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t
@comte97
Fri, Jul 5, 2024 12:59 PM
Fri, Jul 5, 2024 1:41 PM
9
1
大學有堂課是讀臺灣社會學家的期刊論文,有一次老師有點受不了的說為何我們這些學生閱讀量這麼貧乏,很多經典的研究沒讀過。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是因為社會學系沒有共同的指定文本。它不像經濟學有簡明且共識度較高的定理推導,也不限於STS、女性主義甚至人類學範圍相對明確。實際上很多人(包括我)都難以輕易說明社會學在學什麼。
借助那堂課的指定閱讀,我們大致瞭解臺灣社會學界主流學者受訓於美國,他們將特定子領域的學問帶回臺灣,但又受限於臺灣學術規模較小,學者彼此之間其實少有對話或者知識繼承。
也受益於社會學的反身性思考,社會學史也是社會學可以討論的主題。我們不只有《給所有人的社會學史講義》那種追溯社會學為何出現以及基本研究問題的著作,我們也有能嚴肅討論臺灣社會學發展的研究(要做這類研究往往要有自此在學界黑掉的勇氣)。
載入新的回覆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這是因為社會學系沒有共同的指定文本。它不像經濟學有簡明且共識度較高的定理推導,也不限於STS、女性主義甚至人類學範圍相對明確。實際上很多人(包括我)都難以輕易說明社會學在學什麼。
借助那堂課的指定閱讀,我們大致瞭解臺灣社會學界主流學者受訓於美國,他們將特定子領域的學問帶回臺灣,但又受限於臺灣學術規模較小,學者彼此之間其實少有對話或者知識繼承。
也受益於社會學的反身性思考,社會學史也是社會學可以討論的主題。我們不只有《給所有人的社會學史講義》那種追溯社會學為何出現以及基本研究問題的著作,我們也有能嚴肅討論臺灣社會學發展的研究(要做這類研究往往要有自此在學界黑掉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