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雪(σ゚∀゚)σ
@ginad385417
Sat, Oct 11, 2014 1:32 PM
【科普】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簡介(?),好有趣啊
2014諾貝爾化學獎–如何將光學顯微鏡變成奈米顯微鏡 | PanSci 泛科學
阿雪(σ゚∀゚)σ
@ginad385417
Sat, Oct 11, 2014 1:34 PM
其實海爾跟莫納的那兩個想法都還滿簡單的耶,但是要真的想出來用那種方法克服光學顯微鏡的極限還真的很了不起啊
阿雪(σ゚∀゚)σ
@ginad385417
Sat, Oct 11, 2014 3:16 PM
沒關係啦wwwwwwwwwwwwwww
反正對我們這種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用到的人來說知道這件事也沒什麼實質上的幫助wwwwwwwww
阿雪(σ゚∀゚)σ
@ginad385417
Sat, Oct 11, 2014 3:31 PM
因為一般可見光的波長就是400-700nm,最小最小也只能照出200nm的東西,再小就不行了。所以才會發展電子顯微鏡,用更小的波長(紫外光)去打,才可以照出比200nm還小的東西
阿雪(σ゚∀゚)σ
@ginad385417
Sat, Oct 11, 2014 3:35 PM
這個新的方法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誤的話,他還是用可見光(螢光)的方式來顯像,被激發的電子回到基態時會放出能量,而這些能量以螢光方式釋放(應該部份而已啦,沒有全部都以螢光釋放)。
阿雪(σ゚∀゚)σ
@ginad385417
Sat, Oct 11, 2014 3:37 PM
所以現在如果用奈米級的單位去激發這些電子的話,這些被激發的光點大小就是奈米級,他一排一排這樣掃過去之後再把這些奈米級的光點拼起來,就可以看到解像度達奈米級的影像
阿雪(σ゚∀゚)σ
@ginad385417
Sat, Oct 11, 2014 3:41 PM
或是像用第二種方法,每次只激發特定的螢光蛋白質,礙於限制的關係所以這些光點間的距離都大於200nm。每次激發不同的蛋白質,然後照了數以百計數以千計的照片,最後再拼起來,雖然每一張之間的解像力都只有200nm,但是超級多照片疊在一起之後解像力就遠大於200nm(ex第一張照片照不出來的光點第二張照出來了,第二張照不出的光典第三張照出來了,這樣層層疊疊起來這些光點間的距離就小於200nm,於是解像力就大幅提高了)
阿雪(σ゚∀゚)σ
@ginad385417
Sat, Oct 11, 2014 4:21 PM
應該是吧
把那個螢光蛋白質偶合到想標定的蛋白質上,再激發他,就可以看到被標定的蛋白質在哪邊
阿雪(σ゚∀゚)σ
@ginad385417
Sat, Oct 11, 2014 4:48 PM
不過我後來想想我又覺得這感覺好像物理的範疇ㄛ
反而得物理獎那個感覺像化學阿
阿雪(σ゚∀゚)σ
@ginad385417
Sat, Oct 11, 2014 5:29 PM
沒關係啦XD 真的不用知道沒關係XD
我覺得知道了這個對我的人生也沒有多大的幫助說實話
CytoM|雨都
@xswqazcdee
Sat, Oct 11, 2014 8:17 PM
第二種方法有點強……!!!
鷫鸘🌈天佑臺灣
@ningsing
Sun, Oct 12, 2014 10:24 AM
其實就是應用疊圖技術~如果有在天文攝影就會清楚了(X
載入新的回覆
我覺得知道了這個對我的人生也沒有多大的幫助說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