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作堅強的Aither
我不是婦產科方面的專家,所以只能分享一些很淺的東西,但我仍然想說說我的看法。

大約20年前,我在學校健康教育課學到的知識是女性有陰道和子宮。去年聽卯迷轉述一位女性婦產科醫師的話,才知道其實並不是所有女性的性徵發育都跟教科書一樣。有些人沒有子宮、有些人沒有陰道,而有些人是具有這些性徵但是發育不完全。

相關的關鍵字有:
➡️苗勒管發育不全
➡️子宮發育不全
➡️陰道閉鎖

雖然這些人在女性中佔少數,但他們仍然存在。若民眾缺乏這樣的知識,認為「只有天生有陰道/子宮的人才是女人」,會排除與邊緣化這樣的女性。我覺得健康教育課可以納入這些知識,因為在缺乏這些知識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以為課本教的就是全部、嘲笑或霸凌性徵不同的女性。

埃忒雜談
故作堅強的Aither
題外話,最近我才得知我認識的一個人是間性人,因為器官的問題比較私密,我跟對方也沒到那麼熟,所以沒有詢問對方的詳細狀況。不過對方成長的經驗中似乎遭受了不少歧視與霸凌,如果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學校與社會投入更多資源,提供我們更多關於生理特徵的多樣性,或許可以減少一些遺憾。

我有個很深刻的印象,小時候教到有些人會有6根手指。有次在補習班上課,我的朋友穿著涼鞋,我發現他正是有六根腳趾的人,當時我看了好幾次,確認自己沒有看錯,然後想著「所以學校教的狀況是這樣」。但如果今天學校告訴我「每個人都只有五根手指/腳趾」那我看到朋友多一根腳趾時,很可能會當機、困惑、害怕、不知所措、想詢問又怕傷害到對方或覺得尷尬。
故作堅強的Aither
雖然義務教育無法告訴我們所有的知識,但在我那個年代,健康教育還是堂數少、常被用來有借無還的上其他學科的課。如果我們投入更多資源在性/別議題上,是否可以減少更多的刻板印象、偏見、嘲笑、霸凌與歧視呢?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