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月🗿
@hod30425
Fri, Jul 25, 2025 3:26 PM
Fri, Jul 25, 2025 4:14 PM
5
寫一點超過12點應該還能繼續寫的/
愛我那小小多山的國家
幾年前我曾經短暫追過一個中國拍紀錄片的博主,我想說既然是在一間老闆相信「全世界都要靠大陸」的公司上班,遂帶著嘲諷的心情專挑些黨喜歡的東西來薪偷,跟著那博主的鏡頭看了點在市井生活中掙扎追尋詩和遠方的側寫,他紀錄的城市跨越北上廣深、網內深入重慶,紀錄那些在大城市中飄浮、平實也恬淡自得的人們,小小抱怨生活、然後繼續生活。大概就是這樣的市井百態⋯⋯
清月🗿
@hod30425
Fri, Jul 25, 2025 3:31 PM
那一集他跟拍的對象是一位在北京擔任風險管理經理的年輕男性,年紀比我大一點,三十出頭的青春已經在北京買車買房,有了相守的另一半。鏡頭帶到他家,殷實而有品味妝點,牆上裝飾著設計師太太的畫、家裡角落隨處可見藝術品。有書和開放式的廚房,但沙發是展示品,暗示著新貴起步的優雅和自信,一如那位經理的談吐,大氣也踏實、看到最後也不覺得他是個浮誇的人,甚至會對那種懇切的處事態度升起一股欽佩。
清月🗿
@hod30425
Fri, Jul 25, 2025 3:40 PM
Tue, Aug 5, 2025 3:45 PM
拍攝由早晨起,一路跟到下班。那個系列叫「XX的真實一天」,切題地展現那種忙碌和充實,北京灰白的天空、塞滿車的高速公路上車行走走停停讓他們之間甚至能怡然地進行訪問,連人生和處事哲學都像歲月沉澱後方能泰然說出口那樣侃侃而談。從職場真理回溯到學生時代,事情就是從那裡開始分岔的。經理的大學時代正逢歐巴馬當選總統,我邊聽邊跟著回想,回憶起那年我才在唸高中,但我們的年齡其實沒有差很多,怎麼樣也算在同一個世代裡,如果他生長在台灣,也許就沒有機會衝著那股自由的想像在大三那年飛去美國留學,那幾年的台灣愁雲慘霧,我媽離開公司開始自己跟朋友合夥做營建業的老本行,拿房子去貸款,背債謀生、金融海嘯方興未艾,可是他有錢出國留學,他說他一定要去看看那自由的世界。
清月🗿
@hod30425
Fri, Jul 25, 2025 3:48 PM
Fri, Jul 25, 2025 4:02 PM
鏡頭外的博主接著問:「美國跟你想像的自由有什麼不同?」
然後他嗤之以鼻、輕蔑地笑了。接下來說了那句話,那麼簡單又鏗鏘。我意外的是、這個句型其實也是適用於台灣人的,只是需要修改它。
只是需要修改它。也不是什麼多難的事情、要修改那句話,他的邏輯甚至比不上小學生寫照樣造句,只需要把關鍵字上下對調,一切都顯得那麼自洽也合理。連我一想完,也不覺得那是什麼多大的靈光或警醒,但就是因為那麼簡單,那也恰好一刀兩段地分割了兩個國家,那是絕對的、非黑即白的差異,台灣和中國完全不一樣、在價值觀上沒有一點地方有重疊,從來就不存在什麼可以融為一體的羈絆和淵源,這麼簡單的事情、甚至不是一個道理。
清月🗿
@hod30425
Fri, Jul 25, 2025 3:49 PM
「我不需要那些希望、我需要自由。」
「我覺得自由就是最大的希望。」
清月🗿
@hod30425
Fri, Jul 25, 2025 3:52 PM
把修改過的句子就這樣坦然地寫出來,就這麼簡單,就只是把原句裡的關鍵字上下對調而已。甚至要我模仿他在片中說話這句話時的自信和果決、對我來說都沒有任何困難(雖然我應該會用一種I人的害羞撐著傘遮臉把這句話講完),因為那背後有著一種信仰在支撐我相信這件事,就跟他相信「我不需要那些自由、我需要希望一樣」。
清月🗿
@hod30425
Fri, Jul 25, 2025 3:57 PM
Tue, Aug 5, 2025 3:47 PM
他說「希望就是最大的自由」,我想那是因為即便相信的事情不同,但我們都相信的一樣深刻,才能讓我聽得出這句話從頭到尾有多矛盾,但因為他相信了,他能安棲在著個充滿矛盾的價值裡,即便用我改過的句子去反駁,他也只會泰然地為他的信仰分辨而已,我猜他甚至不會動怒。
可是我會,就算不是生氣、也會有情緒。因為對我來說,這種把「自由」和「希望」相併降格為物質滿足的說法終究是無法令人滿足的,不是因為我比他更貪婪,是因為那是我的底線。跟昨天說的一樣、那是退無可退的。一方水土養出一方人的習性,因為我有幸生長在這個多元又繽紛的地方,所以我能理解他、儘管他這輩子都未必能理解我。
清月🗿
@hod30425
Fri, Jul 25, 2025 3:59 PM
大概是這樣一段不怎麼重要的往事,剩一分鐘,去噗首上個tag結束這回合。
清月🗿
@hod30425
Fri, Jul 25, 2025 4:14 PM
杜汶澤《莊敬自強(之無路可逃)》- 《零日攻擊》影集插曲 Official Lyrics Video
我願信 自由是想去做
也可不想 何日才能做到
載入新的回覆
幾年前我曾經短暫追過一個中國拍紀錄片的博主,我想說既然是在一間老闆相信「全世界都要靠大陸」的公司上班,遂帶著嘲諷的心情專挑些黨喜歡的東西來薪偷,跟著那博主的鏡頭看了點在市井生活中掙扎追尋詩和遠方的側寫,他紀錄的城市跨越北上廣深、網內深入重慶,紀錄那些在大城市中飄浮、平實也恬淡自得的人們,小小抱怨生活、然後繼續生活。大概就是這樣的市井百態⋯⋯
然後他嗤之以鼻、輕蔑地笑了。接下來說了那句話,那麼簡單又鏗鏘。我意外的是、這個句型其實也是適用於台灣人的,只是需要修改它。
只是需要修改它。也不是什麼多難的事情、要修改那句話,他的邏輯甚至比不上小學生寫照樣造句,只需要把關鍵字上下對調,一切都顯得那麼自洽也合理。連我一想完,也不覺得那是什麼多大的靈光或警醒,但就是因為那麼簡單,那也恰好一刀兩段地分割了兩個國家,那是絕對的、非黑即白的差異,台灣和中國完全不一樣、在價值觀上沒有一點地方有重疊,從來就不存在什麼可以融為一體的羈絆和淵源,這麼簡單的事情、甚至不是一個道理。
「我覺得自由就是最大的希望。」
可是我會,就算不是生氣、也會有情緒。因為對我來說,這種把「自由」和「希望」相併降格為物質滿足的說法終究是無法令人滿足的,不是因為我比他更貪婪,是因為那是我的底線。跟昨天說的一樣、那是退無可退的。一方水土養出一方人的習性,因為我有幸生長在這個多元又繽紛的地方,所以我能理解他、儘管他這輩子都未必能理解我。
也可不想 何日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