氵卒✨

北影搶完了,撇除一些忍痛捨棄的片
很剛好的湊了十部,目前是都有買到(
借釘一下
氵卒✨
片單紀錄
齁利路亞
利貝拉達再一顆
占星轉運站
顏色截取樣本
長椅小情歌
基輔壁畫
吟遊詩人
繼承者風雲
帕拉贊諾夫印記
佔領自由邦
氵卒✨
氵卒✨
原本還想看的
紅眼鏡/石榴的顏色/書店裡的影像詩/孤獨大叔出走中/小川家之味
氵卒✨
影展根本是逼迫我出門,不然我只會躺家裡打Splatoon
氵卒✨
氵卒✨
6/20 19:00 信義威秀十廳 齁利路亞
Hmm..................沒看懂
阿北鼓打得很好,然後就是一些宗教與跨性別、種族對性別的問題、階級與貧窮問題再加上各式音樂&愛情的屑屑
That’s all I got
氵卒✨
畫面跟顏色很漂亮,光影處理的不錯,演員調度跟鏡頭移動無功無過
特別讚揚叔叔根本看不出來,跟以往看過的Queer作品不同我到頗後面才看出來他是跨性別
最大的問題在劇情,他的碎片化在我看來不是安德森那種蓄意的抽離化,也不是想要給觀者一個自由的後續空間,而是真的打得不深
有很多議題想講,也有很多想要用到的表現方式跟隱喻,但是結合得不好,時長也不夠
或是我資質駑鈍,歡迎討論,我開始懷疑他是想要藉由這樣的平淡又片段的敘事呈現出日常感以傳達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同+日子中的苦難總平淡的來臨跟離去了
總結:2.1/5
氵卒✨
氵卒✨
6/23 13:10 信義威秀十一廳 利貝拉達再一顆 映後QA
附上小插曲,我問工作人員能不能入場時他整個嚇到然後我uber狂奔,謝司機
ಠ_ಠ - 以為電影在華山結果在信義威秀 搭計程車衝過去趕上了 好看 第三次搞錯地點永遠學不到教訓
氵卒✨
先講結論,我超喜歡
而且我大概看了十分鐘左右吧,就覺得亮暗部的狀況跟顏色過度、雜訊怪怪的,很像我親愛的底片好朋友
結果映後:六厘米底片
讚啦
氵卒✨
之前有看到導演訪談的紀錄片提到,用底片跟數位拍攝是全然不同的兩件事,尤其在拍攝思維與剪輯思維上相去甚遠
但是跟儒修淺聊的時候也談到底片在影業其實最大的敵人是放映問題,儘管還有底片在生產、拍攝,但卻幾乎沒有地方在放映(明明是做得出拷貝片的),而保存也是個問題
這次的這片甚至還有運用到重曝或是疊映的方式(不知道是哪種),好想看實體片放映啊
氵卒✨
先講音效部分:
配樂非常的好,而且片尾曲很可愛
新導演卻沒有收音問題,蓄意加入的音效與破音時機很恰當也很融合,讚
氵卒✨
再講劇情問題:
有點像是怪物的做法,隨著劇情演進一層揭開一層,但是怪物是在同一維度,利貝達拉是在不同維度之下,打破原本劇情的狀態,甚至在跳到另一維度後又重演前面的段落
雖然近期看了蠻多把劇組狀態放入電影中的片,但這次的手法我特別喜歡,也比較有驚喜感
而這次也像近期魏斯安德森一樣用了章節性的敘事(我喜歡)
氵卒✨
再講畫面問題:
穿插一些相片、一些蓄意的特效、字體
氵卒✨
再講選材與導演意識問題:
氵卒✨
留最後誇誇跟評分:
氵卒✨
氵卒✨
6/23 21:10 華山光點一廳 占星轉運站
首先感謝台北捷運與羅斯福路幹線讓我在看完電影後還能回租屋處
然後批評光點華山的爛座位,難看懂編號各排高低差還超小,根本不知道是在看前面人的頭頂還是字幕
氵卒✨
笑死我又開始偷懶 晚上來補心得今天有三場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