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之文.夏彤
@inohumi
Thu, Jul 10, 2025 11:04 PM
8
閱讀ing
正在讀的書是《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第一本最接近台灣民情與文化的犯罪心理全解析,原來「罪」與「犯罪」和我們想的不一樣》(麥田出版)。昨晚讀到酒駕為什麼無法判到和殺人罪一樣重,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Thu, Jul 10, 2025 11:06 PM
目前酒駕在台灣的分類是公共危險罪底下的無法安全駕駛致死罪,吃了感冒藥想睡覺、吸毒神智不清、工作太操疲勞駕駛都屬於這類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Thu, Jul 10, 2025 11:06 PM
殺人罪有兩個要件,一是犯罪事實,二是犯罪動機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Thu, Jul 10, 2025 11:07 PM
但是酒駕只有犯罪事實,很難找到犯罪動機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Thu, Jul 10, 2025 11:07 PM
如果今天A酒駕撞死不認識的B,實務上很難證明A對B有殺意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Thu, Jul 10, 2025 11:08 PM
我想了一下,酒駕能歸類為隨機殺人嗎?不行,因為隨機殺人有殺意,酒駕沒有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Thu, Jul 10, 2025 11:10 PM
我是支持酒駕零容忍那邊的,尤其對酒駕累犯很厭惡,但原來是因為這樣的原因無法重判,那似乎好像也不是修法就能輕易解決的事
RealtaNua
@ujkoy
Fri, Jul 11, 2025 1:57 AM
Fri, Jul 11, 2025 1:57 AM
這些都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辯出來的,刑法上為了保護生命法益做了很多規範。想特別加強哪裡就會導致其他地方失去平衡,例如立委豬公們就提出過「再犯不能安全駕駛致死罪者,處無期徒刑、死刑。」但這個明顯會違反刑法中的『罪刑相當』原則;即不可大罪小罰,小罪大罰;所以就提給選民爽的。行政院提的版本雖然有考慮到,但威力就變得像在開玩笑,自然更是窒礙難行。
RealtaNua
@ujkoy
Fri, Jul 11, 2025 2:06 AM
Fri, Jul 11, 2025 2:07 AM
殺,在刑法上就有積極進行的意思,目標要顯著、動機要明確,因此一個蘿蔔就是一個坑,一片坑反而不行。現在都希望從殺人的間接故意去看有沒有突破口,我們刑法在建立上參考德、日不少,但就是比他們更謹慎膽小。(不能說不好,應報主義的國家應該如此)德國聯邦法庭有判過酒駕處謀殺罪的,當時還成為國考的熱門考題。(但也就那次的樣子)
RealtaNua
@ujkoy
Fri, Jul 11, 2025 2:13 AM
Fri, Jul 11, 2025 4:09 AM
後來這個議題的曝光度就載浮載沉,死人了就浮起來,暫時的和平就沉下去。不少學說都看起來很不錯,例如「超越承擔過失」這個我個人就滿喜歡的,只是要怎麼具現在「目前改動一條,恐及全身」的現行版本還是要動腦研究,所以法治教育非常重要(特別是法緒),都2025了,又有AI了,當是全民一起研究,給那群豬公們是很沒效率的。
伊之文.夏彤
@inohumi
Fri, Jul 11, 2025 2:17 AM
RealtaNua
: 感謝解說,由此可知「酒駕唯一死刑」基本上不可能辦到,只要還遵守法律規範的話
目前台灣對酒駕最新的(?)處理方式好像是公布姓名照片,也不知道這樣酒駕仔會不會比較收斂些。看來連外國對酒駕也很棘手的樣子
我覺得,如果有方法能遏止酒駕,那個方法不一定要是死刑,從酒駕仔的心理下手不知道可不可行,書中有提到酒駕仔的犯罪心理是僥倖心態,因為過去有酒駕過但沒事所以很容易再犯。
Sixforce
@Sixforce
Fri, Jul 11, 2025 2:18 AM
伊之文.夏彤
: 實際上要從行為動機上去考量分析
不然就會變成想要隨機殺人的人因為喝酒變成過失致死了 XD
載入新的回覆
正在讀的書是《罪、罪犯與他們的產地:第一本最接近台灣民情與文化的犯罪心理全解析,原來「罪」與「犯罪」和我們想的不一樣》(麥田出版)。昨晚讀到酒駕為什麼無法判到和殺人罪一樣重,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
不然就會變成想要隨機殺人的人因為喝酒變成過失致死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