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野とり
[百年來首次大王酸漿魷活體的紀錄影片(幼體)]
Colossal Squid, 1st Live Observation | Searching for...
剛好最近手邊有AI的語音記錄軟體,又遇到很有興趣的主題
順手翻譯一下給大家
清野とり
影片說明文:
這是首次在自然棲息環境的深海中,確認拍攝到活體大王酸漿魷(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的影像。當時,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遠端操作潛水載具「SuBastian」在進行南桑威奇群島探勘行動期間,與Ocean Census合作進行潛水任務,旨在發現新的海洋物種,並於水深約600公尺處,拍攝到這隻年幼、長約30公分(約一英尺)的頭足類動物。
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 是於1925年正式描述並命名的,距今剛好100年,當時的依據是從一隻抹香鯨的胃中,在南昔得蘭群島附近發現的兩個部分殘骸。然而,直到現在,從未有人拍攝過活體大王酸漿魷的影像。
清野とり
海鳥、海洋哺乳動物和魚類都會獵食幼年的大王酸漿魷;而當其成長至最大時,目前已知的掠食者僅有抹香鯨與睡鯊。不過,也曾在犬牙魚(toothfish)的胃中發現過大型成體的殘骸,推測可能是被其撿食的。專家認為,巨型魷魚的總體長度可能可達6至7公尺,體重超過500公斤,相當於一輛小型義大利菲亞特汽車,這也使它成為目前已知最重的無脊椎動物。

紐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的副教授暨實驗室負責人凱特・博爾斯泰特博士(Dr. Kat Bolstad)與玻璃魷魚專家亞倫・艾文斯博士(Dr. Aaron Evans)共同協助確認這項觀察結果,並由她為這段影片進行旁白解說。
清野とり
旁白解說:
雖然人類早在1925年便已知曉大王酸漿魷(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的存在,這是首次確認於其自然棲息環境中觀察到活體的紀錄。

研究人員於南桑威奇群島附近、接近600公尺深的海域拍攝到這隻年幼的大王酸漿魷。
這隻年幼的大王酸漿魷懸浮不動,透明的身體緩緩旋轉,
清晰地展現出其纖細的內部器官,以及巨大、極具反光性的虹彩眼睛。

兩條長觸手末端的棒狀部位可見成對彎曲的鉤爪,
棒狀部細長,前段的相對較小鉤爪向後逐漸變為小型吸盤,
這一變化約發生在棒狀部約三分之二處。

每條八腕的中段也可見鉤爪,這是Mesonychoteuthis屬魷魚的主要特徵,也是該屬名的語源依據:meso意為中間,onycho意為鉤爪,teuthis則代表魷魚。
清野とり
成熟個體的大王酸漿魷通常與典型的玻璃魷魚外型差異甚大,
但這段影像清楚顯示了其與其他同科成員之間的相似性。

其手臂呈現紅色,身體(外套膜)上可見深紅色的色素胞(chromatophores),
這表明該生物可能具有在透明與不透明之間切換外觀的能力。

這次的首次目擊實屬驚奇,由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的遠端操作載具「SuBastian」自水層中下降並拍攝的過程令人屏息。

我是紐西蘭奧克蘭理工大學頭足類動物生態與分類實驗室的凱特‧博爾斯泰特博士(Dr. Kat Bolstad)。
清野とり
推薦一下whisper transcription,本來是為了應付工作上會議記錄而找的軟體,用著發現它英中日語音轉成文本的能力出乎意料強大,再搭配流行的AI翻譯,有種瞬間資料庫擴大好幾倍的實感。

小生聽力實在很渣會多加強的
清野とり
為什麼選了這個影片...因為共時性?心血來潮查了大王酸漿魷的資料,突然發現這個數天前才公布在世人面前的影片,一連串的巧合真是太神奇了,莫名其妙湧升使命感(X

不過說真的我們的星球極南之處有著大量15公尺長,和公車差不多大的魷魚在海底游來游去,想著就覺得...這世上還是很不可思議的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