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犬
@bmet
Thu, Oct 3, 2024 5:12 AM
[電影]淡漠、災禍與死亡。
牛頭犬的資料庫
牛頭犬
@bmet
Thu, Oct 3, 2024 5:14 AM
《超時空愛殺》La bête
牛頭犬
@bmet
Thu, Oct 3, 2024 5:15 AM
神作 不愧為我最愛的Bonello
牛頭犬
@bmet
Thu, Oct 3, 2024 1:54 PM
柯姆托賓Colm Tóibín描寫文豪亨利詹姆士Henry James即將走向二十世紀創作巔峰期前五年,其性格與生活細節的小説「大師」The Master,最後一章親友聚集一堂的那個新年午後,老友愛德蒙格斯Edmund Gosse問了亨利,當下正在寫些什麼?亨利輕鬆地答覆說他正著手寫兩個故事,其中一者應該就是後來將在190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奉使記」The Ambassadors(後來「天才雷普利」的原型) ,而另一者他甚至兩三句話就把關鍵的情節與心理描述出來的,則是同樣在1903年出版(收錄在短篇集「比較好的這些」The Better Sort)的短篇小說「叢林野獸」The Beast in the Jungle。
牛頭犬
@bmet
Thu, Oct 3, 2024 3:23 PM
亨利的哥哥,知名實用主義哲學家威廉很無趣地問:就這樣?寓意是什麼?亨利想了想後說:大概就是人生是神秘的,而描述的語句卻是美麗的,然後我們必須隨時準備改變.....而人生的神秘性,確實在「叢林野獸」中被描述得極其繁複細緻,它的故事大致上是關於一個男子,他深信著自己生命有一天將會遭到某件壓倒性的事件擊垮,就像在叢林中被埋伏的野獸撲倒一般,在年少時,他曾將這個心裡的秘密告訴了一個女孩,某日重逢後,長大的女子便與他相約,將會在旁見證那一日的到來.....
牛頭犬
@bmet
Fri, Oct 4, 2024 2:03 AM
亨利詹姆士在「叢林野獸」後段中,以一種極其綿密又瞬息變幻的筆法,述說著男子從茫然混亂到逐漸醒悟的心理過程,可以說是意識流書寫的神奇典範,而內容迂迴懊喪、情思真切,簡直就是一篇懺情錄。如果再對照托賓在「大師」前面幾章中著墨不少,關於亨利與幾年前死去的摯友康絲坦菲尼摩沃爾森間,難以吐露、無法言喻的情誼,我們大概可以理解,「叢林野獸」中確實有著亨利詹姆士相當程度的自我投射,將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情感(兩人將寫給彼此的書信幾乎全燒光了),透過虛構的小說情節來得到某種程度的釋放,故事最末的崩潰,也堪稱亨利詹姆士作品中最激烈悲苦的情緒描寫之一。
牛頭犬
@bmet
Fri, Oct 4, 2024 1:42 PM
貝特朗波尼洛原名「野獸」的電影《超時空愛殺》,可以說是他對於亨利詹姆士小說「叢林野獸」一份分析擴充的論文,但他所著眼的並不是亨利詹姆士本人的性格缺憾和作品意趣間的對照,他真正在意的命題,是亨利詹姆士筆下男主角所表現出,那種幾乎是淡漠與封閉的心理,似乎讓他對於早已降臨他身上的災禍也無動於衷(直到他意識到這點才真正被擊潰),那麼是否剝奪去人類的情緒與激情,就能夠抗拒外在世界無窮無盡摧折人生命的變化呢?
牛頭犬
@bmet
Fri, Oct 4, 2024 2:13 PM
於是,波尼洛創造了一個2044年的科幻情境,在已經被某種災變洗禮過的世界裡,男女主角分別來到了某個治療中心,目的就是為了洗掉前世記憶所殘留的感知與情緒。另外,又新增了一段發生在2014年的驚悚情節,描述一對都渴望著愛、渴望陪伴、渴望肉體接觸的男女,明明可以在彼此身上找到所需的感情,卻因為某種媒介上的疏離,間接剝奪了可能的理解,因而造成悲劇。再加上原著的故事(只是性別顛倒過來),波尼洛一層又一層去探索,不願/不敢付出情感、無法/無能傳達情感,還有刻意捨棄情感,是否就能逃脫生命中無法避免的痛與傷?
牛頭犬
@bmet
Fri, Oct 4, 2024 2:23 PM
在三個段落裡,波尼洛不斷展現人偶這個元素,從工廠裡的洋娃娃,到桌上不時發出語音與震動的玩偶,到未來世界可以陪伴並滿足各種知性與肉體需求的人工智慧,也不斷挑戰著,沒有情緒波動、不需感情涉入、省卻磨合試探的人際關係,是不是更輕鬆、更單純、更無害,更能讓人類避開生命的災禍(想想2014年的男主角如果有個人工智慧女友或許就不會那麼憤世嫉俗了)?
牛頭犬
@bmet
Fri, Oct 4, 2024 2:43 PM
於是,第二步,波尼洛試圖展現的是災禍,也就是那個終究會在生活叢林中猛然撲上來的野獸。1910年的巴黎大水災被放進了亨利詹姆士的小說故事裡,2014年的南加州大地震則催化了驚悚段落的危機,而未來式的2044年則是已經遭遇過某種毀滅,但正如亨利詹姆士小說所描繪,真正的災禍藏在人內心深處,就如同電影一開場的綠幕演出般,當你惶惶然畏懼著、焦慮著、準備著那個幻想中(後製)猛獸的出現,往往沒注意到的是,心靈已經被撲倒了,也或許可以反過來說,那個對於外在世界災禍感到擔憂的自己,其實是為了讓早已被侵犯的內心,轉移注意,試圖麻痹。
牛頭犬
@bmet
Fri, Oct 4, 2024 3:14 PM
而終究,最後要面對的,是死亡。波尼洛在亨利詹姆士的故事尾聲加上了如殉情般的死亡,那是求生之死;他也在2014年的驚悚段落後,加上了《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式的死亡,那是無性之死。死亡來得突然兇猛,如叢林野獸,迅速終結了原本可能開展的愛情,彷彿生命的美好只需輕輕翻了個面,就是陰森的幽冥(就如50年代名曲「You belong to me」和60年代Roy Orbison的「Evergreen」明明歌頌著情人間的愛意綿長,卻可以在一轉念中變得變態恐怖)。我們是透過2044女主角在情緒淨化治療中看到悲劇的發生,也看到她為那未竟之愛而留下幾滴眼淚。
牛頭犬
@bmet
Fri, Oct 4, 2024 3:16 PM
然而,卻是在最後的最後,明明應該是三生三世有情人終成眷屬,她才徹徹底底的崩潰了。因為她這才看見,真正的死亡,情感的死亡。
牛頭犬
@bmet
Fri, Oct 4, 2024 3:24 PM
波尼洛天才地讓亨利詹姆士小說的結局(「他看見了他生命的叢林,也看到了那頭潛伏的野獸.....它越逼越近,他本能地想要逃離它。在幻覺的支配下,他粗暴地轉過身去,撲倒在墳墓上。」)找到了一個極其有力的嶄新詮釋,也為自己不斷提出的問題做出解答。答案該是什麼?或許我該再引用柯姆托賓在「大師」中藉著他創作的亨利詹姆士之口所說的一段話。
牛頭犬
@bmet
Fri, Oct 4, 2024 3:46 PM
那是他對創作中的「奉使記」這樣的描述:「在另一個不同故事中,也有一個男子從新英格蘭來到巴黎,他是個中年美國人,有著豐沛的智識和追求美感的天性,這些特質一直都保藏在他的生命當中。當他看見巴黎時便立即了解到,就像前一個故事(「叢林野獸」)裡的男主角,我們的責任在於,要盡其所能地活出自己的生命來,或許已經為時已晚,但也或許尚未如此。」而這樣的活,必然不是如人偶般除去情感的活,不是躲避災禍抗拒死亡的活,即便是永遠未知,生命是否可能同等地回報,我們所賦予的熱愛與激情。
載入新的回覆
牛頭犬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