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sj
今天是【芒種】
節氣與農業

風雨調順,則稻穀成穗,農民額手稱慶。此時天氣已熱,令人昏沈,有諺「有好食,就懶去」,形容人們懶得活動,即使美食當前,也不為所動。「芒種逢雷美亦然,端陽有雨是豐年」,則是指芒種的雨水是豐收的預兆。
芒種節氣「雨神還沒走」 新竹以南及花東山區防大雨
農事耕種常以芒種節氣為界,過此之後種植成活率,就會愈來愈低。簡單來說,芒種的雨水也就是豐收的預兆。
-
我今年一些植物的種子都還沒種…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 【民報農民曆-芒種1】暑濕邪氣來襲 控制內濕外濕 維持脾...
芒種(國曆6月5或6或7日)(農業部全球資訊網)
掰噗~
多喝水預防中暑(p-drinking)
afsj
節氣與諺語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芒種日下雨便會連著下到五月,即俗稱梅雨。
五月龍船北:端午節前後還有吹北風的可能。
芒種瘋鯊:鹿港一帶海域,芒種前後會出現鯊魚。
芒種夏至,檨仔(芒果)落蒂:南部的熱帶水果芒果在芒種後上市。
芒種蝶仔討無食:陰曆五月以後,百花花期均過,此時之蝴蝶已無花粉可採。
afsj
節氣與種植
北部:分蔥、蔥、胡瓜
中部:茄子、菜豆、土白菜、薤菜、番薯
南部:薤菜、小白菜、越瓜、大豆

節氣與漁業

在芒種節氣中,南部小琉球附近海域與蘇澳外海仍有飛魚可以捕獲。巴士海峽之鰹魚群亦同時出現在台灣南部高雄外海。而基隆與澎湖、台南等地均可捕獲大量小卷(鎖管)。
afsj
今年的「芒種」節氣落在6月5日,隨著芒種到來,梅雨時節的潮濕悶熱更為明顯,中醫提醒大家,這種氣候容易外感暑濕邪氣,暑邪加濕邪,導致很多人會有情緒躁動不安、口渴、疲倦、睡不飽、食慾不振、四肢沈重水腫等情形,建議民眾要特別注意體內體外的濕度控制,以維持脾胃健康。
afsj
中醫看濕邪分外濕、內濕,以「外濕」來說,要避免環境濕氣過重,因此建議在出太陽沒下雨時,多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讓室內濕氣不會太高,若是小套房沒對外窗,可用電扇空調除濕機幫助空氣對流,可降低溼度、減少塵蟎,對有過敏性呼吸道患者像是鼻過敏、氣喘的人都會有幫助。另外並建議穿一些較透氣衣物,頭髮吹乾再入睡,保持身體乾爽,皮膚病會比較少產生。

而在「內濕」方面,陳耑至說,夏天大家習慣待冷氣房,導致溫度調節能力變差且不流汗,她建議民眾還是要有適當運動流汗,像是跑步、健走、騎腳踏車,流汗幫體內濕氣排除。

不過陳耑至也提醒,排濕的同時也別忘喝水,運動後必須要多補充水分,避免中暑的情況;氣候炎熱容易流汗,建議多喝溫開水避免脫水。
afsj
宜吃平性食材 忌吃生冷上火食物

「平性」的食物,像是肉類的:雞、豬、魚,葉菜類包括:青江菜、地瓜葉、香菇,水果:蓮霧、芭樂,但也要注意食材也不要過度烹調調味。也可以適量吃微苦的食物,像是苦瓜、苦茶等,可以有清心降火不浮躁的功能。

吃生食,要注意食材衛生,避免食物中毒;生冷的食物較不建議,易引起腸胃不適;另外也不建議吃辣、炸、烤和重口味的食物,會讓體內火氣增加。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