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場時還順便看看沒買的昨天那場演什麼,結果竟然有布拉姆斯,想不透自己為何沒買,而是買相對沒那麼有興趣的貝多芬。因為這張票真的是超久之前買的,我進場坐在位置上時甚至不知道今天曲目是啥(!)想說抱著開驚喜包的心情聽,卻碰到指揮自己導聆 結果下半場第七號交響曲第一個音一下,我就瞬間懂當初為什麼要買這場ㄌ,因為我想聽現場的貝多芬第七號~~~搞不好很多人也都聽過,這首就是交響情人夢裡 S 團首次公演時的曲目,團員會搭配動作演奏、大提琴跟低音提琴還會轉來轉去那首XD 好久沒有從第一樂章完整聽到第四樂章,漢堡愛樂整體給我的感覺彷彿是交響情人夢裡的 A 團在演出(?)就是滿從容優雅又克制,除了第四樂章。有一點點情感溢出的出格感,但那恰巧是我很喜歡的部分,我後來覺得這應該是貝多芬的功勞。
再談到今晚的貝七,指揮說這其實是一首戰爭色彩很強烈的曲子,比方說第四樂章一些緊促的節奏、或是不協和音,都是在那個當代中的混亂意象;第三樂章的塔朗泰拉舞曲節奏就像人被毒蜘蛛咬了一口,只能無助地跳來跳去;第二樂章沉重的氛圍也是出自當時的背景:拿破崙攻打奧地利導致人口減少三成,指揮也提到貝七的首演是慈善音樂會。而這首交響曲就是在這種混亂與戰爭中,爭取自由及精神的作品。我聽到這裡時悚然一驚,像是自己聽第一樂章時的確困惑於某段為何處理得這麼拖沓、第二樂章也確實有種彷彿送葬曲的感受、第四樂章在混亂與和諧間拉鋸的瘋狂、最終臻至某種大和諧大圓滿的境界,彷彿呼應指揮說的人們在戰爭中爭取 freedom and liberty。也忍不住想到演前提的「首演時很受大眾歡迎」,是否代表當時的大眾從這首交響曲中得到了共鳴和撫慰呢⋯⋯
日常閒聊
古菇谷
OOOPEN Lab 超開放實驗室
之前看的時候都感覺被子供番智商壓制XDDDDD真希望台灣可以重上大銀幕耶雖然大概很難
對這篇論文滿有興趣的但有33頁XDDDD不如說我比較有興趣的是三個版本的文本,好想自己看(?)更想看中文版的實驗⋯⋯
我推是不是喜歡我怎麼還一次來兩張
看蘿蔔的悼文時差點在捷運上哭出來,但是一直到小康納寫啾塔約他到他房間一起玩FIFA那段,我才感覺這件事是已經成真的現實⋯⋯
而且我其實不確定到底有沒有效只能wait and see最近為了跑年度書單開始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其實內容還算有收穫,但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少看財經書,這種忽然插進一段毫不相干心靈小語(?)的編排是可以被讀者接受的ㄇ⋯⋯我不懂⋯⋯問後面怎麼不是接答⋯⋯
而且我不想在這句加主詞⋯⋯或是「脫離」之類的⋯⋯「國境」這個詞我也可能會照搬
然後寫一條譯註去註解國是什麼⋯⋯以及我其實很喜歡麥當勞的豬肉滿福堡加蛋,一直在想不知道哪裡可以找到替代方案⋯⋯剛剛發現麥味登有類似的品項但吃起來還是不一樣嗚(雖然都叫豬肉但這個豬肉是早餐店的奇怪重組肉排!我都忘記豬肉這個詞在早餐店的定義和其他地方不一樣ㄌ!)
aka不懂化妝の懶人,就買ㄌ一支幹窩覺得好神==好好用==可能跟已經很擅長化妝遮瑕的人畫出來的成果還是有差別,但我已經覺得很夠用了,而且整張臉弄完大概不到三十秒我覺得很讚
我要發瘋ㄌ寶寶娃真的超可愛(硬要來這曬
&ㄞ明天如果放颱風假的話我還是要在家上班==遠距壞文明==
720前有人有興趣吃東門餃子館嗎哇我上次壁攤可能是快15年前的事ㄌ(
我真的看不懂重音標示
我真的好想知道這名台灣人現在在哪裡?(也許早就已經過世了?)當時在想什麼?有過什麼樣的經歷?是怎麼知道GARO和白土三平的?對他們的想法是什麼?在國民黨治下又是抱著什麼心情看這些漫畫的呢⋯⋯
(後來看到artist介紹,看起來應該是真人啦
~雖然現在因為腳傷兩個禮拜沒去健身房ㄌ肌肉現正流失中~
我其實還沒想到那麼遠
也滿好奇警總看不看得懂+知不知道這本日文漫畫是左派雜誌,但就覺得在那個年代底下偷偷看GARO的台灣人好孤獨喔QQ而且我昨天才知道忍亂動畫初期是會把屍體和戰場畫出來的(好好奇大概到第幾季NHK才決定讓它消失),至於1968年的子供向動畫就真的畫好畫滿⋯⋯岳母⋯⋯
(我在這個時間看談睡眠的章節根本就不對吧)
接下來 Lesiecki 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也令我頗感意外,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麼 support 樂團的鋼琴,感覺十分合群(!?)一般來說鋼琴會是很強烈的核心主角,甚至聽過沒在理樂團要樂團苦苦追趕的,相較之下 Lesiecki 的演出真是好內斂合群,彷彿只是樂團中的一項樂器,但也並非毫無個性,感覺滿少見XD中場出來上廁所時也聽到其他觀眾在講他的鋼琴完全沒有從樂團中突出
然後這首中間有一兩個我蠻喜歡的地方,眼睛耳朵都一亮
結果下半場第七號交響曲第一個音一下,我就瞬間懂當初為什麼要買這場ㄌ,因為我想聽現場的貝多芬第七號~~~搞不好很多人也都聽過,這首就是交響情人夢裡 S 團首次公演時的曲目,團員會搭配動作演奏、大提琴跟低音提琴還會轉來轉去那首XD
好久沒有從第一樂章完整聽到第四樂章,漢堡愛樂整體給我的感覺彷彿是交響情人夢裡的 A 團在演出(?)就是滿從容優雅又克制,除了第四樂章。有一點點情感溢出的出格感,但那恰巧是我很喜歡的部分,我後來覺得這應該是貝多芬的功勞。
一開始先從漢堡愛樂和漢堡這座城市的關係談起,漢堡是對外交流頻繁的海港城市,早早就設立了歌劇院。
-
覺得這場得到的最珍貴收穫,大概是再次提醒我現在的古典都是過去的創新,contemporary 這個詞適用的時機並非只有此時此刻,過去的年代對當時的人來說,就是他亟欲回應的當代。也覺得貝多芬當時的想法和寄託放到現在一樣適用,甚至有點懷疑指揮是不是特意選擇為這座情勢危險的小島人民演奏貝七XD
還有一個感想是,貝多芬這個後來超氣拿破崙獨裁、把原本題獻給拿破崙的曲子撕毀改名的人,如果放到當代台灣一定會支持大罷免大成功
結果買的股票裡此刻唯一賠ㄉ是富邦金(仔細想想可能因為是邦迷才買ㄉ就當幫球員付薪水
並赫然驚覺海牛不知何時開始露臉,覺得大罷免大成功英雄就是與體制和生命奮戰的我們自己想到今天被日本yahoo新聞推了一篇科普十五年戰爭史觀的文章,我是沒點進去看但就想說,果然十五年戰爭史觀在日本既式微又邊緣,是需要科普的程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