所有的行政單位均應予以配合。
......
六、外部監督機制
以上以縮刑制為本說明了階段制的內容,藉以表達本研究計畫的建議。不過,這些都是以矯正署為行動核心,期待其能夠自主性地改善其行政效能的前提下,所為的建議。矯正機關本來就是一個動輒趨於保守的單位,甚難期待其能有大刀闊斧的改革,不過以往其受制於法務部高層,所以會經常性地遭逢一些無釐頭的上級指令,而迫不得已進行活化自己的行政機能的活動。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6 PM
姑且不論這些上級指令是否合乎道理、是否因應了世界的潮流,至少這些指令都成了攪亂一池春水的美麗錯誤,雖然沒有一貫性,也沒有一貫的理念,這些指令都讓保守的矯正界得到了或許其並不期待的活力。
如今舉世歡騰,慶祝矯正署的成立,但是本研究計畫不畏批判而欲提出箴言。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6 PM
亦即,矯正署的成立意味著所有的監獄行刑將會趨於自閉,不僅不受包含法務高層在內的社會刺激,甚且內部的建言也會被無形中靜音化。刑事設施不是個處理社會垃圾的地方,而是國家為了保障社會平和與國家進步的最後堡壘。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7 PM
為促成行刑的社會化,不僅是必須要求矯正界開放心胸接納社會意見,而社會亦須提供必要的資源外,對於日趨保守的矯正界,國民更應以犀利的眼光加以監視。所以我國必須與世界同步,除了進行服刑關係的法制化外,另應加強對於矯正界的協助與監督。
Anja
@anjaxhedi
Thu, Feb 12, 2015 5:37 PM
於此建議,行政院除了應該指派督導行刑的政務委員外,更應成立中央以及地方層級的行刑督導、訪視機制,除了監視矯正單位是否依法行政外,亦期待其能發揮整合社會資源,齊心協力促成合法、有效以及人道的行刑功能。
Anja
@anjaxhedi
Tue, Feb 17, 2015 5:30 PM
錢建榮專欄:六位受刑人之死突顯的豈是獄政問題而已
Anja
@anjaxhedi
Sun, Mar 8, 2015 3:48 AM
死刑——作為正義或者儀式 | 花火校園
Anja
@anjaxhedi
Sun, Mar 22, 2015 6:34 AM
獲得日本最高文學獎的死刑犯 永山則夫 - 命理藏經閣
載入新的回覆
一方面相信司法不公、法院都是XX開的,一方面又相信凡是關在監獄裡的都是社會的毒瘤和污物,一定要隔絕毀滅之才能保持善良的無垢。
噗哧。
剛剛才來的訊息。受刑人自盡,典獄長獲救。
其實,陳典獄長是舊識,一開始的時候,我就感覺到他想救這幾個人,因為他知道這些人只是在無望中想讓自己的最後能夠重新找回人生,縱然僅是虛幻而已,他們只是想在瞬間得到自由。
為何這個社會在最初的時候,不伸出援手,而且在最後的時期,也僅是要求法與秩序?
正在寫一篇認真文,要談監所實況、談監獄實況、談監獄暴動的成因,以及可能的制度面解決方案。也衷心希望不要有任何人員傷亡,事件平安落幕。
但這劇情越夜越超展開啊!外面的世界,達官顯要毫不避諱和黑道喝在一起、走在一起,參加黑道老大告別式比參加殉職公務員的告別式還認真。
白狼登場真的讓劇情進入一波荒謬的高點。
這認真文還要再寫下去嗎......
如果接下來有政府高層要把事件解釋成「這六個人是畏罪自殺」,那我覺得應該自我了斷趕快離職、不要浪費納稅人血汗錢的,是這些執政掌權的衣冠楚楚的官們。
台灣的監獄人權和獄政管理到底有沒有問題,歷年來監察院和人權團體曾經做過多少次的調查糾正和提醒,這真的也需要六個人集體自殺才會看得到嗎?
恥笑受刑人的聲明很好玩嗎?幹。
真正好笑的只有白狼和法務部吧?
看看受刑人的聲明:
1.為什麼阿扁可以保外,比他嚴重的不行?
這確實是個問題。老早有人在講了,結果都沒什麼人要聽。
2.台灣的三振法案有問題
沒錯,這個從十年前被講到現在,台灣的「假」三振法案根本是個錯誤立法,而且爛到無以復加。
3.工時、工資問題
老到不能再老的問題。一個國家做不好福利就算了,連監獄工資都做不好,是要徹底實施劣等而則嗎?納稅人的錢不拿來做福利就算了,連最後的尊嚴也不給嗎?
4.阿九不是好總統,但是是個好的法務部長。
馬英九做法務部長是有通過幾個不錯的東西,不過沒有到Z>B的程度。這大概是唯一一點能夠笑的。但想他們的處境和環境,笑不出來。
難道這不是問題?這個問題在台灣特別大啊。
----------
他們如果改寫聲明,加幾個專有名詞,後面再括弧幾個外國學者的名字,馬上就變成期刊論文了。難道要做到這樣民眾才會有反應嗎?徹底無語。
大家鎮夜守候的自戕或傷亡的消息來了,平安落幕大概是大家最不樂見的吧,一邊披著的綜藝化又擔心戲落幕得太平常。四點回到台北,看了相關訊息,電視上阻止記者的空拍機的王國基是20年前我跑高雄縣新聞時,任仁武分局的組長,個性耿直。最荒謬的言論都來自於法律界。什麼叫「假釋是法律給的恩惠」。
把人分該救的不該救的,可不可惡,意識型態對不對,那麼依然是霸權。不能因為救援者不好,不能因為他是外省掛,不能因為他批扁讚馬,不能因為他朋友是白狼,就覺得呂說的對。
「法律給的恩惠」,多麼狂妄的語氣。是社會給了法律人太多不應當的社會地位吧。
有人開始死了。自己死了。開槍的是他們,我相信多少都有一點想要避免家人再受累。也許死的無感的是,這個需要急救的我們自己。開槍的,也是我們。
是,他們笨他們傻他們壞,他們不學好,他們不上進,他們陪著演戲,他們被利用,他們只是棋子,他們荒謬,他們可笑,他們是一場鬧劇,他們根本搞不清楚自己在做甚麼,他們浪費國家社會資源,他們先放棄了自己所以不值得我們理解與同情,他們不過就是一群人渣所以我大聲的嘲笑他們又有甚麼所謂,
所以讓我們慶祝吧。歡喜的慶祝這世界上又少了幾個渣,惡想必已經消失,而這個世界想必比昨天美好了一點。讓我們慶祝吧。用驕傲欣喜不屑得意鄙夷嘲諷自滿然後從鼻孔吐一口氣慶祝吧。我們是正義的一方,要和惡勢力來對抗。
#我沒有說挾持人質是對的
#我沒有說挾持人質是對的
#對我廢死又生理女性又CCR快點來丟我石頭
很遺憾監所裡的受刑人用以死明志的方式來告訴我們「我是玩真的」,我必須要坦誠,確實因為董念台、張安樂以及中天連線之流,使得我在最後把這事件看成大型娛樂節目,我感到很抱歉,只能說戲如人生,但真實世界往往更扯。
經過一夜,六個人死了,同仁們累垮了,以前共事的同仁也負傷,事件似乎落幕,媒體翻出前案報導這六個都是「惡徒、狂徒」,名嘴、檢察官、黑道人物藉機搏版面,部長、次長、總統輪著出來講官話……
深綠的樂團將六人打成深藍,說這是把獄政泛政治化……
嘴炮駁火下焦點已然模糊……
阿扁保外之後人心有多浮動……
監所都超收了刑事政策還不做調整,只會用稅金增擴建監獄……
健保費全民買單大家就罵,可一個月二三百的工資要怎麼繳得起……
工資那麼低,廠商荷包滿滿,不是剝削是什麼……
監所早就不該有槍,槍給你敢開嗎?被受刑人拿到他們摳板機可不會手軟的……
比阿扁嚴重的比比皆是,但誰叫你不是政要?立法院還專為吳乃仁修外役監條例呢……
人力不足、環境差,基層同仁感受到的獄政改革只有胸章從星星變幸運草、肩章上多兩把鑰匙……
「監所人權暨羈押法修正案公聽會」和「監所改革論壇」時向署長反映的醫療問題不知何時才能獲得改善……
壓力鍋又要增壓了,當自由的剝奪變成了多重加碼的剝削,我怕這並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
風暴即將到來……
— 在宜蘭監獄70號〜金爽寶號畫室
在鍵盤上要人權團體為大寮監獄事件負責?你們看過監獄長什麼樣子嗎?看過監所長什麼樣子嗎?看過收容處所長什麼樣子嗎?看過靖廬長什麼樣子嗎?知道什麼是超收嗎?知道為什麼會超收嗎?知道什麼是階級和剝削嗎?知道有冤獄可能性嗎?還是你們向來超級相信司法?相信司法行政機關?相信警察機關?相信軍事機關?那你們到底是覺醒了什麼啊?
「廢死聯盟出來面對」。
可是從這次事件你就知道台灣的內籬仔根本地獄ㄧ丁目,要關到死很多人會選擇直接打槍。
那到底打死他才是正義,還是維持這種活地獄讓他生不如死才是正義?還是這種活地獄根本不正義?
還是你只關心他們怎麼開槍自殺還有白狼講了三小,對你來講正義就是太陽花敗壞社會阿扁下台這樣?
沒時間了其他我就不貼全文了大家自己去看吧。OTL
===
阿苗解釋PD師的發文
===
許浚騰提到行刑者的精神狀態,其實這以前PD師上課也說過。
===
高步雲分享獄中生病就醫的狀況。
可以順便參考新聞:
熱愛新聞蓋台陰謀論的鄉民,聽說立法院已休會兩週多了...
逼街
Ian Chen
每次都是如此。各種該認真以待的議題,由社會觀感認定"不正確"的人提出後就只會被予以駁回、淪為二分對抗,或是過了熱潮就被忘卻。 這也是我不想開放此噗回應的理由之一,而且我房間還沒整理完我媽要是知道我還忙著reply應該會把我掐死。
曾經我也是這種想法的人,直到發現即使是監獄和死刑存在的台灣,犯罪率依舊擺在那裏,各種社會新聞層出不窮,我才開始反思這真的是解決之道嗎?
那麼此刻你期望刑罰是純粹的懲罰或是有教化意義? 如果沒有教化犯罪者是非對錯、沒有教導他/她如何用正當的方式/技能在社會上生存,請問他/她會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會不會因為不容於/不適應社會而寧可再次犯罪? 某些無差別殺人者就是這種心態。
是的,如果今天是我們的親友遭遇不幸,我們必然痛苦難當,我能理解復仇的心態,哀傷的是再多的復仇都無法弭平這些痛苦,失去的就是永遠失去了。
但同時我們真的離成為罪犯很遠嗎? 那些贊同凡是國家/媒體/鄉民審判就嚴刑峻罰的,歡迎移民中國或是新加坡,你們一定會愛死那裡了!! 他們就是這麼對付異議分子和凡是擋到既得利益的當權者的路的人,反正國家和媒體說有罪就是有罪,你吵什麼吵啊? 於是社會上就不會有犯罪者了好和諧耶比。
再看看太陽花被起訴的一百多人,你以為成為罪犯很難嗎?
必然有些好寶寶覺得我最乖了怎麼可能中獎!? Sorry,當別人要找你當冤大頭的時候你可能是不知情也無法抗拒的。
我大學時遇見的李茂生老師,是讓我開始認識監獄的啟蒙者。最近他被醒來的網民批評為只會出一張嘴的無用學者。但早在2011年老師所完成的研究計畫,就已經提出對監所暴動的預言,也提出了改善現狀具體可實施的短、中、長程計畫。
有興趣了解問題所在的人,請參考: 李茂生的部落格: 研考會民國100年計劃結論-獄政改革芻議
以目前之矯正機關人力、經費之條件,維持監所內收容人安全成效頗佳;保障收容人與管理人員身心健康勉強及格,但矯正再犯成效則不及格。造成這種結果的管理機制與政策主要問題有六大面向:
一、人力與經費不足,分配不合理,南北流動失衡
二、管理人員不滿福利與老舊不足之監所安全硬體設備
三、收容人作業金過低,職訓參與者極少,教化只是裝飾品
四、收容人不清楚假釋標準與被駁回理由
六、監所所知之違規與戒護事故少,但投訴率僅15%,欺凌事件黑數高,再犯率逐年上升
......
據此,本研究計劃建議廢除有違憲之虞的國家恩惠型累進與假釋制度,改採機械式縮刑的善時制,並將行刑流程改成漸進式增強收容人接觸自由社會機會的階段制,以強化行刑的再整合社會化機能,預防再犯。
......
矯正署應該重行檢視累進與假釋的標凖,除擬訂明確的評分表,且向收容人說明決定的理由外,並應規定各監獄的假釋審查委員會中,民間社會成員的任命必須透過地方律師公會以及公益團體的推舉。
關於累進的決定標準,現行的作法在晉級方面雖然有以教化、作業以及戒護的觀點所定的評分表,但是教化的成效方面,姑不論虛偽表現的可能性,事實上是否有達成教化的預期一事本來就是見仁見智,
其次是關於假釋審查的問題。現在監獄內的假釋申請審查機制雖然已經不似以往只有內部審查,但是外部委員的選任都是任憑監方為之的情形下,有外部審查委員加入的審查會不僅是容易受到監方的誘導,而且容易成為監方拒絕提報假釋的擋箭牌。
關於這個短程計畫,須有外界的律師公會、公益團體等的參與。
變革的規模則比較大,而且牽連頗廣;以我國現在的情況而言,任何虛與委蛇的改革方案都是無效的,必須下猛藥。首先必須透過反毒政策的改革,減少監所的收容數量。在持續進行反毒的宣導與教育的前提下,應該全面性地將吸毒行為全面除罪化,並由社福單位、醫療單位以及警政單位接手吸毒者的監控與處遇。在減少一半以上收容人數、矯正署得順利地按收容人的需求而調配其收容的監所後,矯正署應該著手區分偏遠型監獄與都會型監獄。
反之,都會型的監獄則可依據其規模設計成半開放或甚至開放性監獄,利用電子監控設備取代嚴格的戒護(行刑社會化的一環),並強化外出就業或就學的處遇方式;
......
六、外部監督機制
以上以縮刑制為本說明了階段制的內容,藉以表達本研究計畫的建議。不過,這些都是以矯正署為行動核心,期待其能夠自主性地改善其行政效能的前提下,所為的建議。矯正機關本來就是一個動輒趨於保守的單位,甚難期待其能有大刀闊斧的改革,不過以往其受制於法務部高層,所以會經常性地遭逢一些無釐頭的上級指令,而迫不得已進行活化自己的行政機能的活動。
如今舉世歡騰,慶祝矯正署的成立,但是本研究計畫不畏批判而欲提出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