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妮·浮離
【一個對自己語感毫無信心的香港人到底是如何寫作】
自己成長接觸中文時海納百川(?),語感不是很單一(我同時看中國書籍、粵文小說和台灣節目長大),而這幾年都在寫粵文小說,加上仕事一直接觸比翻譯器更歐化的文字,最近寫回台灣背景的東西時,非常擔心自己不知道會不會跑出中國用語,於是常常寫作流程是這樣:

1. 想寫一個陌生的詞組;
2. 去國語辭典查一查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21

3. 沒有的話去Google一下,看甚麼網頁會先跑出來,再推斷是哪地用語。
例如有天很想寫「手把手」,結果好像不太是台灣非常常用的用法,就改掉了。

4. 這次有刻意跑去看台灣作者的文章,發現不熟悉的字詞就Google一次,通常都會是很台灣生活化的東西,就會適度加回去自己文章裡面,試圖魚目混珠(?
掰噗~
請專業的五樓回答 (p-unsure)
艾妮·浮離
@ivy_221016 - 最近的狀態,下收。
是這噗的延伸討論(?
艾妮·浮離
這次寫作真的覺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我怎樣寫都沒有那種台味在(不要問我甚麼是台味),也很努力控制自己不要加粵文進去(如果還有應該是自己沒發現),突然想起每次看到中國作者寫香港背景的小說都會覺得「佢寫乜撚嘢/這啥鬼」……
脆_每天都好睏🦔🥐
抱歉路過打擾但真的很有感!這邊台灣人,寫中國小說同人時常常怎麼寫都感覺很不對,感覺口語不管在詞彙還是語法上,經過各地生活氣息的浸染簡直各成系統,而且隨時都在發展,真的很難模仿XD
常常覺得自己的文字最極端失敗的時候,由本地人來可能會看出種架空小說的感覺XDDD
艾妮·浮離
脆_每天都好睏🦔🥐 : 歡迎一起來聊啦///

語彙、語法、生活習慣、日常用語甚至地理位置、學制、政治甚麼的都會影響寫出來的文字,要是在地人才知道箇中眉角啊(然後我又花了幾分鐘去確認眉角是來自台語)
不做資料搜尋怎知道中國大學要軍訓和學馬哲,但實際生活的幽微(比如說城鄉戶藉制度對人生活的影響?)就很難光靠資料去想像,而網上潮流就更是瞬息萬變。我猜總有可能模仿的,但就很容易露出馬腳wwww

當然有一派人是完全不管,有看過寫以香港為背景的中國小說,基本上就是以TVB劇的印象+幻想+中國經驗直接寫下去:
之前有討論過類似的事:
@ivy_221016 - [手動轉] //明明寫韓日/台/美國人談戀愛,結婚寫成領證,這個在我這個曾經...
@ivy_221016 - 【手動轉】 「平時你如何選擇你的語言,可能決定了幾十年後你會說何種語言,因此...
艾妮·浮離
//我對中國作者寫外國人用微信、大學宿舍有澡堂這種細節異常感冒,上次看篇中國人翻的小說看到一半,看美國大學生聊起甄嬛傳頓時出戲,逼使我爬原文,結果原作者說的是Gossip Girl和傲慢與偏見……這翻譯也未免太在地化(扶額//
噢我還記得那翻譯,害我直接用破爛的英文(配合Google Translate)硬啃生肉了。
𝖐𝖗𝖎𝖘𝖙𝖎𝖓
不是寫手,但感覺中國同人文很多是沒有做資料搜集,故意直接套用中國背景,以方便他們的讀者幻想
N年前曾經加過粉絲字幕組,當時的翻譯也是以在地化為美
我記得看過悲慘世界的歌詞翻譯,“banner” 會被譯成“紅旗”
有人反映超譯/中文有歧義,還會反駁指法國大革命的旗幟就是紅色的,很令人懷疑是故意混淆文化背景
脆_每天都好睏🦔🥐
艾妮·浮離 : 對!!!我覺得中國網路新用語真的發展得好快,感覺常常斷網兩周就有種跟不上的感覺(?)但台灣感覺不太至於這麼嚴重
那種明確調查得到的都還算可以處理(例如你說的馬哲和軍訓哈哈哈,我自己是看文的時候看過就會知道,但其實常常寫文的時候也不會意識到要把他放進去)
但行文的習慣有時候真的很難刻意為之!之前出國看過有繁中和簡中翻譯的景點介紹,應該是找繁簡使用者各自翻,同一句話我有時不覺得有多少台灣完全不用的詞,但是句子翻法就是不一樣,且我明確知道我自己不會用簡中的寫法,真的很有趣XD
艾妮·浮離
𝖐𝖗𝖎𝖘𝖙𝖎𝖓 : 嘩悲慘世界這個例子真是……直接置換了政治意涵了耶……
查了一下,法國大革命時期也有紅旗,但應該是代表左翼的?
如果是指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裡面的Banner,根本就沒有這種意思呀,大家尊重原文好嗎OTZ
艾妮·浮離
脆_每天都好睏🦔🥐 : 中國人多圈子多,感覺每個圈子每天都在蹦新的用語出來,隔了圈還有機會看不懂呢///

噢噢噢,對比不同地方的譯者行文好像就滿直觀地感受到差異!之前有看人比較同一本書不同譯者的版本,不過都是來自台灣的(對我在說魔戒但拿成衣商出來沒有可比性),如果有人可以整理同一段文字由不同地區的漢語使用者來寫,覺得這個會好有趣///

所以可能每地的語法/遣辭用句會有點不一樣?
記得之前有人說可以看出我的語法不太像台灣人(摸下巴
壞Mizu🌱自分のBPMで
見過iPhone文案的中港台三個譯法比較,滿有趣的
艾妮·浮離
壞Mizu🌱自分のBPMで : 蘋果廣告的確是每年比賽項目(?),但感覺這除了信達雅以外,跟文學素養或者寫作意圖(宣傳)可能更為相關?
比如說SE那年,香港有用聖經梗(沒應對到創世記原梗但回應2020年時事),而中台更傾向意譯,更像一種美學選擇?
廣告狂人 Madman Magazine
艾妮·浮離
不對,中台都有意識到聖經梗,但基本上沒了「神說」兩字後就看起來很普通也看不出梗(摸下巴
載入新的回覆